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简牍”
发布时间:2023-08-07 09:27:48 作者:甘肃文物 浏览量:981
什么是简牍?
简牍是纸张未发明之前,中国古人最主要的文字书写载体之一。一般来说,以竹制的称为“简”,以木制的称为“牍”;或细条形的称简(简札),方形的称牍(方牍),简和牍合称作“简牍”。
人们因地制宜,南方地区盛产竹,故简牍多为竹质,西北地区因为竹稀少,人们就多以松、胡杨和红柳等制做简牍。
简牍书写(图源秦始皇陵博物院微信号)
简牍使用了多久?
根据文献记载可大致知道,早在殷商就出现了简牍。只不过时代久远,这些竹简木牍没有被保存下来。
春秋战国、秦汉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兴盛期,除金石外,简牍帛书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写载体。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适合书写的纸张被大量用于文字书写,到东晋时期,简牍才被纸张替代,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可见,古人们使用简牍的历史大概有三千多年。
(左)甘肃简牍博物馆藏汉代简册
简牍长什么样?
从出土简牍实物可知,简牍的形制并不单一,而是根据需要被制做成各种形状,以满足古人们书写记录的不同需求。根据简牍形制和书写内容,简牍还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如简、牍、札、牒、两行、檄、觚、楬、杮、检……
汉代官文书简册
封检
檄
简牍上面的字是用刀刻上去的吗?
简牍上的字既不是刀刻,也极少用漆书写,而是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木牍书写文字。
书刀(图源秦始皇陵博物院微信号)
古人用锋利的书刀削去写错了的墨字,书刀类似于今天我们使用的橡皮擦。
书刀(图片源于网络)
除了简牍,古代还有哪些书写材料?
除了简牍外,古人们还用丝帛来书写文字。湖南马王堆汉墓中就出土了内容丰富的帛书。我们馆也珍藏有数张汉代书信帛书。
帛书
目前全国发现的简牍主要有哪些时代的?
从时代上来区分,目前考古发现的简牍有楚简、秦简、汉简、三国吴简、晋简等。目前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发现的简牍数量约30万枚。
简牍一般是在从哪里发现的?
一是西北边塞长城烽隧遗址;二是墓葬;三是废弃水井。
西北汉简出土地烽燧遗址(刘鹏 摄)
简牍是如何保存的?
大体来说,简牍一般有两种保存方式。一种是原样保存,如西北汉简即采用这种方式。因为在新疆、甘肃等气候干燥的西北地区,简牍出土时即很干燥。另一种是脱水保护,如湖南、湖北等南方潮湿地区的墓葬,简牍因为长期浸泡,出土时成软塌状态,形如煮熟的面条,这就需要进行脱水保护。
未保护前安大战国简(图片来源于网络)
保护后的安大战国简(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北汉简出土时状况
真空玻璃管里的西北汉简
简牍上面记录的是什么?
简牍所载的文献主要有两大类别 :一类是抄写古代诸家经典著述、诗赋、兵书、医书及方术著作;另一大类是行政律法、诏令、敕书、檄文、档案等中央和地方文书,其使用范围基本涵盖了当时文字应用的所有领域。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
楚简《周易》
秦简
汉简《老子》
三国吴简
晋简
为什么要建立甘肃简牍博物馆?
甘肃是简牍大省,其中汉简占全国出土汉简的80%以上。自发现敦煌汉简以来,先后在敦煌、居延、武威、天水、甘谷等地出土简牍四十余次,包括了秦、汉、晋、唐、西夏五个时期的简牍。
甘肃简牍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一直没有馆舍,保护、整理、研究和展示等工作开展困难,大量珍贵文物未得到有效展示和合理利用。这种“有馆无舍、馆展分离”的模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建立甘肃简牍博物馆势在必行。
甘肃简牍虽然数量众多,文物价值极高,但长期“养在深闺”不被民众所知,其社会职能更是没有得到发挥。要想让甘肃简牍“活起来”“火起来”就得让简牍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大众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新窗口。
甘肃简牍博物馆有什么特色?
甘肃简牍博物馆现收藏有秦、汉、晋时期近四万多枚简牍以及相伴出土的一万余件文物。甘肃简牍博物馆馆藏文物总量达500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679件,珍贵文物数量属全省之最。
甘肃简牍博物馆保存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多样,有竹木简牍、汉代纸张、印章文具、布帛丝绸、木器构件、青铜铁器等大量生产生活用品,具有很强的观瞻性,是办好博物馆最为宝贵的文物资源。
甘肃简牍博物馆在哪里?
甘肃简牍博物馆新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文化岛,总用地面积约48.6亩,总建筑面积近3.8万平方米。计划2021年建成并向社会免费开放。
甘肃简牍博物馆效果图
(来源:甘肃简牍博物馆)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