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里和稻田有关的美味:禾虫与禾虾
发布时间:2023-08-15 11:19:00 作者:木子罗食记 浏览量:462
前些日子,母亲看到江门的水街市场里有禾虫上市,不过,她说那些禾虫都是吸饱了水的,看上去都不太活泼,在水里软趴趴的,看上去只有青绿的颜色,就像一堆菜青虫,没有一点禾虫的样子,让人食欲全无。
说着说着,便怀念起表弟收获的禾虫了。表弟在沙堆,每年在八月十五前后就会在河涌里装禾虫了。
八月份是禾虫大造,称禾花虫。每当初一十五潮涨时,禾虫从禾根涌出,自动钻出淤泥,密密麻麻地浮游于河涌水面。表弟他们只须在河涌出口处束一密口布袋,于此处亮起手电或点一灯,禾虫见光便随水自投罗网。
捉上来的禾虫,可以炒,可以做砵仔禾虫,也可以放汤。如果新鲜的吃不完,外婆还会把禾虫加上极多的盐做成禾虫酱,再装入罐里保存。想吃的时候就舀一勺加上陈皮丝姜丝和五花肉蒸,不用再加别的菜,一小碟就可以让人吃完两大碗白饭。这样,从年头到年尾都有禾虫吃了。
想起现在正是晚稻收割的时候,就顺手打电话问候一下表弟,也顺便也问一下有没有收到禾虫。表弟说,今年的水稻早就割完了,今年的禾虫也没有收到多少,就别惦记了。
禾虫不是虫,盛产于海潮能到的沙田地区,繁殖于禾根深处,靠吃腐烂禾根桨液长大。
旧时,禾虫酱被作为贫者之食。《广东新语》与清《南越笔记》都有记载。食禾虫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有记录:“禾虫,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
在新会博物馆就有很多有关新会人旧日捕禾虫和食禾虫的图片和记录。虽然,禾虫在珠江三角洲一向被视作盘中佳肴,受到众多食客的青睐,但要说服外省的朋友们吃禾虫还是有一点难度的,况且在本地也有些老友不太爱吃。也是,稻田中的美味又何止只是禾虫呢。
小时候,在稻谷成熟的时候,邻家的哥哥姐姐们会去稻田里捉蚱蜢回来,江门五邑本地不会叫它做蚱蜢,我们会叫它草蜢。而有地方更形象地叫它作禾虾,说是那煮熟了吃的味道像虾肉。
禾虾的学名叫稻蝗。平时在稻田里,幼虫时以秧苗嫩叶汁为食,成虫后吮食未熟谷穗浆液,腹部肥美软糯。
那个时候也不舍得用油去油炸着吃,能烧着吃都很不错了,没有加盐,吃着也是美味。只要在做饭的时候,把它们放在火灰堆里烧烧,就能让一大帮小孩抢着吃,最后大家都吃得手上嘴上黑乎乎的,还觉得幸福得很。
讲究的,会把禾虾捉到拿回家把它的翅膀撕掉,放在火炭上烤,或者在铁锅里炒,调上调味料。那满肚子都是油的禾虾,香味扑鼻,令人在回味时也会咽口水。
现在都是油炸的了。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