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刘兰芝,因王熙凤自挂东南枝,后被加入情榜副册
发布时间:2023-08-17 17:50:18 作者:好风读书 浏览量:276
被称为“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大家都熟悉吧?
故事讲了多才多艺、美丽勤劳的刘兰芝嫁于小吏焦仲卿为妻,夫妻恩爱。
焦仲卿在外面工作,刘兰芝在家中操持,焦母嫌弃儿媳妇,各种找茬,最后终致刘兰芝被遣回到娘家。
焦仲卿在送刘兰芝回娘家路上,答应还会迎她回家,奈何他敌不过焦母的强横,迟迟没有行动。
而被遣回家的刘兰芝虽然推掉了几个上门求情的人,但最后被哥哥逼迫答应再嫁太守之子。
焦仲卿听闻刘兰芝要再嫁,骑马而来指责她攀富贵;刘兰芝明心志,再嫁路上投河而亡。
听闻消息的焦仲卿辞别焦母,“自挂东南枝”。两人化而为鸟,双宿双栖。
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是由封建家长制造成的,焦母的专横,刘兰芝哥哥的逼迫,使得有情人被迫分离。
而《红楼梦》中也有一对爱人,他们也是一个投河,一个“自挂东南枝”,造成他们悲剧的幕后推手是王熙凤,在《红楼梦》中只是轻轻一笔带过,但这一事件是王熙凤弄权的开始,也是贾家被抄家的伏笔。
《红楼梦》通行本第十五回,前半部分回目便是“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在这一回中王熙凤等人送秦可卿出殡,停在铁槛寺。
铁槛寺原是宁国公、荣国公在世时修造,方便京中有人去世,一时无法回乡,便在此处寄放。
秦可卿丧礼也是遵照旧俗,先安置在铁槛寺。来参加葬礼的族人都在铁槛寺下榻,可是王熙凤嫌不方便,去水月庵安顿住下。
这水月庵的姑子净虚虽是出家人,却热衷红尘事,专干一些不三不四的勾当。
在水月庵里,在净虚的怂恿下,王熙凤施展手段,酿成了这一惨祸。
在《红楼梦》中那段故事短到只有人物的一段对话,但是我们拆解开却可以读出很多信息。
当王熙凤在水月庵住下时,那老尼便趁机说道:“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凤姐因问何事。老尼道:
阿弥陀佛!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善才庵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礼。
这一段话交代事情的起因:长安县大财主的女儿张金哥已经许配给了长安守备的公子。
一年她去善才庵进香,遇到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这李衙内也要娶金哥,并打发人去张家求亲。
大家注意这是老尼转述的话,这段叙述中看似这件事和她没有关系,但是我们注意一个细节:张金哥进香的善才庵是这个老尼当年出家的地方。
这个老尼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小尼姑智能儿的一句话中便可看出。
秦钟在向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儿求欢时,这个小尼姑说:“你想怎么样?除非等我出了这个牢坑,离了这些人,才依你。”
小尼姑称这个地方为“牢坑”,一个小尼姑在这个地方被培养成一个风流种子,可见这个老尼的惯常操作。
所以在张金哥这一事件中,老尼姑开始可能就充当着王婆一类的货色,张金哥根本就是她设局骗来的,只是张金哥不是潘金莲,守备家也不是武大郎,所以有了老尼和王熙凤接下来的对话:
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家听了此信,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要打官司告状起来。
这段话交代事情的发展:两家争一个姑娘——张金哥。
如果两家实力悬殊也就罢了,像薛蟠把和他抢英莲的冯渊指挥人打死了,这是当时的世道。
而这两家,李衙内的姐夫是地方父母官,守备家是驻地的武官,显然守备家占着理。
可是从这个叙述中可以看出来:这个老尼一定收了张家和李家的钱财。
收李家钱财干的是王婆一类的勾当,所以她言词间称呼“李衙内”“李公子”,淡化了这个恶霸仗势欺人的行径。
收张家钱财,要为张家打官司,所以把罪过都推到了守备家。“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这老尼在叙述中已经颠倒了事情的黑白——把欺男霸女的李衙内的丑恶行径略去;极力诬陷守备家。
最后她把张家要打官司定位成:
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求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
本来是李衙内见色起意,张财主攀附高枝,老尼收受钱财的一起龌龊勾当,被老尼以“赌气”一词都消解了。
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敬也都情愿。”
张家女儿得多“恨嫁”,要倾家荡产打一场官司,只为给女儿换一个人家?显然不是。
这个张财主这波操作一方面可能是想攀附高枝,但是最主要的是他只是一个大财主,那时候财富再多也得依附权力,他在两大权力交锋时被夹在中间,必须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守备也是一方的武官,张财主如果没有后台也不能得罪,所以与其说是倾家荡产与守备打官司,不如说是给自己找保护伞。
老尼净虚经常出入贾府,而贾政又与长安县的地方大员,也就是节度云老爷交好,所以张家出钱找到了老尼走门路。
王熙凤当时并没有答应,不过是一个老尼所托,所以她直接推了。说太太,也就是王夫人再不管这样的事。
老尼转而求王熙凤,王熙凤说自己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
本来王熙凤可以不担这桩孽债,无奈净虚这个老尼姑深谙人心,她抓住凤姐爱面子,好逞强的缺点,用激将法把王熙凤拖下水。
这老尼说:
虽如此说,只是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到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这凤姐其实明知道这是一桩缺德事,但她说自己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张口就要了三千银子,把这件事情应承下来。
凤姐一个二十左右的小媳妇,这时候使起手段,让来旺儿找人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给长安节度云光送去。
那云光欠着贾府的人情,便为王熙凤把这件事搞定了。
守备忍气吞声地收了前聘之物,张财主陶醉在自己攀附更高权贵成功中。
可是张金哥听说父母退了亲事,便一条绳索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
好好的一双儿女就这样因为这波人的暗中操作,送了性命。
好多人读《红楼梦》说读不出王熙凤的坏,看不出贾家的恶。你细细品,贾家一个女眷使用手段就可以改变一个大财主家的女儿,一个守备家的公子的命运,这样的事情还有没有?
小说结尾交代:
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
也“不消多记”,不是没有。《红楼梦》的作者在写一部书时记录的是自己家族的兴衰,这座大厦是怎么倒塌的?除了政治立场错误,推到这大厦的是一桩桩罪恶。
虽然作者对家族的罪恶不愿意做太多描写,但是小说中以极少的笔墨交代了贾家和王家联手让杀人的薛蟠逃脱罪责;贾雨村为了讨好贾赦栽赃石呆子,抢夺了他家祖传的扇子;贾赦想霸占鸳鸯而不得,放出狠话,使得鸳鸯不得不在贾母死后自杀来逃离魔爪……
《红楼梦》虽然是以第三人称写,但大多采用有限视角,这些罪恶很多通过对话转述,或者细节体现,转述者说得越轻松,透过话语我们看到的罪恶越深重,这些罪恶为这个家族最后衰落埋下伏笔。
曹雪芹写几个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时,围绕“情”展开。
脂砚斋在批语中曾明确透露:《红楼梦》末回为“情榜”,榜上列有主要女子的芳名和评语。其中黛玉上榜“情情”。而《红楼梦鉴赏辞典》一书推断张金哥应该位列情榜的副榜,与香菱同榜。
这样一个多情的女孩子因王熙凤而殒命,贾瑞、张金哥、尤二姐……凤姐有再多的优点也难以掩盖她一手造成的这一桩桩命案。
好风不相信因果报应,但一个人缺乏德行和起码的敬畏之心,“哭向金陵事更哀”是必然的结果。王熙凤是这样,贾府是这样,四大家族也是这样……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