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热搜  > 时移世易,诗歌不朽!端午节,跟孩子们聊聊屈原

时移世易,诗歌不朽!端午节,跟孩子们聊聊屈原

发布时间:2023-08-17 11:01:30     作者:北京日报客户端     浏览量:757    

屈原是哪个国家的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时间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就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传统上这一天大家都要吃粽子。为什么呢?因为人民十分爱戴屈原,知道屈原投江之后,就用粽叶包裹好各种食物,投到江里,希望那些鱼鳖水族都去吃粽子,不要伤害屈原的遗体。这样,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注:端午节的起源是多元的,纪念屈原只是其中一种说法。)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清明、寒食等,都各有自己的寓意,但是端午节是独一无二的,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诗人而设立的,从中也可以看到我们中国人有多么热爱诗歌。

屈原是哪个国家的

关于屈原的生平,《史记》的《屈原列传》是一个非常公允的传记。屈原因为忠心耿耿,为了楚国整个国家利益考虑,屡次向楚怀王进谏,最后终于触怒了楚怀王,被流放到汨罗江畔。

屈原是哪个国家的

在《渔父》这篇文章里,屈原写道,他被流放之后,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这段话说明,屈原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流放的。他高洁的情操、远大的理想追求,使他不能见容于当时的官场。屈原对这个人生的结果也有很明确的认知,他知道自己要承受这个结果。所以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这里表达了屈原宁可自杀,也不愿意曲意逢迎的志节。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彻底的理想主义者。

我们后人之所以喜欢屈原,不但因为他正直、高洁的人格力量,也还因为屈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千百年来,滋养着我们,成为文学审美上不可回避的存在,深刻影响了后代的诗人创作。同时也构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以各种方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李白有诗歌赞屈原:“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意思是说,屈原的辞赋诗篇,就像日月一样照耀着我们,而那个贬了屈原的官、流放了屈原的楚王呢?他曾经的高楼大厦现在早就不见踪影。跟一时的权势相比,屈原的存在更具有一种永恒性。他的精神借助他的诗歌,千百年流传下来。时至于今,我们总会在各种场合,不断想起屈原,不断提到屈原。

屈原几乎每一首诗歌都很著名,像《离骚》、《天问》,都是了不起的鸿篇巨著,是具有开创性的诗歌创作。在屈原之前,没有人像屈原这样以一个文人的身份,自觉地把诗歌创作作为一种人生的事业来做,不单单为了抒发感情,而是一种彰显自我的表达方式。所以,可以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个人身份出现的著名的大诗人。此前,没有这样个性鲜明的大诗人。

他的诗歌被称为“楚辞”,就是楚地的辞赋,最著名的篇章就是《离骚》。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学伟大的传统。而“风骚”这个词,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就用来指代文学。一般的文学史上会这么说:《诗经》开创了中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而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则开创了中国的浪漫主义传统。

屈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名句,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样的句子,我们今天还一直在用。我小时候有一个摘抄本,还把这两句诗,作为名人名言记下来过。再比如,《九歌》中的《湘夫人》的开头两句,我也誊抄过。

《湘夫人》其实不短,但前面两句是屈原诗歌之中,最美的意境之一。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全诗其实很长,讲的是湘水的男神湘君和女神湘夫人约会,其中一个失约了。于是另一个人惆怅无地,抒发缠绵悱恻之情。

帝子,就是公主,指的就是湘夫人。陈子展先生翻译这句,说:“公主啊,你降临在北边的沙滩,目光渺渺啊,愁杀了我。”

公主的眼神迷离,令“我”——公主的爱慕者,这首诗的叙事主人公——湘君,心生惆怅。开篇第一句就直抒胸臆,直接表达爱慕而缠绵的情意。因为楚地这个地方,一直是化外之地,儒家思想中那种节制是很少的,对于情感表达很直接,不像中原人那样繁文缛节。所以,诗歌一开头,就把爱之深怨之切,直接表达了出来。

第二句,就是最为经典的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袅袅吹拂,洞庭湖波浪翻涌,树叶纷纷落下。其实我以为这句诗是不能翻译的,一经翻译成现代文,其中的韵律之美,就不见了。而读原文,就知道我们的母语究竟可以有多美。

那么,为什么第一句直抒胸臆,第二句却变成写景了呢?因为,写景就是对这个情感的渲染和衬托。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主人公愁肠百转,但又无法抒发,只好寄情于景。而这个景和这种情,是十分契合的。心情,缠绵婉转,而景色,则秋风袅袅,水波动荡。这种景跟这种情,有一种心理结构上的同构。

小朋友们一定也有感触,比如,当你心情不好,被老师批评了,那么你就会觉得风也跟你作对,雨也跟你作对。欧阳修的词说“雨横风狂三月暮”,是不是?但是,要是你自己的心情很好,得到了表扬和赞誉呢?你就会有这样的感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也如是。”我看到青山啊,山色妩媚,漂亮得很,料想青山看我也很妩媚啊。

前面因为“目渺渺兮愁予”,所以紧接着“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秋风令人忧郁,这个波浪也像主人公不安的心情。

因为屈原这么一写,后人写哀伤之情,就有了依靠,他们都学会了这么写。像杜甫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毫无疑问,就是从屈原这句诗歌里化用而来。

2000多年过去了,为什么屈原的诗歌仍能一下子打动我们?因为,时间过去这么久,而我们的惆怅和忧伤仍然是一样的。不管时移世易,年代久远,我们总能从这些不朽的名句之中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感情。这就是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要读一点古典文学的原因。

来源:北京晚报 | 作者 蔡朝阳

编辑:谢永利

流程编辑:郭丹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时移世易     聊聊     端午节    
上一篇:年的色彩 下一篇:一首《渡情》唤醒无数情侣,你还会唱这首歌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