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热搜  > 清廉潍坊•廉政史话 —— 马愉

清廉潍坊•廉政史话 —— 马愉

发布时间:2023-08-17 16:17:05     作者:济宁市任城区检察院     浏览量:401    

马愉

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潍坊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清官廉吏代代辈出,贤相名臣不胜枚举,形成了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的清廉文化。

本期介绍明朝阁臣——马愉。

马愉


马愉







守己以廉慎,事以公勤,

皆仕途立身之大节。

—— 马愉



马愉(公元1395—1447年),字性和,号澹轩,山东省临朐县七贤(今东城街道朱位村)人。明代江北第一状元。自幼聪慧,才思敏捷,博学多才,为人正派。为官忠心竭力,清廉公正爱民,在朝廷大臣中威望极高。



廉政思想


在古代,状元为荣极之人,宰相为官极之人。马愉由状元而为宰相,历代为数极少。马愉从政20年,身在朝廷,心忧天下,处事端重谨慎,为官门无私谒,从不结党营私,清净自守,以人为本。待人处事均以宽厚为要旨,人称之为忠厚长者。“仁政”、“爱民”、“公正”是他做官的主体思想。



清廉故事:







清净自守,以人为本







公元1427年,马愉赴京参加礼部考试,名列前茅,成为贡士。随后又参加殿试,一举成功,考取进士第一。公元1434年,马愉进文学馆。随即被选任为皇太子的塾师,辅导幼主。公元1436年,马愉会同礼部会试,并任皇帝的经筵官。马愉有上古君子之风,每天以二帝三王、周孔之道,正心修身,经纶左右,辅佐皇帝,维护圣德,深得皇帝信赖。公元1445年,马愉主持礼部会试。至此,马愉官位日益显赫。但马愉并不引以为荣,而是更加小心谨慎,以清净自守,勤奋工作,不敢懈怠,皇帝益重马愉之贤。

  马愉待人处事均以宽厚为要旨,人称之为忠厚长者。马愉为政,能从大处出发,不尚琐细,对民生尤为关注。正统年间,杨士奇省墓归来,言及所过郡县,备用粮仓皆废弛,甚至有的垣址不存。有官员认为,此一情况由来已久,没有办法治理。马愉建言道:“政之兴废在人,此养民之要,岂可少缓耶!”杨士奇当即议决上报朝廷,派遣廷臣遍访郡邑,修蔽举废,百姓争相拿出粮食充实仓库,因此获得救助的人不可胜计。

马愉为官以人为本,他在内阁时,发现狱中有很多嫌疑人久系不决,甚至延误病死者不在少数,认为人死不能复生,这有违天人之和,便上奏朝廷,英宗采纳其建议,派遣官员到各地迅速审理结案,挽救人命无数。这与他自己所言“守己以廉慎,涖事以公勤,皆仕途立身之大节”的为人、为政原则是分不开的。








惟义是从,敢于直谏







马愉性情谦和,与人相处,若不及人,襟度闲雅,即使有忤之者,也不计较。但在大是大非面前,马愉敢于直谏,即使面对皇上,也敢于坚持己见,从不阿意曲从,颇有政声。

马愉曾从驾征讨朱高煦(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第二子,性凶悍,多有不轨之行。宣宗宣德元年八月起兵造反,宣宗亲征讨伐,高煦出降,被废为庶人,后被处死),高煦就擒后,又有传闻说赵王(朱高燧,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明成祖永乐二年封赵王)欲行不轨,宣宗便想移兵讨伐。马愉劝谏说:“陛下能有几叔?不如按兵回京,俟其动静。”不久,赵王果然主动向宣宗交出其护军三千人。宣宗感叹地说,“微卿,几失吾叔。(清·阎湘蕙编辑:《明鼎甲征信录》,卷一)”。

一次,外寇扰边,朝廷正要发兵讨伐,恰好敌方别部使者四十余人来朝。朝臣们都认为应将其扣押,英宗征求内阁意见,马愉认为不妥,陈辞道:“朝廷以赏善罚恶为治,苟赏罚至公,则人心信服,若因恶以执其善,岂为治之道。”朝臣辩问再三,马愉终不易辞,最后英宗听从其建议,赏赐使者并遣送回去,结果部属感动喜悦,相继来谢。因此,时人评论马愉云:“凡言不轻先,发俟人尽其所长,审其可否,惟义是从,故于事多所裨益,率类此。”(《国朝献征录》,卷十三)。








不媚权贵,秉公选才






宦官王振专权的时候,大小官员争相逢迎巴结,丑态百出。唯独马愉对其避而远之,不去凑这个热闹。他一生不图厚积,乐善好施。所得禄赐,遇乡人居京师贫者周之,寒且饥者衣食之,死则棺敛之,无吝啬。

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马愉升任礼部右侍郎兼侍讲学士。这一年,马愉为会试主考,他秉公选才,得状元商辂,史书赞其“人服其识鉴”(《国朝列卿纪》,卷二十)。商辂乃浙江淳安人,是明代仅有的一位连中三元者。商辂参政后,活跃在明代中期的政治舞台上,历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官至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此亦可验证马愉选才之公正,识才之独到。




来源:鸢都清风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马愉     史话     廉政    
上一篇:杨魁:一位真诚的师者,作别人间 下一篇:永康锡雕匠人桑子安为宁波“十里红妆”博物馆其匠心打造仿古半副銮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