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骄子 东江英杰(五)——记首任中共潮澄澳县委书记李子俊
发布时间:2023-08-19 20:06:49 作者:南方+客户端 浏览量:1004
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鹳巢乡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乡村,在潮安县第一个建立县委地下交通站、第一个建立乡村苏维埃政府,是成立农民协会以及其他进步组织最早的乡村之一。1957年,鹳巢乡被广东省民政厅确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根据地。在鹳巢这片红色沃土上,以革命先驱、农民运动的引路人李子俊为代表的一批进步青年在蓬勃开展的革命运动中脱颖而出,发动和领导鹳巢的进步力量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李子俊担着药担闹革命,从鹳巢走向潮汕大地,书写了传奇而光辉的一生。
李子俊。资料图片
李子俊(1893—1932),字立梁,出生于海阳县(今潮安区)隆津都(今龙湖一带)鹳巢乡一个老中医世家——和盛家族。李子俊自小就跟在爷爷身边学医,时常跟爷爷一起出诊,接触了大量的贫苦百姓。他长大后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先后到过潮安庄西陇小学和大寨小学任教。任教期间,他深知民间疾苦,力图改变家乡贫穷、愚昧、落后的状况,此时由于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他因此积极向学生传播新知识,宣传新思想,开始倾向革命。
本期“潮州红色故事”连载继续为您讲述首任中共潮澄澳县委书记李子俊的故事。
中共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陈立佳
1930年11月,中共中央为传达贯彻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使闽粤赣边区各个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立中央苏区领导下的闽粤赣边区特委,邓发为书记,撤销原东江特委。新成立的闽粤赣边区特委决定开辟潮澄饶边革命根据地,将中共潮安县委和澄海县委合并为潮澄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周大林,李子俊任县工委委员,负责组织工作。
潮澄澳县工委机关在李子俊家中建立了交通站,县工委周大林等领导经常在此居住和开展工作。1931年3月11日,潮澄澳县工委交通员蔡炳千叛变投敌,带引国民党军警围剿位于鹳巢李子俊家中的县工委交通站,搜捕李子俊未果,抓捕了妇女宣传员陈淑卿,并从李子俊家里搜去文件,宣传品一批和短枪2支。
1931年5月,中共潮澄澳工委改为潮澄澳县委,李子俊任书记,归属新恢复的东江特委领导。县委先后在樟东和庵埠建立了区委和15个支部、19个乡村的秘密农会、1个铁路工会、6个乡村的反帝大同盟以及5个乡村的小学抗日会等革命群众团体,在汕头建立了17个秘密联络站。还先后建立健全了县、区、乡的共青团和各乡村的劳动童子团,团结教育了广大青少年投入革命斗争。这时期,潮澄澳县委的工作成绩受到东江特委的表扬。
九一八事变后,李子俊以潮澄澳苏维埃政府的名义,公开召开各界群众会议,发布抗日救亡公告,号召各地工农群众组织各种抗日团体,开展抗日反蒋运动,同时出版县委机关报《红潮》宣传抗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潮澄饶澳的青年学生、爱国知识分子、各阶层中的进步人士,纷纷要求政府抗日,停止内战,兴起了一场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0年,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亲自组织建立了从上海的党中央所在地通往中央苏区的地下交通线,其中香港——汕头——潮安——大埔——永定进入中央苏区,汕头——澄海——饶平——大埔——永定(辅线)进入中央苏区的交通线都途经潮澄饶澳地区。为保障这两条秘密交通线的安全畅通,李子俊与潮澄澳工委(县委)领导一起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配合工作。
建立红军游击队,开辟游击根据地;协助上级在潮州城交通旅社开设地下交通站;在潮汕铁路线建立铁路总支部,沿线站区和每个车站都安插有自己的同志;在韩江上建立韩江电船支部,直接掌控着两艘电船,电船上有地下交通员和武装人员;韩江码头的管理人员和搬运工人及黄包车夫也都有地下工作者。
从1930年底至1935年1月,潮澄饶澳党组织和地下工作者用智慧、鲜血和生命架起了这条通往中央苏区的地下交通线。在途经潮安的秘密交通线上传送党中央和中央苏区之间来往的文件、报告、情报,沟通了上海党中央和中央苏区的联系;向中央苏区运送急需的党组织活动经费;先后安全护送了周恩来、刘少奇、项英、陈云、博古、任弼时、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等党、政、军领导及国际人士李德等共200余人;协助护送参加第一、二次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各地代表;协助每年运送900万元的食盐和600万元的布匹等紧缺物资约300多吨。途经潮澄饶澳的秘密交通线历经四年,从未出现过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等事故,被誉为通往中央苏区的“红色交通线”,谱写了潮安党组织、红军游击队和革命群众为中国革命作出特殊贡献的光辉篇章。
途经澄海、饶平进入中央苏区的陆地秘密交通线路,中间经过中共潮澄澳县(工)委机关驻地澄海鸿沟村,在县(工)委周大林、李子俊等的配合下,从1930年冬至1931年春,先后有邓发、叶剑英、黄甦、蔡树藩、陈友梅等一批重要领导干部从这条秘密交通线安全顺畅地进入中央苏区。其中叶剑英从上海乘船到香港,于1931年3月8日上午到达汕头,然后乘有铁轨的轻便车到达澄海。3月9日,叶剑英与卢伟良离开鸿沟前往饶平县黄冈,经过长途辗转后到达中央苏区,他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即总参谋长)。
1928—1929年,“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和妻子蔡素屏相继牺牲,为躲避敌人的搜捕,中共东江特委于1931年将彭湃烈士年仅6岁的次子彭士禄送到革命基础较好的潮安桑浦山根据地隐蔽抚养,以寻找机会转移到中央苏区。李子俊对彭湃烈士有着深厚的感情,通过他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彭士禄被安置到上莆区的革命群众家中。从1931—1936年间,先后有20多位“爸爸”“妈妈”,接力保护和抚养着烈士遗孤彭士禄。其中有两位“妈妈”因此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
1932年四五月间,李子俊因公牺牲在澄海十五乡长宁,时年仅39岁。
李子俊一生对党忠诚,虽命运多舛,道路坎坷,但始终坚守对党的信仰,愈挫愈勇,矢志不渝。兄弟多人在他的引导下,都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七弟李绍法于1930年1月在中共潮阳县委书记任上遭受叛军伏击壮烈牺牲。李子俊及其一家为潮汕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完)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共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潮安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料性出版物1993年版。
2.杨新英著:《彭士禄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
3.潮州市潮安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编:《潮州市潮安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相关链接:
潮安骄子 东江英杰(四)——记首任中共潮澄澳县委书记李子俊
潮安骄子 东江英杰(三)——记首任中共潮澄澳县委书记李子俊
潮安骄子 东江英杰(二)——记首任中共潮澄澳县委书记李子俊
潮安骄子 东江英杰——记首任中共潮澄澳县委书记李子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