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颖《深海夜航》:在一片海域里,用文字构筑的引力装置丨新批评
发布时间:2023-08-16 09:41:42 作者:文学报 浏览量:304
作家朱文颖最新作品《深海夜航》近日推出,在温润如玉的江南小城,一间法国人经营的西式餐酒吧宛若嵌入其中的一个微观地球村,小说围绕历史学教授欧阳先生夫妇与他们的友人、亲眷渐次展开,从一方小天地辐射大世界,折射出万花筒般缤纷斑驳的光谱。
本篇评论作者认为:《深海夜航》并不止于构筑一个隐喻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装置,即不是单向性将小说变成装置,而是同时在将艺术装置纳入小说,以艺术装置的思维改造小说的艺术。
朱文颖长篇小说《深海夜航》推出:展示生命混沌不可测的部分和那些潜在的力量 | 访谈
文字构筑的引力装置
——朱文颖《深海夜航》印象
文丨林舟
从数字文化的角度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并非仅仅意味着各种数字技术在造就我们这个时代,更重要的是,发生在数字技术构筑的环境之中并使数字技术的发展成为可能的感知、思维和行为方式。
毫无疑问,今天的文学空间,在其一切可见的层面——物质基础设施的支持、传播、扩散和分享的机制、阅读和消费的习惯、相关机构的运作方式等,都已经与高度数字化的环境密不可分。似乎只有延续着传统纸质出版的文学杂志和图书,还维系着前数字时代的人们关于文学的想象,而诸如文学的精神走向、审美风格、思维方式、书写策略等方面,与数字化环境的关系似乎并不那么一眼可见。
但是,恰恰是这些不可见的方面发生的变化更具有根本性,因为它们不仅发生在数字时代,而且也以自身的存在塑造着数字时代,成为数字文化的构成性力量。就此而言,朱文颖的长篇小说《深海夜航》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个案。
朱文颖/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这部小说呈现出反线性叙事的特征,没有明显的时间线,也没有情节的跌宕起伏(尽管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不乏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更多的是让故事相互穿插和交织、彼此竞争和中断,如此突出了小说的空间性。需要立刻说明的是,通常人们谈到小说中的空间性,往往指涉文字对空间的描摹和再现,由此形成所谓空间叙事,但想强调的是《深海夜航》对空间的建构,让人关注其间的材料、构架、动线、立面、呼应、叠加、汇流、围合与敞开等。
譬如,对蓝猫酒吧这一物理空间的选择,无疑对这部小说极其重要,它在一个小小的城市里容纳了一个大大的世界,因而成为“全球化”的象征空间。但是,如此简单地做物理空间与象征空间的切分,却并非小说本身旨趣所在,实际上我们看到,对这一空间,小说直接描摹的笔墨很少,更多的是在这个空间里展开各色人等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叙述构筑起一个充满观念碰撞、交流、对峙的“异托邦”——各种欲望、私念、想象、记忆、规划、期盼之下的话语、游戏或箱庭测试等行为,生产出一个复杂多义、暧昧不明的空间。
作品一开始就写道:“作为一位历史学专家以及人类学的爱好者,欧阳教授每天都保有摘选或者纪录词条的习惯。”这些词条给出了整部作品装置的“调性”,如“发现”“墨西哥”“拉丁美洲”“婚姻”“爱情”“移民”“超现实”“魔术师”“小说”“单纯的秘密”等词语,它们与人物的故事之间的关联若即若离,有时互为映照,有时则相反相成,有时成为某个元素的提示,有时似乎暗示着故事的意蕴……
而当我们将欧阳教授摘选或纪录的所有词条连在一起看的时候,我们无法看到其间的一致性,而感受到强烈的异质性、非连续性或跳跃性,乃至某种强制性。因此,当我们指认这些词条构成了装置的节点,连接成一个装置的框架的时候,需要立刻补充的是,这是一个易变的、虚幻的框架,甚至在某些时候,形成框架与拆解框架同时发生。
除了词条,更为引人注目的还有各种引文,增添了装置的效果。《深海夜航》让引文作为装置艺术中的“现成品”元素。它们一旦出现,立刻改变正在进行的故事的节奏,甚至可以说是中断叙事;它们与故事中人和事关联的方式各不相同;它们出现的位置似乎飘忽不定;它们出现的时间往往呈现为与正在展开的叙事之间的瞬间连接……
如果不拘于直接的引用,而将间接的引文也考虑进来,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深海夜航》就像一个海域,各种艺术、电影、笔记、诗歌、小说,其中也包括对朱文颖自己此前作品的引用,有如大大小小的岛屿散布于其间。
叙述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展开引用,并将这些引用纳入既定的叙事框架之中。这些作品带着它们各自的声响、气息、节奏、意味,带着属于它们自身的故事,还有被现代版权体制所支持的身份归属,但是《深海夜航》让它们以零落漂移的状态浮现,也就是说,小说构筑的装置将它们不同程度地“匿名化”和“碎片化”了。
这样的方式显然与传统的线性叙事、完整故事逆向而动,而切合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数字化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这部反小说的小说不仅是文本表面上呈现出的语言实验,而是对当代社会、文化和技术情境中的感知方式真切而敏感的回应。
因此,《深海夜航》并不止于构筑一个隐喻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装置,即不是单向性将小说变成装置,而是同时在将艺术装置纳入小说,以艺术装置的思维改造小说的艺术。
《深海夜航》对故事的讲述如“俄罗斯套娃”那样,用故事套故事的方法转换和推动叙事,在一级叙述者之下,不断衍生出二级、三级的叙述者,形成所谓叙事“堆栈”。在不同层级的叙事之中,一级叙述者竭尽跳脱之能事,自由地插入和弹出,令人眼花缭乱,你很难清晰地追踪和把握其中任何一个故事的完整走向。
那么,看起来如此自由的艺术装置,靠什么在流动不居与形态稳定之间维系着基本的平衡?在我看来就在于叙述者着力锻造的艺术感受力。
小说中虽然涉及大量的知识、辩难、玄思、追问等高度理性的活动,但是同样不可忽略的是小说中对气息、情绪、情感、神秘和无意识的表现,因此,在催眠与唤醒,想象与认知,感受与思辨,顿悟与沉浸,冰冷的理性面孔与热烈的情感涌动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在这样的张力之下测度着艺术感受的应力状态。
文字编辑:何晶 ;新媒体编辑:袁欢
配图:摄图网
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