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芳华”,我们一起嗨起来!
发布时间:2023-08-17 13:23:54 作者:新华社 浏览量:734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记者杨侠)提起20岁的青春,你会想起什么?热情、奔放,还是有无限可能?
5月22日晚,一场体现融合的音乐会,让人们似乎看到了20岁应有的样子。
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北京现代音乐节艺术总监叶小钢看来,这场北京现代音乐节“20岁”的首场演出,正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缩影,“20岁”的北京现代音乐节,正艺术化地展现着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态。
掌声经久不息、期待返场演出……在叶小钢的介绍中“有点前沿性”的音乐会,让大家有强烈的共鸣。
是什么样的音乐会有了这样的力量?
融合,向极限挑战
约20分钟的曲子,笙乐器的声音几乎没停;5支长短不同的唢呐在一首曲子里集中将各种不同的音色淋漓尽致地呈现;四首曲子分别选取了笙、大提琴、琵琶、唢呐四种乐器,与协奏乐队一起完成了整场音乐会……
“太难了!”不少在现场观看音乐会的专业人士都如此赞叹。
就连本场音乐会的作曲家秦文琛本人在音乐会结束后也说,现场演奏能有这么高的完成度,很难得。
观看了整场音乐会的作曲人李厚朴对记者表示,感觉几首曲子的技法堪称向乐器的极限延伸,技巧难度真心不一般。
为了找到结合点,秦文琛在配器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笙的声音易被木管乐器吸收,他就让笙的声音是长的,让木管乐器的声音是点状的,这样就有所区别。
“笙的真正特点和价值在和音,它可以展现大自然的波澜壮阔。”秦文琛说,“大提琴的强项是情感和旋律。”
于是,就有了首演中这四首曲目——笙协奏曲《云川》、大提琴协奏曲《黎明》、为琵琶与弦乐队而做的《行空》和唢呐协奏曲《唤凤》。
秦文琛说,其实选择哪种主要乐器来展现立意,并不拘泥于来自哪里、什么种类,关键是适合表达人类的情感,“最终奏响的就是融合的协奏曲”。
巧合的是,这几首乐曲的创作时间跨度也超越了20年,好似呼应这场20岁华诞的首演。
音乐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杨侠 摄
专业,展现格局
在音乐会现场,记者看到,不论是音乐学界的专业人士,还是音乐爱好者,是头发花白的老年人,还是众多年轻稚嫩的面孔,当乐声响起,每个人都开始专注。
11岁的小姑娘方左左说,自己是专门来听音乐会的。
9岁的小男孩张泓宁说,虽然并不能都听懂,但自己很喜欢笙乐器的声音。
台上,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指挥、众多优秀青年演奏家联袂呈现的豪华阵容,说明着这场音乐会的分量。
台下,观众用掌声和欢呼声回报艺术的真诚。
北京现代音乐节早已不仅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平台,更是集演奏、创作、研讨、美育等于一体并共同发展的文化平台。
“兼具艺术性、前瞻性与引领性的北京现代音乐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当代音乐的格局。这里传播知识,体现交融,展现着中国文化的当代表达,很了不起。”叶小钢说。
多元,开放文化生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意为成年,今时北京现代音乐节,20岁“芳华”,亦将是一个新的开始。
“用音乐点亮人生,用音乐改变世界。”叶小钢在北京现代音乐节开幕式致辞时说。
据介绍,北京现代音乐节这些年呈现了几百位作曲家的上千部作品,未来还将有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作品。
叶小钢说:“我们对世界文化持有非常包容的态度,同时,我相信我们的音乐文化在世界能引起共鸣。”
青年作曲家方岽清说,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进程中,现代音乐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就是北京现代音乐节,20岁“芳华”最好的样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