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08-04 16:17:49 作者:清夜凤吟 浏览量:804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首名为《幸福在哪里》的歌曲火遍大江南北,唱到了人们心里去:“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
这首歌唱出了那个年代人们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那是个信仰成为流行的时代,人们都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认为劳动和创造就是幸福。
是的。劳动和创造就是幸福。这是永恒的真理。遵循这个真理,幸福真的是无时无处不在。
帝尧之世,有老人击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在上古唐尧治理的太平时代,一个老农在田间地头敲打着土块歌唱他的劳作,抒发他自由自在的惬意生活。
这是《古诗源》的第一首诗,也是农耕时代中国人幸福的开端。
西周时期,一个出嫁女子准备回家探望父母,她欢快地做着种种准备工作:“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她先采葛煮葛,然后织成粗细葛布,再做好衣服,最后她舒服地穿上了新葛衣,她的幸福溢于言表。
而汉乐府中的《江南》则写出了汉代南方人采莲的无比快乐:“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的女孩子们划着小船,像莲叶下碧水中游来游去的欢快鱼儿,她们一边采莲,一边嬉戏,愉快的笑声在画中荡漾……
当人们满足于普通平淡的生活,其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南宋词人辛弃疾就写出了他眼中的这种普通平淡幸福:“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当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志不得伸,归隐上饶。这位伟大的词人没有一味地忧郁,而是接受了命运给他的另一种安排。这种安排带给他不同于建功立业的另一种幸福:闲适的生活。他的这首词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田园名作,因为这首词告诉我们幸福与物质关系真的不大,简单平静的生活就是幸福,普通平淡的生活就是幸福。
这种简单平淡的幸福才是恒久的,才是我们生命的真金,会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温馨并焕发出光彩。因为繁华终归于平淡。
这种平静平淡的生活,很多人都拥有。但很多人都觉得没有幸福感。大家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奔跑不息。这令我想起唐朝一位比丘尼写得禅诗: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位比丘尼借到处寻春不见最后无意中发现春就在自己身边来演说禅理。她领悟了,“佛”就在自己的心里,无需外寻。
同样的,幸福作为一种美好感受,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它与我们所拥有的外部物质条件真的关系不大。
我生活在太平盛世,国泰民安,我衣食无忧,在疫情中能安然无恙,不论其他,我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人啦。我很知足,心中对于国家充满了感恩之情。
在一个闲暇的午后,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房间里,一个人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雪飘落,我觉得此时的我是幸福的。
当万里之外的朋友微信上问我近来可好,一番清谈,我感到天地之间我不再孤独。拥有一位懂我的知己,我是幸福的。
当独居的开超市的阿姨打电话让我帮她用手机订货,我很快赶到,迅速帮她订好货,看到她放下心来,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
幸福无时无处不在。如果你拥有一颗能够感知幸福的心,你将是一个幸福的人。想拥有一颗感知幸福的心,你就要在心中多多贮藏知足感恩和爱。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