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战国韩国的崛起之路,没有了大哥带,只能被动挨打黯然落幕

战国韩国的崛起之路,没有了大哥带,只能被动挨打黯然落幕

发布时间:2023-08-14 18:59:03     作者:浩然文史     浏览量:559    

韩厥

战国七雄


韩厥

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国,在列国争相变法的时代,韩国也曾进行过申不害变法,魏、秦都因变法而成一时之强国,而申不害变法为什么没有使韩国强盛起来呢?

韩厥

韩国的王室是姬姓,相传韩国祖先是周武王的儿子,但没有得到分封,于是便去了晋国做了家臣。韩国先祖在晋国混得不好,只是一个普通的公族。韩人真正发迹,源于晋景公时的韩厥。韩厥年幼时寄居在赵氏门下,为赵衰所养,他为人正直,在一系列事件中展现出颇高的政治才能,深受当时主政的赵盾赏识,赵盾就预言他将来一定可以执掌晋国大权。公元前589年,晋齐爆发鞍之战,晋国战胜后,晋景公开始设置六卿,而韩厥就是其中之一。在景公之孙晋悼公时,韩厥执政,辅佐晋悼公恢复晋国昔日霸业。而韩氏登此高位,是韩国先祖崛起的第一步。

晋悼公


而赵氏孤儿一事,让韩氏和赵氏的关系更加密切。赵氏是晋国的大族,晋景公时期,权臣屠岸贾想要诛杀赵氏满门,韩阙与赵氏赵盾交好,所以一直为赵氏求情,但无法说动晋景公。在屠岸贾灭门赵氏时,其门客公孙杵臼和陈婴冒着极大风险,以陈婴之子和赵氏赵朔之子交换,以此保全了赵氏的血脉,史称“赵氏孤儿”。后来晋景公遭大病,以为是自己因诛杀赵氏而遭天谴,追悔莫及,韩阙借机主动向晋景公说明了赵氏孤儿的事情。于是晋景公重新恢复了赵氏之孤儿赵武的爵位。赵氏一直是晋国的大族,韩、赵由此深厚感情,互相提携,成为坚实的盟友,这对韩人的发展十分有利。

《赵氏孤儿》剧照


继韩厥之后,韩起继为韩氏宗主,继续辅助晋悼公的霸业,同时致力于平衡晋国六卿之间的利益,并从中收益颇多,壮大了韩氏的根基。但晋悼公之后,晋国的国政逐渐被卿族掌控,六卿开始斗争。韩、赵因世代交情,始终坚定地站在一起,最终联合魏战胜智伯。到公元前453年,韩氏宗主韩康子和赵襄子、魏桓子三家联手打败智伯,瓜分了其领地。到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封韩景侯为诸侯,韩国自此成为独立的国家,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南部)。

韩国初立之时,分到了晋国领土的南部,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和河南中部,西有秦,北有魏,东有郑国,南有楚国,而且周天子在其境内。

韩国立国之后,一直努力维持与赵、魏的盟友关系,同时也在积极寻找扩张机会,其主要的扩张目标是东方的郑国。郑一直依靠魏与韩抗衡,但韩瞅准时机,在魏、楚交战之际,于公元前375年灭掉了郑国,并将都城迁到了新郑(今河南新郑郑韩故城),这时,韩国达到其鼎盛时期。

但韩国盛势没有维持多久,危机就接踵而至。魏国在战国初期经过变法率先崛起,韩、赵借魏之势,也获得了很大发展。三晋开始虽然步调一致,但是在利益面前,逐渐走向了分裂。标志性事件是,公元前368年,魏武侯死,诸公子间爆发了君位之争。韩、赵想联合起来趁乱伐魏,以此削弱魏国。但韩赵利益不合,双方的联盟也宣告破裂。从此三晋联盟破裂,开始相互讨伐。昔日的盟友魏国频繁对韩国用兵,韩国不堪其扰。与此同时,西部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积极谋求向东方用兵,首当其冲就是韩国。所以韩国夹在秦、魏之间,面临着很大的危机。时为韩国君主的韩昭侯为适应国际局势的变化,积极寻求变通之道,于是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

风云战国 韩昭侯


申不害本是郑国人,他“本于黄老而主刑名”,主张以“术”为主,而以法为辅。术是指君主控住臣下的手段,“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根据官员能力而授予职位,并且定期考察其是否履行应尽的职责。同时,赏罚大权要谨慎使用,不能凭借自己的好恶和官员的出身,而是看官员的政绩,使官员能够兢兢业业地为国家工作。同时,要严肃国家的法律执行,有功必赏,有错必罚,使臣僚百姓都能守法。此外,申不害还强调重农思想,即把农业放在国家最重要的地位,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的发展。经过申不害的改革,韩国一时大治,据《史记》记载:“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在韩昭侯之子宣惠王在位期间,发生了著名的“五国相王”事件。公元前334年,魏国和齐国在徐州会盟,互相称对方为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自称王。公元前324年,为对抗势力强大的齐、秦,魏国又联合韩、赵、燕、中山国互相称王。韩国自此也升格为王。

五国相王


韩国虽然称王了,但其势力在列国中仍是比较弱的,韩国虽经历申不害变法,但是相比于其他国家的变法,力度是比较小的,所以成效远不如他国。韩非曾批评申不害精于用“术”而疏于用“法”,申不害的改革只是强调君主的积极作为,没有像商鞅一样从根本上进行变法,解决韩国存在的问题。术治的使用完全依赖君主的能力优劣,因为伴随“术”出现的,是韩国君主刺探信息和提防臣下的措施。如果君主英明,术治就能起作用。但如果君主能力不足或昏庸无能,反而会因为“术”的应用导致君臣猜忌,阴谋丛生,国家陷入内耗之中。

风云战国 申不害


在申不害之后,权术充斥于韩国朝廷之上。韩王经常会用关系不好的臣子,以便于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来驾驭臣子。在弱国,权臣不齐心协力而热衷于内斗,反而会使得政令反复,不利于团结起来抗击强大的敌人。据《韩非子》记载,韩国权臣公叔为了稳固自己的相位,竟然与齐国密谋,让齐国攻入都城来劫持君主。可见韩国的君臣猜忌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而且韩国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宗室的势力过于庞大,庸碌的宗室把持着韩国的朝政,优秀的人才得不到重用,所以韩国的政治越来越腐朽。以至于到了战国中后期,韩国一直就是被动挨打的分。韩国只能依靠大国来自保,但是韩国又出现了最大的问题,那就是首鼠两端,作墙头草。战国中后期,为应对西方逐渐强大的秦国,各国采取合纵抗秦的策略,但是韩国与强秦接壤,每每受到秦国威胁,就会退出合纵而与秦为伍。在反复的拉扯中,韩国被蚕食的土地反而越来越多。

随着秦灭国战争的开始,最弱小、且占据制衡天下的战略要地南阳的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开刀的对象。公元前 233 年,韩王安对秦称臣。公元前 231 年,韩国将残存的南阳地献给秦,秦使内史腾做南阳假守。秦的统一战争始于灭韩,公元前 230 年,秦攻韩,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

大秦赋 韩王安请降


韩国早期崛起过程中,在晋国六卿中势力并不强,但是韩依靠其与赵氏的紧密关系得以发展,最后韩、赵、魏达成联盟,战胜政敌三家分晋。但是分晋后的韩国,早期的盛势也得依仗老大哥魏国。当韩、赵、魏联盟因三国利益之争而走向破裂后,韩国就陷入了四处树强敌的境地。韩国虽也进行了申不害变法,但其幅度太小,没有像老伙伴赵氏胡服骑射大规模改革焕发第二春,反而光注重“术”,使韩国朝堂上充满心机,陷入内耗之中。最终,秦军东进,先拿最弱的韩开刀。

《史记·韩世家》, 《战国策》。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被动挨打     落幕     黯然    
上一篇: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确有其人,姓阎而不姓王 下一篇:龙江美食——带有家乡情怀的绥化酸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