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出土汉代牛耕图,图中发现'二牛抬杠',专家:揭示出一事实
发布时间:2023-08-15 13:42:48 作者:每日車评 浏览量:757
睢宁出土汉代牛耕图,图中发现'二牛抬杠',专家:揭示出一事实
江苏睢宁发现一座汉代时期的墓葬,墓中出土一幅'牛耕图';图中出现两只黄牛抬着一只横杠在耕地,专家解释,这就是传统农业中重要的耕种方法——二牛抬杠;这个技术一直延用了上千年;在徐州一带,不止出土'牛耕图',还发现大量跟当时跟农业相关的文物;专家通过研究、对比史料,发现了一个历史事实;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2002年,江苏徐州考古研究所在睢宁发掘出一座汉墓,其墓门向南,一共有9间墓室;包括长2.6米、宽1.9米的前室,前室东西两侧各有一间耳室,均长1.95米、宽1.17米;然后还有中室、东侧室;中室的西壁和侧室的东壁上,还分别建造有一间小耳室;整个墓葬跟迷宫一样!
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有研究价值的文物;最特别的是一件铜缕玉衣;在汉代,天子和诸侯王的专用殓服,是金缕玉衣,它是由金丝将一片一片的玉连缀起来,穿在身上走向阴间,一来象征身份、一来当时人们相信玉能保存尸身不腐朽;睢宁汉墓主人身穿铜缕玉衣,说明了他的等级,应该是高级官员。
墓中还出土一幅'牛耕图',有两只牛正抬着一根横杠在耕地,图中反映的是最早的'二牛抬杠';'二牛抬杠'是我国早期农耕的主要形式,也称'二牛三夫'耕作法;操作时,两头牛相距约七八尺,中间抬一横'杠','杠'后接续辕犁,即耕犁,耕地用的工具;需要一人牵牛;一人坐'杠'上,用脚踏耕犁;还有一人在后面掌握平衡;二牛三人的这种也称为'耦犁'技术,而二牛一人的称为'犁耕',它们不仅极大提高了耕作效率,而且用犁起垄后,可以使间苗工作易行,既便于中耕除草,又可以在播种时节省种子;这种耕作方式延用了很多年,至今仍可在云南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地方见到。
两汉是徐州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辉煌的时期,而作为社会发展重要支柱的农业是呈现这一辉煌的基础产业;首先,徐州地区自然条件非常好: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较为温和;加上周朝就已经有的的'重农风俗'及汉朝统治者实行的一些优惠政策等,都促进了徐州汉代农业发展。
汉政府比较重视推广新农具,据《汉书·食货志》写道:' (赵) 过史教田太常、三辅、大农, 置工巧奴与从事, 为作田器。'汉代农具的生产主要是依托当时发达的冶铁技术;据《盐铁论·水旱篇》记载:'农, 天下之大业也, 铁器, 农夫之器也。'铁质农具的推广使用是汉代农业迅速发展的一个标志。
除此以外,汉代还非常重视水井的建设;种类有陶圈井、石砌井、砖井等;徐州地区水井的形制与构造复杂、凿井技术高超;而且在当地出土的汉代庖厨宴饮图中,均有用轱辘从井中汲水的画面;水井除了方便厨事,还使得灌溉更加方便,如此一来,促进了农业生产。
如前文所述,徐州地区自古以来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据专家考证,在汉代,这里已经有水稻、小麦、粟、黍等谷类的大面积种植;《汉书》《后汉书》中也提到,徐州地区种植麦、芜菁等粮食作物;还有枣、桃、梅、杏、酸枣、李、栗子、芹菜、葫芦等水果和蔬菜类作物;综合以上考古发现,反映出徐州一带在汉代时期已经有相当发达的农业。
【参考资料:《汉书》《后汉书》《盐铁论·水旱篇》等】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