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一线|东莞松山湖:构筑“半城山色半城湖”格局
发布时间:2023-08-04 10:59:43 作者:南方plus客户端 浏览量:588
每年入夏之时,俯瞰松木山水库,四周绿树环绕,碧水徜徉,白鹭翩跹,楼宇建筑各具特色。诸多在松山湖工作的科学家、企业家,喜爱在闲暇时刻,前往水库沿岸乘凉、漫步、骑行,这已成为东莞松山湖描绘绿美新画卷的一抹亮色。
珠水浩荡,南岭葱郁。2023年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近日,东莞印发《深入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推动优美林相、秀美生态、美丽城乡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东莞样板。
立足新目标、新格局的要求,当前,松山湖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贯彻“崇山、崇水、崇科学”的生态思想理念,于巍峨山下、松山湖畔,全面构筑“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绿美生态空间格局。
持续打造绿美生态底色
绿化覆盖率超过60%
“大家看,眼前盛开是燕岭湿地中常见的植物——水生美人蕉,在夏季,它们便会在湿地绽放,形成连片花海……”近日,15组亲子家庭走进松山湖燕玲湿地“零距离”观察湿地景观、聆听湿地知识科普、共创以“探绘燕岭湿地”为主题的自然笔记。
长得像伞一样的风车草、香气淡雅的鸢尾花、形成连片花海的水生美人蕉、“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海杧果……在水绿岸清、植物层叠交错的燕岭湿地,导师带领现场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观察湿地中极具代表性的植物的形态与外貌,成为引领广大市民共建共享生态宜居“绿美松山湖”的一抹亮色。
松山湖成长在湖光山色间,始终在保护中发展,在建设中保护,尽享着山湖连城的自然恩赐。作为珠三角首家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松山湖燕岭湿地公园通过水系改造、水生态修复和水体景观规划,建立起了“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
该系统主要通过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的物理、化学、微生物以及植物吸收等作用,深度净化南畲朗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最终使地表劣Ⅴ类污水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实现污水由浊变清、循环再生利用。目前,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13万吨经过燕岭湿地系统深度处理后被再生利用。
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20多年来,松山湖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生态守望,始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实施增绿扩量、改绿提质、护绿促兴、用绿增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截至2022年底,松山湖拥有国有林地面积976公顷,生态绿地面积超1400余公顷,城市绿地面积2471公顷,绿化覆盖率超过60%。已建成公园27个、面积超1000公顷。
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鸟中“大熊猫”首次现身东莞
盘点松山湖的绿色“家底”,既可见头顶的蓝天白云、门前的青山绿水、林间的虫鸣鸟叫相映成趣,也能尽览林在城里,城在林中,“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空间格局,生物多样性藏匿于湖光山色之间。
2022年12月,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出现在松山湖下沙湿地公园觅食,吸引了全省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这也是东莞地区首次记录到东方白鹳。
选择到松山湖过冬,东方白鹳用翅膀为松山湖的生态环境投票。随着松山湖对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野生动物栖息地稳定性大幅提升,吸引了大量的珍稀动物繁衍生殖。目前,园区共调查到651种植物,鸟类约156种,鸟类数量占东莞市的一半。
当前,松山湖专项投入3.27亿元,大力推进下沙湿地公园、科学公园等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项目,同时积极修复一批公园绿地,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成群”的湿地公园,加速园区形成“自然生态核心+山水生态廊道+绿色生态基质”的复合生态空间结构体系。
同时,松山湖正在实施林地资源勘查及生物多样性调查,将形成园区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数据库,全力提升园区林地生态状况、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计划到2025年,松山湖将基本建立起以湿地公园为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城市绿地为引领的绿色生态体系、以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导向的自然教育体系的三大体系,践行“崇山、崇水、崇科学”的松山湖林业生态高质量发展宗旨。
【采写】张莎 朱晋
【作者】 朱晋;张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