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唐十八陵之唐中宗定陵
发布时间:2023-08-09 12:41:30 作者:骑着火箭数星星 浏览量:520
最近西安疫情严重,探访唐十八陵倒成了好去处,那里人烟稀少,景色怡人。今天探访的是唐中宗李显的定陵。
在陕西省富平县有5座唐帝陵,自东而西依次排列,分别是唐顺宗丰陵、唐中宗定陵、唐文宗章陵、唐代宗元陵和唐懿宗简陵。
在富平县以北20公里处,有一座山脉,由东西排列的三个石灰岩山峰组成,远眺过去,像是一只震天而飞的凤凰,故得名凤凰山。
然而,除了当地人之外,鲜有人知的是,在这座大山之中,深藏着一位大唐帝王跌宕起伏的一生。他曾经两得立储,也两次登基,但在位时间却不足六年。他的帝王生涯短暂,更被诸多位高权重的至亲女性,玩弄于股掌之间,左右着他的人生道路。这就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个儿子,女皇武则天的第三子,唐睿宗李旦的兄长,大唐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显。值得一说的是他们一家几乎全都是皇帝。父母是皇帝,弟弟也是皇帝,大哥李弘也追封皇帝。
很多人说,李显也算是是大唐王朝的中兴之主,但更多的人认为,他是个昏庸的皇帝,是个碌碌无能之辈。在历经千年风雨之后,历史的真相早已不复当初,只剩下这座庞大的陵之中,在它里面,仿佛隐藏着当年波撅云诡故事,这就是继献陵、昭陵和乾陵之后,大唐的第四座帝陵,定陵。
定陵在凤凰山腰凿穴为陵,继承乾陵的形制,神道两侧立有大量石像生。据统计,定陵原有石刻多达50 多件,但是由于历史的侵袭。现存的仅有门的一个石狮和一对石人,保存的比较完好;东门和北门虽然也有石狮和石马,但都大多已经残破不堪。所以想去看石雕的朋友们,导航到南门。
据查证,先前定陵也有一座无字碑,其高大并不亚于乾陵的无字碑,但在早期遭到了破坏,被雕成了72 个碾地的滚子(现在在村里还可以看见貌似无字碑雕凿的石雕)。虽然定陵的无字碑没有留下相关的照片和尺寸记录,但是从上面的这个数字来看,足以说明定陵这通无字碑的高大程度。
定陵封围20余公里,另有多座陪葬墓。分别是节闵太子李重俊,五位公主:宣成、长宁、成安、定定、永寿公主,驸马都尉王同皎及中宗宠臣魏元忠。八个陪葬墓中七个为皇族,这也反映出了唐朝皇室的衰落,皇权不稳,皇帝和大臣之间离心离德。
李显两得立储,两次登基为帝,但他在位时间,却仅仅不足六年。接下来我们走上陵山探索唐中宗李显的一生。
公元683年,高宗驾崩,李显于高宗灵柩前即位,结发妻子韦氏被立为皇后。然而,在仅仅一个月之后,武则天就利用手中权力将李显废黜,贬为庐陵王。这时失去后位的韦氏,此时虽身怀六甲,却也只能同样的饱受舟车劳顿,与李显一起远赴贬所。当时正值武则天叱咤风云的年月,武则天从帷幕走向前台,正式登基为帝。彼时的李唐宗室子弟,被诛戮殆尽。在李显心中,每当母亲武则天派出的使臣前来房陵,满怀恐惧的李显,几近崩溃,一心寻死。这时,正是因为妻子韦氏相濡以沫的陪伴,才让李显逐渐熬过了14年的苦雨凄风最终摆脱母亲武则天的阴影。这也让李显在无形中对韦氏充满了信任和感激。据史书记载,李显曾经说过“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李显曾经不止一次对韦氏许诺,如果有一天,一旦重见天日,一定会让妻子随心所欲,不加任何限制。
公元698年,在宰相狄仁杰的力荐之下,以姑侄没有母子亲的道理说服武则天立储李显,李显被召回京,重新被立为太子。但是这对患难夫妻的遭遇,也并未就此结束。在武则天的高压之下,韦氏唯一的儿子李重润(陪葬乾陵的懿德太子),又因私下讨论女皇宫闱之私,同年被杖杀。
直到公元705年,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个大臣,说服李显,发动了神龙政变,控制了武则天。此时,已经50岁的李显,在时隔21年之后,终于第二次登上了大唐天子的宝座。
曾经,李显和韦后这饱经风霜的夫妻二人,也找到了那份失而复得的荣耀与尊严。在前半生,他们经历的所有苦难,在如今总算有了一份令人满意的补偿。“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李显为了兑现当年的承诺,迎着韦氏殷切的目光,索问韦氏有何求时,韦氏终于说出了自己隐藏在心底多年的夙愿。同年的2月14日,在大唐百官朝会的大殿上,从此便又多出了一道透明的帷幔,这是继女皇武则天之后,又一位女性韦氏,垂帘听政。
在古代的这个男权社会中,绝大多数的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庸。历朝历代的帝王,垄断了各方面的社会资源,从而制定了一套男权至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宗法制度,而大唐王朝却似乎不在其中。
公元705年的初春,韦氏与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私通宫闱,这个人也重新活跃在了大堂唐帝国的政治舞台之上,此人就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在与此同时,一个青春正茂的女孩也已成长起来,她的内心中,与祖母武则天和母亲韦氏一样,充满着对至上权利的无限渴望。这就是大唐的安乐公主,中宗李显与韦后之女。
据史书记载,李显在复位之后,安乐公主曾经屡次自拟诏书,盖住诏书的内容请李显签署。甚至还要求废黜太子,改立自己为皇太女。李显虽然没有同意,但是也没有责怪。
重登大唐帝位的李显早期也是胸怀大志,期待着从外戚摄政和多派制衡的博弈中,再现昔日父祖李世民的荣光。随后李显以皇后韦氏垂帘听政,这无异于当年高宗引武则天参政一样,以用来达到打击元老重臣的战术策略。与此同时,在韦后的揭力扶持下,武三思同样也以太子宾客的身份,迅速的被李显擢升为司空,这是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大官。但是于韦后串通武三思的初衷不同的是,李显重新起用武三思,则更多是出于对巩固皇权的考虑。
在神龙元年5月的一天朝会之上,主导神龙政变的五大臣被全部封王,并同时全部罢相。五大臣看到只能领旨谢恩。这时,在李显年近半百的生命,终于第一次体会到了,那种无上权力带来的快感。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张由阴谋和欲望编制的大网,已经在武三思和韦后母女的策划之下,迅速地朝着皇宫深处,朝着李显的身边铺盖而来。
在公元706年的秋天,原本参与神龙政变功臣,被武三思陷害,遭到了灭顶之灾。并在贬谪的途中,被武三思折磨致死。更令李显意想不到的是,随着五大臣的倒台,韦后与武三思的放荡行径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肆无忌惮,以拥戴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之名,不断唆使安乐公主凌辱太子李重俊,以达到进一步控制中枢,积蓄力量的目的。
太子李重俊,是唐中宗第三个儿子,在神龙二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史书记载,太子李重俊生性聪颖、处事果决,但因其并非为韦后所生,一直深受韦后母女排挤,甚至被安乐公主呼之为奴。李重俊虽贵为帝国储君,但是却被肆意凌辱,而本身就沉默寡言的李重俊,也不动声色地,默默的忍受着这一切。而当安乐公主公然挑衅向中宗请立自己为皇太女时,李重俊积怨多年的屈辱和愤怒终于爆发。
在神龙三年(公元707年7月),自感朝不保夕的太子李重俊悍然发动兵变,冲入武三思府邸,将其斩杀。随后便径直地率部入宫。或许在李重俊的兵变计划中,一心只想推翻韦后与安乐公主一党,并没有将中宗列入肃清计划。当韦后闻变,共同携中宗现身于玄武门城楼时,李重俊顿时不知所措,迟疑片刻之后,竟然下令士兵停止进攻,太子一党士气骤然溃散,一场胜利原本在望的兵变,最终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李重俊率余部狼狈逃入终南山,今陕西户县一带,在兵变当日被左右所杀。
在千年后的今天,太子李重俊的陵墓,依旧矗立于凤凰山南麓的一处黄土台地之上,距离定陵也仅有两公里,这座陵墓被后世称为节愍太子墓。节愍,是李重俊得到的谥号。节字,包含有好廉自克,耿直不挠的意;愍字,更是含有忧国忧民的意思。这个谥号也是由后来的唐睿宗李旦,登基后所追赠,并随后将太子李重俊迁葬至定陵。
或许李显当时是出于安抚韦后和安乐公主的目的,也是无奈之举,当太子李重俊的尸首被运回长安之后,李显竟下令,命人用太子的首级,来祭奠武三思父子。
在这场政变之后,李显开始沉迷于声色犬马,和游乐宴饮之中,借以忘却心中烦忧,远离政事。眼前这一切,使得原本就已经无限膨胀的韦后母女,更加肆无忌惮、无所顾忌。这个曾经和李显在危难中共渡难关的贤良妻子,早已腐化,堕落不堪,不知道德纲常为何物。
在景龙四年,六月初二,李显病倒了,韦后与安乐公主,在中宗汤饼之中下剧毒,并由安乐公主亲自呈与中宗。李显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最亲爱的两个人,最终杀害了自己。据史料记载,李显吃下剧毒汤饼之后,当日便暴崩于太极宫内的神龙殿,终年55岁。
在中宗崩逝七日之后,韦后便缴造遗诏,令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并自己以皇太后身份,临朝摄政,权倾朝野。此时的韦后,加冕那顶金光闪闪的金冠,似乎已经唾手可得了,只需再稍微向前走一步,她就可以登上权力的巅峰,一飞升天,再现昔日女皇的神话。但她永远也不会想到,就是这咫尺之间,相隔着的却是一道,她自身永远也无法逾越的天堑。
在景龙四年6月20日,数以千计的流星,如雪片般,划过夜空,一场巨变即将到来。当晚,在玄武门前,一个年轻的亲王,在秦王李世民之后,再次彻底控制这玄武门这个帝国政治的中枢命门,就是当时相王李旦的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兵变之后,破坏社稷、图谋不轨、毒死皇帝的韦后和安乐公主一党,被彻底诛灭。后来李旦登基,就是大唐第五位皇帝,唐睿宗。短短两年之后,李隆基将从父亲李旦手中接过皇权,并一手开创了一个万邦来朝、四夷宾服的大唐盛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