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糖上嘴就会吹、自行车一看就会骑,抓住孩子敏感期学习力超强
发布时间:2023-08-17 13:11:36 作者:单亲妈妈快乐育儿 浏览量:1009
我小的时候特别爱吃泡泡糖,嚼得可带劲,连上课都舍不得吐出来。我们那时候泡泡糖不仅要会往外吹成大泡泡,还得往回嘬在嘴里嘬出小泡泡,小泡泡一破,清亮催生的响声,那是你的勋章。泡泡糖实在嚼得发苦,吐出来和橡皮泥和在一起,大拇指和食指按压混合物能拉出极细、极轻的丝,轻到飘了起来。小伙伴们经常凑在一起比谁吹的更大?谁嘬的更响?谁的丝拉出来飘得最久?现在想来都是美好的回忆。
泡泡糖是童年神物,对于泡泡糖,没有一个孩子不会吹,所以我一直觉得孩子对于泡泡糖,从来没有会不会吹的问题,只有钱够不够,能不能吹上的问题。
一件小事的发生,让我意识到吹泡泡糖也是一门“技术活”。
小的时候我家是批发烟花爆竹的,我们家这个生意给我带来不少童年利好,小伙伴们谁不捧着我,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我就当着他的面放各种炮仗,馋死他!平常对我好的,自然心情一好就随手“赏”了。
我们家的生意是很多小伙伴羡慕的,但是我更羡慕的是我邻居阿姨家的——批发零食,她们家在我小的时候看来,那是天堂般的存在,一进她们家的铺子,我觉得空气都是香的(香精味),她们家的泡泡糖都是论盒、论箱批发,我经常想,我要有这么一盒泡泡糖,那不比我的小炮仗带劲多了,那玩意毕竟是个季节货!
邻居阿姨很厉害,老公是弱视,基本看不清,家里家外都是阿姨挑了起来,不仅如此,她还很有趣,有一段时间,阿姨经常会给吃泡糖吃,条件就是我要吹教会她吹泡泡糖。我刚听到这个“买卖”的时候,高兴坏了,这太简单了!
教了两次以后我就发现不对劲了,这阿姨也太笨了,怎么教也教不会,我都说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把泡泡糖嚼软了,然后一边放在牙齿的外扬,用舌头抵住下颚骨往外吹就行了。言传身教多次,但是阿姨就是死活学不会,不是把泡泡糖吹到地上,就是啵的一声泡泡还没出口就破了。
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了——尽管泡泡糖很诱人,但是阿姨实在太“笨”了!
长大以后,我越来越发现,大人太笨,而是孩子太聪明了,很多事情他们看几眼,上上手就会了,他们学东西太快了,快到我以为让人觉得他们天生就会。
我妈妈小的时候都没见过自行车自然也不会骑,有的时候去不远的超市,骑个自行车是最方便的。她要我教她骑自行车,我也是教了很长时间,她也没学会。我扶着自行车的后座,叫我妈先骑起来,然后松手,但是我妈就像有预感一样,只要我一松手,她立马惊慌失措地从车上跳下来。所以她一直没学会。我断断续续教了我妈骑自行车骑了两年的时间,都以失败而告终。我妈经常觉得遗憾:“如果我会骑自行车,那个超市的菜是最新鲜的。”
反观我儿子,我和他天天在一起,我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会骑自行车的,印象中,好像给了他一辆自行车,他就骑上了,根本不存在会不会骑这个问题。
不仅如此,他还会玩平衡车,那种我觉得下一秒就要摔的东西,他玩得相当溜,我眼热的要求他教我,教了几次我怎么也学不会后,他踏车扬长而去,给我扔下一句:“妈妈,你真笨!”
孩子能无师自通的吹泡泡糖,踩上自行车就会骑、玩平衡车,他们是什么时候学会的?学习能力到底有多强?潜力到底有多大?这个迷其实都藏在孩子的敏感期里。
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说,儿童的成长就是一个敏感期接一个敏感期。
这个敏感期孩子可能在意的是关注自我;下一个敏感期可能关注的是秩序;再下一个敏感期,可能关注的是空间、观察能力...
孩子在不同的敏感期会有不同的表现,我曾在网上看过一个例子,一个三岁的孩子拉了粑粑,妈妈帮孩子冲厕所了,孩子嚎啕大哭,原来孩子觉得这是我的粑粑,应该我来冲,这时候孩子已经产生了自我意识,他对“我的、你的”非常敏感,正值关注自我的阶段,有此行为其实是很正常的,但是这种事情发现在自己孩子身上,估计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孩子在无理取闹吧。
孩子的敏感期很珍贵,在敏感期内他会把自己的问题探求清楚,经常会做出“我的粑粑必须我来冲”这种大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这时候如果家长如果错过了哪个敏感期,如果你阻止了这个敏感期阶段孩子对外界的探索,孩子有可能就永远失去这部分能力了。
现在想来和邻居阿姨吹泡泡糖以及妈妈学骑自行车是一样的道理:什么时候干什么时候的事儿,错过那个年纪,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才能学会,甚至有可能花费大量的精力都学不来了。
阅读领跑人樊登在其著作《读懂孩子心》中说,父母想要理解孩子的唯一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儿童敏感期的提出并不是近期的概念,蒙台梭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来写成书了,只要父母们愿意看,知识就在那里。
孩子在生活中存在各种问题,敏感期孩子又存在各种难以理解的行为,父母如果不学习就难以分辨孩子哪些行为是值得放任、哪些是需要管教的。
对于孩子敏感期的行为,父母们如果碰上不能理解的事情,一定要去理解孩子,不要用你自己的判断去误伤了孩子。
台湾作家林清玄小的时候坐在田边发呆,他妈妈担心的坐在他后面看了他一下午,流了一下午的泪,心想这个古怪的孩子长大以后,可怎么办呢!后来林清玄天黑了从外面回来,妈妈就问他,你坐在田埂上想什么呢?
林清玄说:我在等煮饭花开(紫茉莉)。原来林清玄听说煮饭花是在黄昏时开的,不相信就坐在田埂上等了一下午,确定了确实是在黄昏时开,才高兴地回来了。后来林清玄成了一名作家,他写的文章细腻淳朴,对生活和人性观察细致入微,想来和他小的时候在观察的敏感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本身是一本丰富又有趣的书,父母要学着去观察和欣赏孩子,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增加为人父母的格局,父母格局小,才总感觉孩子冲出格局,做出难以理解的事情,殊不知这些都是正常行为,如果父母知识渊博、格局够大,孩子在父母的认知范围内,父母才能去理解进而去尊重孩子,孩子也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