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旧事」琅琊国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23-08-19 20:42:27 作者:孙梧不空 浏览量:772
琅琊,古作琅邪。春秋战国时期琅邪是齐国主要城邑和港口(在今琅琊台)。周元王三年(前473)越国迁都琅邪。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析齐东部沿海地区置琅邪郡,辖琅琊、不其、即墨、黔陬等县,郡治琅邪。
汉高后(吕雉)七年(前181),吕后析齐之琅琊郡为琅琊国,封汉高祖刘邦从祖昆弟营陵侯刘泽为琅琊王,都琅琊,在今山东诸城,因境内有东武山故名东武。同时,境内并置诸县、平昌县、横县、昌县、石泉县。吕雉死后,刘泽与齐王刘襄等合谋诛杀诸吕,至长安与诸将相共立刘恒为帝。汉文帝元年(前179)文帝对拥立齐王之事心有忌恨,徙封刘泽为燕王。刘泽徙封燕王后, 琅琊国除,其地归齐。
东汉建武十五年(39),刘秀之子刘京被封为琅琊公。建武十七年(41),再立琅琊国,刘京进爵为琅琊王。从此琅邪郡改为琅邪国,建都于莒。辖有琅琊等十三城。
建初五年(80),刘京上书汉章帝,愿以琅琊国的华、盖、南武阳、厚丘、赣榆五县,换取东海郡的开阳、临沂,并将国都从莒城迁至开阳(位于今临沂城)。因此,临沂之称琅邪,是从这时开始的。
琅琊国地域广大,属县众多,赋税甚高,其宫殿华丽,都城坚固,具有重要军事地位。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琅琊国废,立国150余年。
琅邪国辖区:
根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
辖区共有十三城:
国都开阳(今临沂市)
东武(今诸城县,汉置东武,隋改诸城)
琅邪(今胶南琅邪台西北)
东莞(今沂水县)
西海(今日照县,西汉置海曲县,治所在日照西,东海改名西海)
诸(今诸城县西南)
莒(今莒县)
东安(今沂水县东安故城)
阳都(今沂南县砖埠一带)
临沂(今临沂市境内诸葛城)
即邱(今河东区汤河故县,有讹作“即丘”)
缯(一作“鄫”,今苍山县鄫城)
姑幕(今诸城西北)
三国时,曹操复立刘容之子刘熙为琅邪王,又过了十一年,被诛,国废。东吴复建琅琊国,封孙休为琅琊王。在此期间,“琅邪”成为临沂的专称,而昔日的琅邪,则成为历史陈迹了。
西晋晋武帝司马炎复设琅琊国,国都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区),以琅琊郡封司马伦立琅琊国,当时隶属徐州刺史部。后改封东莞(今临沂沂水)王司马伷为琅琊王,司马伷死,司马觐嗣位,觐薨。司马睿嗣位,后来移镇建邺,西晋亡,琅琊王司马睿称晋王,东晋建立,第二年称帝。琅邪国统县九,户二万九千五百。开阳侯相。临沂;阳都;缯;即丘;华;费,鲁季氏邑。东安;蒙阴山在西南。
东晋时,琅琊王司马睿出镇建邺称帝,封子司马裒为琅琊王。至南朝宋武帝刘裕灭东晋,琅琊国亡。
南北朝时期,北齐高俨被封为琅琊王。唐代李冲封琅琊王,年代与封地均不详。北齐、唐代,虽有琅邪王之封,但在实际上琅邪国已经降为琅琊郡了。从南北朝开始直至北宋灭亡(420—1127 )七百余年之间,临沂为琅邪郡。
现山东临沂尚存琅琊王墓等诸多古琅琊国文化遗迹。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