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热搜  >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逊位,但为何清朝的终止标示却是在1911年?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逊位,但为何清朝的终止标示却是在1911年?

发布时间:2023-08-16 16:47:42     作者:清風明月逍遥客     浏览量:311    

宣统

宣统三年(1911年5月),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清廷急派新军入川镇压,湖北空虚。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湖广总督瑞澄斩杀彭楚藩、刘尧澄、杨洪圣等三个革命党士兵,参加文学社与共进会等反清团体的士兵,人心惶惶,两名革命分子金品臣、程定国夜间与排长陶启圣龃龉,一怒之下,射杀排长,发起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自湖南省开始,十八个行省相继追随革命,宣布独立。

满族大臣荫昌镇压革命,但由于北洋军皆袁世凯旧部,不易指挥,所以战斗失效。隆裕太后命荫昌署理陆军大臣,以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征讨革命军。袁世凯权衡利弊后采取面包与鞭的策略,一面出兵,北洋第一军冯国璋、第二军段祺瑞奉命出征,先后北洋军拿下汉阳;一面进行和革命党谈判,革命党人也透过英国驻华公使朱迩典向袁世凯寻求和谈。但清廷内部的强硬派如辅国公载泽、恭亲王溥伟等不同意清室逊位,政体仍待召集国会进行公决。

宣统

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三日(1912年1月1日),民国政府于江宁成立,改称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统三年十二月初八日(1912年1月26日),清室优待条件达成,孙中山也承诺只要袁世凯赞成清帝退位,自己即让位于袁世凯,由袁世凯出任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与革命党人的意见达成一致。

经过南北议和,清室优待条件基本达成,但清朝核心内部依然纠葛,1912年1月26日,在袁世凯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新军将领共47人联名致电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军已答应对清朝皇室、公族及满、蒙、回、藏等各少数民族的优待条件,陈情“即此停战两月间,民军筹饷增兵,布满各境,我军皆无后援,力太单弱,加以兼顾数路,势益孤危”,要求“恳请涣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是为《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第一电》。据2月2日伍廷芳致唐绍仪的电报称,到2月2日为止,联名增加到50人,故史称“北洋五十将乞共和电”。

为了促使清廷马上宣布逊位,避免国会公决政体产生变数,段祺瑞等拟定了三种办法: “第一,运动亲贵,由内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第二,由各军联名要求宣布共和;第三,用武力胁迫,要求宣布共和。”第一种办法由于以良弼、载泽为首的部分亲贵坚决反对共和而无法实行,段祺瑞等遂“速谋第二策”。

当时溥仪年仅6岁,无行为能力,由隆裕皇太后垂帘听政。段祺瑞不久又发《乞共和第二电》,以发动兵变要胁朝廷。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代表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民国政府,清朝灭亡,标志着中国五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正式结束。

据说清朝的退位诏书是由清学部次官张元奇拟稿,徐世昌删订润色,袁世凯君进呈养心殿。当时隆裕太后边看边流泪,看到结束时已经是泪如雨下,并亲自盖用“法天大道”闲章。与普通诏书不同的是,此诏书从未钤盖正式和具官方法律效力的清朝二十五方玉玺,仅盖用隆裕太后的“法天大道”私人闲章。隆裕太后之所以选择钤押“法天大道”闲章,其中隐含了鄙视意味,颇有不甘心之意。

1912年2月12日溥仪正式逊位,但为何清朝的终止标示却是在1911年?

中国历史朝代起讫年代的标示,通常依照史家的习惯计法,如,西汉高祖刘邦在前202年战胜项羽后才登上帝位,但西汉的标示却自他被封为汉王起而计作前206至公元8年。不过是否入主中原或实际统治全国,较常成为重要的标准:元朝成立于1271年,但元代常作1279(南宋灭亡)至1368年(退回漠北);清朝前身为1616年建立于关外的后金,改金为清也在1636年,但一般却自入关的1644年计算至辛亥革命发生的1911年,为267年。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1912     12     1911    
上一篇:唐诗 |《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下一篇:「扬子电竞|对话比心副总裁吴狄」接近百亿的电竞陪玩市场 正在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