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兵劫掠是古代将领的普遍做法吗?盘点历史上好劫掠的九位名将
发布时间:2023-08-09 17:53:39 作者:白马过隙弹指间 浏览量:873
中国历史上出了很多纪律严明的军队,比如“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岳家军,“有扰民行为一律斩首示众”的戚继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解放军。当然也出了更多为祸百姓,四处劫掠的乱军,而且这些乱军并不都是战乱时期的杂牌军,很多都是名将统帅的正规军。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历史有纵兵劫掠之名的名将、名帅!
众所周知,霍去病曾三次孤军深入漠北出击匈奴,而他采取的战法就是“闪电战”和“以战养战”,在几乎没有什么后勤补给的情况下,每次转战匈奴腹地都长达好几个月,不纵兵劫掠匈奴是不可想象的!
第一次是在元朔六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史记》记载,霍去病“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此战霍去病斩获匈奴2028人,包括相国、单于的祖父籍若侯产、叔父罗姑比,战后霍去病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霍去病第一次随舅舅卫青出征,就弃大军于不顾,在不带辎重的情况下,转战数百里,大胜而回,这一次也使霍去病尝到了甜头,从此他更是将“闪电战”、“以战养战”的战法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二次是在元狩二年,汉武帝又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
第三次是在元狩四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时年22岁)各率骑兵5万,步兵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并举行了祭天封礼,此战为汉朝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胡林翼曾送给曾国藩一句话,“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众所周知,曾国藩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他纵兵劫掠、屠城的行为,他也因此得了一个“曾剃头”的绰号。
晚年的曾国藩经常在书信及日记中为自己年轻时的屠杀行为感到忧苦,“吾家兄弟带兵以杀人为业,择术业已自不慎。”
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与太平军交锋,一开始是败多胜少,经常损兵折将,曾国藩眼见身边的爱将一个个战死,悲痛万分。比如,湘军第一猛将塔齐布,在攻打九江的战役中牺牲;湘军重要创始人之一,也是曾国藩的老友罗泽南,在进攻武昌的战斗中,因中弹伤重而死。1858年的“三河战役”中,湘军惨败,6000人的湘军一线部队全军覆没,湘军提督李续宾战死,更让曾国藩痛心的是,弟弟曾国华也在此战中战死,最后甚至连头颅都没有找到。
可以说,湘军与天平军经过十多年的征伐,早已结成死仇,而且以太平天国的蛊惑能力,不彻底从肉体上征服,必将死灰复燃,所以,曾国藩每次攻下一座城池,都纵兵劫掠,甚至屠城。
比如,咸丰八年,湘军攻破九江城,曾国藩写信给九弟曾国荃说:“接手书,知九江克复,喜慰无量。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网耳。”
再比如,咸丰十一年的安庆之战,曾国荃率领湘军攻陷了围攻2年之久的安庆。曾国藩命令曾国荃:“兵丁大索三日”、“三垒出降,全数杀之”、“初一日一律踏平”,于是,湘军士兵公开抢劫奸淫,见人就杀,共屠杀四万余安庆人,安庆也变成了一座空城。
曾国藩不仅怂恿弟弟曾国荃屠城,而且还在书信及日记中都自称是“大快人心”,难怪两湖百姓喊他是“曾剃头”,皖南百姓喊他是“舂骨灰”。
刘备无论是在评书演义中还是在历史上都是以“仁义爱民”著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也曾经纵兵劫掠。
刘备发动入蜀之战时,“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所以这一战打下来,刘备损失颇多。以致于曹魏那边,甚至出现了“刘备已死”的谣言。《三国志·吴范传》中记载:“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
为了毕其功于一役,刘备只好采取“萝卜加大棒”的办法。他先是将麾下将士的家属给扣押起来,然后又给他们“画大饼”,许以重诺。
据《三国志·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记载:“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
作为益州的新任统治者,刘备自然拥有对府库的支配权,而他放任麾下士卒“竞取宝物”,也是理所当然。所以此事算不上是刘备“纵兵劫掠”。
然而,刘备很快便发现:城内府库中的物资数量,不足以分赏给麾下众士卒。为填补这个“缺口”,刘备只好放任士兵自取城中富户金银。
据《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九》记载:“备入成都,大飨士卒,告之金银短缺,任其自取,将士取蜀城中金银,还其谷帛。”史家胡三省注曰:“凡城中公私所有金银,将士悉取之,至于谷帛,则各还其主也。”
不过,刘备毕竟还算仁义,虽然许诺兵卒任意劫掠,但这是有限度的,只取金银,谷帛不得占有。
唐朝应该是历朝历代中有史记载的实行“纵兵劫掠”政策的名将最多的朝代,这应该与李世民赞成这项政策有关。
李世民打天下时是否允许士兵“劫掠”不得而知,但其征伐高丽时,确曾以允许“纵兵劫掠”,以鼓舞士气。
《新唐书》记载,太宗攻打高丽的时候打到白岩城,守军抵抗激烈,唐军久攻不下,惹得李世民大怒,随即下令城破之后,士卒可以劫掠三日,财物女子任将士瓜分,命令下达后,唐朝将士开始玩命攻城,不到两天,白岩城守将即向太宗请降,李世民当即应允。
然而攻城的众将士却不干了,大将徐世绩就带着几个部将来与李世民理论。徐世绩的原话是:“士卒所以争冒矢石、不顾其死者,贪虏获尔;今城垂拔,奈何更受其降,孤战士之心!”说白了就是大家打得这么勇猛,是因为皇帝你放话城破之后能放开了抢,而眼瞅着要打下城池抢东西了,你这忽然受降,我们抢谁的?
李世民见群情激奋,便安抚手下说:“你的进言很好,但是让士兵烧杀抢掠,我不忍心。这样我给你们发点钱,就算是我赎这座城了。”
虽然最后李世民没有对白岩城“纵兵劫掠”,但其态度已经彰显无疑,因此唐朝名将大多有“纵兵劫掠”的毛病。比如战神李靖、淮安郡王李神通、英国公徐世绩、陈国公侯君集等。
《旧唐书》记载,武德二年,“淮安王神通攻聊城,化及粮尽,请降,神通不许。安抚副使崔世干劝神通许之,神通曰:‘军士暴露日久,贼食尽技穷,克在旦暮,吾当攻取以示国威,且散其玉帛以劳将士,若受其降,将何以为军赏乎!’世干曰:‘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神通怒,囚世干于军中。”
李神通认为,士兵风餐露宿的目的就是为了战胜宇文化及后瓜分其财物,以至于不但不听安抚副使崔世干更有利的建议,反而将其关押在军中,这说明了用战利品来激励军队士气(纵兵劫掠的官面说法)在唐代军队中的重要性。
《旧唐书·侯君集传》中说:“君集初破高昌,曾未奏请,辄配没无罪人,又私取宝物。将士知之,亦竟来盗窃,君集恐发其事,不敢制。及京师,有司请推其罪,诏下狱。”因为此事,中书侍郎岑文本向太宗上疏,并列举了李广利、王睿、韩擒虎之人类似的事迹及其结局,最终释放了侯君集。
在岑文本看来,侯君集私藏和纵容士兵盗窃战利品的行为,被认为是古今名将惯常的做法,李世民也表示认可。
李靖作为唐初的著名军事家也经常有纵容下属将士杀敌取财的行为,比如李靖在平东突厥之后,御史曾经就弹効他“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为激励士兵保持高昂的战斗力,鼓励杀敌取财,这在李靖兵法中也有所体现,“取敌之利者,货也!”、“破敌先入掠;隐欺破虏所收货者,斩。”
李靖认为,要保持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大量的赏赐是必备的,所以才会鼓励杀敌取财,而战胜敌军后,为了保持军风军纪无所犯,又要求不能隐瞒劫掠所得财货。
左良玉是崇祯年间著名悍将,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宁南侯。不过他的主要征伐对象不是辽东的满洲八旗,而是关内的各路农民军,其中尤其擅长对付张献忠,甚至可以讲是张献忠的克星。
崇祯11年张献忠攻南阳,左良玉率军迎击,两箭射中张献忠肩膀,并差点把张献忠给砍死。再过两年左良玉又和张献忠遭遇,这会他直接把张献忠的妻妾连手下全部包圆。
左良玉虽然很能打,但却有个非常大的问题,养不起军队,这也不能完全怪他。当时明朝财税一多半在辽东的军饷上,哪有钱给他左良玉,没钱怎么办?答案就是抢,朝廷不给就抢老百姓。
崇祯15年左良玉驻守武昌,向当地楚王要粮饷,楚王没给,左良玉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纵兵在武昌城内抢夺,就连运河过往的船只都给抢劫一空。当然了,被左良玉霍霍的不止一个武昌,后来他退守九江,一样是走一路抢一路,地方的各路巡抚总督在他那儿统统不好使,只要不给钱直接就开抢。
但是抢劫这种事无非是饮鸩止渴,老百姓被官兵抢了,肯定就投向农民军,甚至是南下的清军,结果就是敌人越来越多,自己人越来越少,这仗也就支撑不下去了。
正因为这缘故,左良玉最终落了一个“勇于虐民”的罪名。
崇祯吊死煤山以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继皇帝位,左良玉负责镇守武昌。此时,朝堂中马士英、阮大铖掌权,他们排斥东林党人。而左良玉属于东林一党,且怀有个人野心,于是他于顺治二年三月从武昌起兵,以清君侧为名,进军南京,想掌控朝政。可惜不久即病死于九江舟中,其子左梦庚率所部降清。
提起王镇恶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他的爷爷——被历代史家所认可的“功盖诸葛第一人”,前秦丞相王猛,大家就不陌生了。
王镇恶虽然在历史上不太出名,但他却是历史上罕见的“一生无败绩”的名将!
王镇恶不同于王猛的清廉如水,他不但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还是一个“纵兵劫掠上瘾”的沙场武痴,史载王镇恶在征战中总忍不住纵兵劫掠,骚扰无辜百姓,甚至屡抗帝命,在情急之下竟敢呼骂皇帝小名。也正因为如此志大狂悖,才导致这位绝世战神功高震主,遭人嫉恨,最后身死宵小之手,让后世悲叹不已。
王镇恶出生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当时五月也被称之为“恶月”,因此王猛给他取名“镇恶”。
前秦败亡后,王家家道中落,十三岁的王镇恶与叔叔王曜南逃至东晋的荆州寄居。此后王镇恶便跟随叔叔学习兵法战策,后来地方刺史就将他举荐给了东晋权臣、后来的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很快刘裕便发现他是个难得的奇才,并对左右亲信称赞他说:“镇恶,乃功盖卧龙王景略之孙也!可谓是将门中的将才啊!”没多久,刘裕便让他做了自己太尉府的中军参军。
在刘裕的看重下,王镇恶一路顺风水水,他先是独自领军平定五斗米卢循的叛乱,又率军击败当时刘裕最大的竞争对手、北府兵三大主力的江荆二州刺史刘毅。
王镇恶作战非常勇猛,经常身先士卒,受伤更是家常便饭,据《晋书》记载,王镇恶在击败刘毅的荆州之战中,身先士卒,身中五箭,手中槊也被射断。刘裕为此叹服不已,任命他为安远护军使、武陵内史,又封汉寿县子爵,食邑五百户。
王镇恶第一次纵兵劫掠发生在讨伐南地少数民族的过程中。当时南方蛮族部落首领向博抵根常与晋王朝为敌,刘裕便派王镇恶去讨伐。临走时,王镇恶与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约定,二人互为声援,司马休之派其将朱襄率军助王镇恶平叛。
没有想到,不久之后,刘裕便与司马休之决裂,刘裕先是杀司马休之子司马文宝,后又发兵西上,征伐司马休之。
王镇恶闻讯之后对麾下诸将道:“刘太尉已经率兵讨伐休之了,朱襄助我平蛮的援军自然也成了逆贼,我们不能心慈手软,等见了朱襄,咱们二话不说突然袭杀之,不然我们将腹背受敌,必死无疑了!”
诸将虽然觉得这样对待援军有失仁义,可军令如山,又各为其主,只好听从王镇恶的安排。镇恶看出诸将的心思,生怕他们临场下不了手,就命士兵在朱襄必经之路填塞土石,并引江水来灌,等到朱襄兵马到来,镇恶决堤放水,将其人马尽数淹溺。而后又传令大军往溺水的朱襄兵马放箭射杀,没多久又把朱襄拖上岸来,就地斩首示众,同时又诛杀了未被淹死的人马一千余人,尸首陈于蛮族部落面前,当地蛮族无不震恐。
斩杀朱襄之后,蛮部投降,王镇恶得意非凡,于是放纵麾下军马四处劫掠,自己也为了搜集各种珍宝玉器,甚至连班师回朝的期限都超出了。
等他到达江陵的时候,司马休之已经被刘裕赶出了荆州,刘裕因王镇恶迟来,非常恼怒,也一直不接见他。王镇恶却对惊慌不已的部将笑道:“你们放心吧!刘公除非不见我,只要一见我,咱们就没有什么好忧虑的了!”
过了几天刘裕登上江陵城楼,见王镇恶在城下与人争吵,听到彼此对话十分滑稽,而王镇恶表情又极度夸张,刘裕大笑不止,当即呼他前来拜见,于是就将之前的愤怒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后来刘裕又趁前秦内乱,对中原进行征伐,任命王镇恶为龙骧将军,作为北伐前锋。
王镇恶大军一过长江,迅速向长安挺进,一路上战无不捷,攻无不克,后秦、南燕、北代的大军没有一家能抵挡得住他的尖枪利斧,他从虎牢关杀到柏谷坞,又杀到渑池,五胡十六国诸王在他的剑锋之下无不仰天长叹,无可奈何!
但王镇恶千里奔袭,又行军过快,导致他的大军到达长安第一要塞潼关时,已是相当疲乏,加上后勤补给跟不上,士兵缺衣少食,多有怨言,王镇恶心烦意乱之下,便又纵兵弘农郡,抢夺军粮。
但潼关天险岂是旦日可下,没几日劫掠的粮草就已用尽,不得已王镇恶派人向被北魏阻住道路的刘裕本部大军催促粮草,刘裕遣人回复道:“我早说没有等我来到洛阳,不要这么快挺进深入关中,现在我被魏军阻在黄河南岸,如何给你遣兵派粮?”可王镇恶“战瘾”上头,还是不停派人催粮,待刘裕不再理会他时,他竟一时气愤,当着使者面就喊起刘裕小名骂道:“寄奴言我失信!我却要怪他刘寄奴误我也!”
后来王镇恶不断四处劫掠,且潼关守将姚绍恰好病死,王镇恶趁机激励将士,玩命攻城,最终千古雄关就这样被他用蛮劲攻破下来。
刘裕击败北魏后,本想怒责王镇恶擅违军令之罪,但见他这般拼命攻城略地,又转怒为喜,对他百般褒奖。
后来,王镇恶又击败北方五胡大军,攻破长安城,助刘裕一统中原。
公元417年,刘裕怕江南出事,便决议东返。大军回师之前,刘裕命次子年仅十二岁的桂阳公刘义真为安西将军、雍秦二州刺史;王镇恶为征虏将军、领安西司马、冯翊太守,与刘义真一同驻守长安。
王镇恶一向与一同留守的中兵参军沈田子不和,沈田子也曾多次在刘裕面前说王镇恶的坏话,因此王镇恶对其甚为厌恶。
刘裕走后,河西之地的匈奴大王夏国主赫连佛佛、后秦王姚兴世纷纷前来攻打长安,刘义真派沈田子带兵前去抵御,不想夏主佛佛军马太过强悍,沈田子不敌,于是派人向王镇恶告急救援。
王镇恶一向瞧不上沈田子,自然不肯出兵相救,沈田子无奈,只得暂时向王镇恶低头,他一面对王镇恶千般哀乞,一面又投其所好,与他相约至部将傅弘军中,说要将自己在关中掳取的所有珍宝尽数奉上。
王镇恶平生唯有一个“贪”字过不去,一听沈田子如此卑躬屈膝,便答应见面收礼之后,再作区处。于是便前往赴会,到了傅弘营中,沈田子又请示屏退左右之人,再开箱验宝。
王镇恶大喜之下,没有防备,将左右之人弃于帐外,独自入内。这时沈田子突然喝令帐幕下所伏刀斧手齐出,将王镇恶当场斩首,一代名将就这样半空陨落,时年只有四十六岁。
之后,沈田子又将王镇恶堂兄弟七人全部斩首,这才派人前往长安城中向刘义真报告说王镇恶造反,已被就地正法。刘义真得知之后,又惊又怒,在王镇恶长史王修、部将王智的百般哀求之下,才将沈田子诱入城中,当场斩首以祭王镇恶之灵。
后来刘义真守不住长安,弃城南逃,回到建康,将所有变故禀报刘裕。刘裕也非常痛心疾首,向东晋朝廷奏请,追赠王镇恶为左将军、青州刺史。后来,他自己开国称帝,建立刘宋王朝,又念及王镇恶的赫赫武功,再一次追封他为龙阳县侯,赐谥号为“壮”。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