时光回声|北京豆汁儿酸酸臭臭?那是你不懂京味儿
发布时间:2023-08-21 16:51:17 作者:齐鲁壹点 浏览量:407
在我的故乡,人们是把豆浆叫做豆汁的。因而,我一直以为,北京人爱喝的豆汁,跟故乡的豆浆是一种东西。所以,当我听到有人讲,北京的豆汁有股酸酸臭臭的怪怪味道时,曾经很是有些迷惑不解——好好的豆浆,怎么就能喝出臭味来呢?
当我亲口品尝过北京豆汁,进而对它有所了解之后,却才明白,它与豆浆,压根儿就不是一回事情。首先,二者的制作原料不同,北京豆汁是由绿豆,而非黄豆或大豆制作而成。其次,在北京豆汁的制作过程中,还多了适度发酵这样一道工序。
精工细作方能出美食。速成的食物,只能用来充饥。或许正是因为多了这道发酵的工序,才赋予了北京豆汁那样一种独特的风味。可见,世间万事万物,不经亲身体验就难知其真髓,先入为主、经验主义的思想方法真是要不得。
女儿工作生活在北京,在她家的附近,有一家老北京豆汁店。出于好奇,有天早上我去见识了一回北京豆汁的庐山真面目。这是一家很小的店铺,里边只能安放十来张条桌,装潢设施也很俭朴、很亲民。店里的硬木桌凳,油光发亮,看上去很有些年份了。尤其是那些小凳凳面,制作成两头翘、中间凹的弧形,很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特征。这样的小细节,不仅让人感觉舒适自在,而且充盈着浓浓的人情味儿。如今人们很喜欢有温度这样的说法,温度其实来自于人情味儿。
美味的产生,往往源自不同食材的巧妙搭配。比方说,如果没有大葱、甜酱、薄饼相伴,北京烤鸭绝对不会达到那样的境界。北京豆汁,也是这样的。豆汁、焦圈、酱菜丝,是北京人喝豆汁的标准搭配。这三样东西,如果分开来单独品尝,只能说是平淡无奇。只有吃着焦圈、就着酱菜丝喝豆汁,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它的妙处。这,也许就是一种味道的化学反应。
豆汁,色泽看上去淡绿中泛着微黑,闻起来好似有股淡淡的臭豆腐味道。但是喝到嘴里之后,却感觉微酸里透着丝丝清香。美食也是讲究含蓄的,含蓄意味着变化,如此方能耐人回味。过于直接的味道,无论怎么浓烈刺激,也是难以真正耐人回味的。
而那焦圈,炸得金黄里透着些许棕褐,其形状大小,都像极了过去女人们手腕上戴着的银镯子。当然了,从色泽上看,它更接近金镯子。但是那么大的金镯子,土豪华贵但不亲民,草根市井之人很难拥有,因而我还是更愿意把它比作旧银镯子。
咬上一口醇香酥脆的焦圈,喝上一口酸香爽口的豆汁,就着一两根咸淡适中的酱菜丝,那感觉可以套用一句烂俗的广告词——味道好极了。这豆汁,却原来是闻起来臭、喝下去香,喝到肚里清爽爽呵。好味道的产生,未必只靠刺激。顺便说一句,这家店里的食物,价格跟装潢设施一样亲民,豆汁一块钱一碗、焦圈一块钱一个。至于酱菜丝,干脆免费赠送。
尝过一次之后,我就对豆汁焦圈上了瘾。以后每次去北京,我一定会到那家小店去解解馋。奇妙的是,每当跟人说出“喝豆汁”几个字时,我都会条件反射般地口舌生津,食欲顿开。真正的美味,是于不经意间让人回味无穷。堪称绝配、极其亲民的豆汁焦圈加酱菜丝,就让我回味无穷。
我最近一次去北京,又来到了那家小店。不成想,豆汁没喝上,却吃了闭门羹。不知是因为装修升级、还是因为建筑物拆除改建的缘故,那家生意原本挺火的小店,竟然关门歇业了。站在紧闭的店门前,在遗憾之余,我心中平添了几分与故交离别般的怅然伤感。我仿佛依然能够嗅到,小店的门缝里,还在缓缓溢出豆汁焦圈独有的香气。我衷心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那家小店能够以崭新的面容、旧日的温情,再度开门迎客,让大家品尝正宗亲民的老北京味道。
悠悠的时光,无数人的衣钵相承、口口相传,酿成了醇厚浓郁的京味儿美食。京味儿,真的很神奇。其中既有以满汉全席、全聚德烤鸭为代表的高端大餐,又有豆汁焦圈、卤煮火烧这样的市井小吃。美食,不是达官贵人的专利,也不是奢华昂贵的代名词。大餐有大餐的气派,小吃有小吃的韵味。二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相较之下,我以为后者是更为经典、更有生命力的老味道。因为它为更多的人所认可,也为更多的人消受得起。真的美味,源自于民间,植根在民间,也应当在民间得以隽永。
饮食文化也是文化,也需要不断传承发展。豆汁里的京味儿,不应该只属于北京人所有。天南地北的食客们,到了北京以后,不要只奔着全聚德烤鸭之类的大餐去饕餮一番。有机会的话,也请去品尝一下豆汁焦圈的独特风味。只要用心去体验,我想你就一定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那种包容淡定、安详悠闲,又亲切温馨的京味儿。
惟愿豆汁里的京味儿,不要因为人为之故,到头来只是成为人们记忆里的存在。
壹点号谷荻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