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热搜  > 盐津·唐·袁滋题记摩崖石刻那些事儿丨千年豆沙关 商贾贸利忙

盐津·唐·袁滋题记摩崖石刻那些事儿丨千年豆沙关 商贾贸利忙

发布时间:2023-08-16 10:36:30     作者:微盐津     浏览量:48    

袁滋


云岭游

袁滋

袁滋

张桂柏

始皇欲行“车同轨”,修道宜宾往南延。因山高坡险,才改变方案,修建成宽五尺的道路。秦时五尺,与现在尺寸的换算单位是十六进制,五尺即二尺七寸有余,接近一米,刚好就是一匹马驮着货物的宽度。

豆沙古关,商旅之道也——

五尺之窄路,商贾之出路,财源之旺路。“山间铃响马帮来”,生动概述了千年马蹄印、千年马铃声、千年边贸事、千年生意经。

约在战国年间或更早时期,西南地区就有一条以成都为起点、连接四川和印度的商旅之路。其中一条支线经现在的四川宜宾和云南昭通、曲靖、昆明、楚雄至大理,与另一条走四川邛崃、汉源的支线会合,一路往西经云南保山,出瑞丽抵缅甸八莫,再到印度、阿富汗等国。这条路史称“蜀身毒道”,就是后来所称的南方丝绸之路,是我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

三星堆出土的海贝、象牙,大溪文化的海螺和象牙,茂汶和重庆涂山出土的琉璃珠,都不是当地所产,而是来自印度洋北部海域,证明巴蜀先民与南方世界的交通和交流。到汉武帝时,张骞在大夏发现邛竹杖和蜀布,也说明巴蜀到印度再到西亚早就存在一条通道。

不难想象,南方丝绸之路有过怎样的繁华。五尺道上,驮着盐巴、茶叶、药材的马帮,络绎不绝地运往京都。马帮回来时,又把中原精美的物产、用品、技术带回云南,送至边疆。到了清代,万里云铜押京城,朱提银颗入万家……

马蹄音声脆脆,古镇炊烟袅袅。马帮买盐卖茶、销丝售绸、运铜送银的必然,是一条古街、一个古镇的兴盛。千年逝去,古镇无不倒映曾经的繁华。你走在街面一眼望去,热火朝天,商意浓浓,天然居、轩梦源、怡心缘、石门兰居、秦道客栈、隐食居、映榕居,让客人似当年马锅头宾至如归。

豆沙古关,亦匠工之道也——

五尺道如何修建的?在崎岖绝险的山上开路,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五尺道上的马蹄印记,让我有太多的好奇、拷问、追索。

五尺道的筑构,受于特殊地形限制,采用凿、砌、铺等方法。推测五尺道是在石头山上直接开凿,向内侧或向下挖,形成沟槽。在不发达的情况下,工程量巨大。可能采取堆积柴薪、纵火烧石,炙热高温后浇以冷水,岩石热胀冷缩出现裂纹,再以锤錾等工具,开山凿崖。

五尺道,不仅联通着中原和边疆的政治、经济、文化,更力助中国古代交通史的研究。五尺道与长城、阿房宫、始皇陵、灵渠、直道、驰道并为秦朝七大工程,对经略西南有着重要意义。与前六项工程世人熟知相比,五尺道却少为人知,乃至被人遗忘。这能遗忘、淡忘吗?

当时的人们,为了防止道路塌方,还在五尺道边修建了大量堡坎。砌堡坎的石头重达数吨。在当时的搬运条件下,将这些巨石垒到指定的位置,实在令人惊叹。

路的选择,充满智慧。与北方古道一般线路选择在河谷和山脊不一样,五尺道的部分道路位于山腰。其原因就在于,五尺道穿越西南横断山脉。为了减少施工量,当时人们的选择是,尊重自然,趋易避难,最终成功完成了整条道路的建筑。很多专家考察完古道后一致认为:五尺道是中国古代山区道路设计选线施工的典范,具备了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功能,建筑技术高超,文物遗存众多,堪比古罗马大道,堪比长城、阿房宫、秦兵马俑……


信息来源:现代家庭报 张桂柏

平台编辑:盐津县融媒体中心

信息报送邮箱:yjxcb@vip.163.com

法律顾问:云南原上草律师事务所 方明民 13887055548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盐津”微信公众号

如需转载请联系0870—3033510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盐津     袁滋     贸利忙    
上一篇:《无耻之徒》大结局了 下一篇:普洱墨江:种好一粒紫米 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