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秋天捉鸣虫是一大乐趣,如何捕捉?玩家有两种方法,一捉一个准

秋天捉鸣虫是一大乐趣,如何捕捉?玩家有两种方法,一捉一个准

发布时间:2023-08-06 00:23:38     作者:梧桐树下戏凤凰     浏览量:113    

鸣虫

古人所玩鸣虫都是从哪来的?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鸣虫

中国人喜欢玩秋虫,这是事实。

鸣虫

有玩家认为,玩鸣虫的最大乐趣,其实并不在“听”,也不在“斗”,而在“捉”。

(玩鸣虫)

“捉”即捉虫,那古人是如何捕捉鸣虫的?从古人笔记上看,有“昼捕”与“夜补”两种,这两种捉法里都有窍门,一抓一个准。

所谓“昼捕”,就是白天捉虫子,一般在午后进行,顺着虫鸣而去。“夜捕”则地晚饭后开始,尤以下半夜最易得手,此时虫鸣正起劲。

(鸣虫蟋蟀)

宋人 舒岳祥有诗称:“秋虫不用喙,动羽哀更清。夜长不肯默,我眠渠自鸣。”所写的就是秋虫夜里善鸣现象。

但是,夜捕想得好虫不易,善于捉捕鸣虫的行家,圈内人称为“虫把式”,他们会在夜晚,细听野外的虫鸣声,判断出鸣虫所在的大概方位,等白天再去捕捉。如蟋蟀这类鸣虫,爱潜伏于碎砖瓦片缝隙,或是枯叶下面,一般翻开瓦片后多半能捕捉到。

(夜捕鸣虫,今天山东地区有些农民精于此道)

(夜捕鸣虫,今天山东地区有些农民精于此道)

南宋贾似道《促织经》中“捉促织法”,对如何捉蟋蟀有具体描述:“凡捉促织,必将着竹筒过笼。初秋时,于绿野草菜处求之;中秋时,须在园圃垣墙之中侧耳昕其声音,然后觅其门户。果是促织所在,用手启其门户,以尖草掭求其出。若不肯出窝者,或将水灌于窝中,跃出……”

捉虫也要讲究时节。就捕捉蟋蟀而言,一般在立秋节气后方能成虫,有经验的虫把式不会在这时急于下手,而是让虫再长壮实一些,在处暑前后再行动。一直到白露节气,都是捕捉秋虫的适宜时段。

捉虫本身并不算难,过去乡村孩童都是捉虫小能手,包括笔者在内童年都爱逮虫子,但是想捉到理想的“好虫”就难了。

(童趣,捉虫子)

《促织经》称:“出于草土者,其身则软;生于砖石者,其体则刚;生于浅草、瘠土、砖石、深坑、向阳之地者,其性必劣。”过去玩虫圈一种说法,叫“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捉到金色的蟋蟀,玩家往往十分兴奋,精心饲养,待关键时露一招。

因为捉虫者众,捕虫之风过盛,很多时候都把好虫捉绝了。这如何是好?古人想到了“养虫”。

(玩家养虫)

“养”有“喂养”与“种养”之分,喂养是蓄养捉来的成虫,这是玩虫的基本功,能种养鸣虫才是水平。所谓种养,即人工繁殖鸣虫,这是明朝人的发明,在北京地区很流行。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记载:“(促织)今都人能种之,留其鸣深冬。其法,土于盆,养之,虫生子土中。入冬以其土置暖炕,日水洒绵覆之,伏五六日,土蠕蠕动……”

(专业养殖蟋蟀)

清朝时,古人玩虫、捉虫的都达到了最高水平。清朝把斗虫与养虫,作为一种怡情养性的手段,尤其在贵族中间,尤如此。康熙皇帝就很喜欢鸣虫,清人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记载:“秋时收养蟋蟀,至灯节则置之鳌山灯内,奏乐既罢,忽闻蛩声自鳌山中出。”

到乾隆时,古代中国的虫文化最为兴盛,从民间到宫廷都爱玩虫、养虫。乾隆皇帝曾亲笔题鸣虫诗《咏络纬》:“群知络纬到秋吟,耳畔何来唧唧音?

(乾隆御制款粉彩蟋蟀罐)

络纬即鸣虫莎鸡,俗称“络丝娘”、“纺织娘”,乾隆诗后《自序》清楚交代了宫中养虫的事实:“皇祖时,命奉宸苑使取络纬种,育于暖室,盖如温花之能开腊底也。每设宴,则置绣笼中,唧唧之声不绝,遂以为例云。”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捉鸣虫     一捉     玩家    
上一篇:为什么这么多人用HDMI网线延长器?到底有什么优势?涨知识了 下一篇:时刻听党话,永远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