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被称作什么现象)
发布时间:2023-04-06 15:39:30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985
【光明时评】
作者:俞使超(华东政法大学党建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海关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173种、1.39万次,并首次从进境种苗中截获光滑拟毛刺线虫、波斯茎线虫。近年来,频繁的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为国门生物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挑战。
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从这些外来入侵物种进入国门的渠道和扩散途径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自然入侵,如通过空气流动、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发生自然迁移;二是人为引进,如出于观赏、饲料等目的的有意引进和无意间引进,载体可以是跨国旅行的行李包裹、海洋垃圾等。
我国的生物基因库也正在受到某些入侵物种的威胁。有资料显示,号称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其入侵已经造成上海30多种本土物种消失。还有一些外来入侵物种直接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如红火蚁伤人、食用福寿螺感染病菌致残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我国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入侵风险大、防控治理难、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面临的外来物种入侵形势不容乐观。
一方面,近年来跨境电商和国际快递行业蓬勃发展,在检疫和监测方面存在盲区和死角,使外来物种入侵渠道多样化,让人防不胜防;另一方面,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地方竟然出现人工种养部分外来物种的现象,加剧了传播扩散。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部分昆虫、植物爱好者盲目追求异宠,通过伪报、夹藏等方式违规携带、寄递活体动植物,也给外来物种入侵治理带来不小挑战。
当前,治理外来物种入侵,必须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树立一盘棋思想,在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上下功夫,确保防治工作常态长效。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海关等部门应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持续强化入境检疫,强化入境货物、运输工具、快件、邮件、旅客行李、边民互市等渠道的检疫监管,严守国门生物安全。同时,推进关口前移,建立外来入侵物种信息收集小组,收集国内外外来物种风险信息,加强风险研判和科学布控,对外来物种及其风险做到心中有数。
相关部门在守好国门的同时,还应与其他部门和机构协同努力,共同阻断外来入侵物种蔓延通道。比如,强化跨境、跨区域外来物种入侵信息跟踪,建设分级管理的大数据智能分析预警平台,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规范预警信息管理与发布。再如,防止外来检疫性病虫害通过网购、集装箱等现代物流体系蔓延,强化物流环节抽查检测等。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做到手里有术。
对基层人员来说,提升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专业能力是关键。应当夯实基层人防能力,加强技术培训,健全外来物种和动物疫病人力监控网络建设。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物种,利用技术手段完善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的监测预警网络,实现人防和技防的有效结合。
物种入侵听起来遥远,但其实距离你我很近。应对来势汹汹的外来物种入侵,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让更多人自觉参与到防控行动中来,从自身做起,从不违规携带、寄递活体动植物,不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等具体小事中做起。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2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