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丨中国科学院院士胡仁宇: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发布时间:2023-08-03 12:45:21 作者:川观新闻 浏览量:29
川观新闻记者 徐莉莎
【人物名片】
胡仁宇,90岁,党龄65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高级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杰出实验核物理专家。曾参与我国“两弹”(指原子弹、氢弹)和国防尖端武器的研制,领导筹建多个核物理实验室,在聚合爆轰热核反应研究、核试验近区物理测量等方面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为我国国防武器装备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奖项和荣誉。
2019年9月25日胡仁宇院士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先进事迹】
7月19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专门召开了一场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胡仁宇院士学习座谈会。在40多位中物院青年代表的热烈掌声中,90岁的胡仁宇现身现场。满头银发打理地一丝不苟,皱纹爬满了脸庞,目光却依然坚定有神,说话掷地有声。
胡仁宇以亲历者的视角,向青年们讲述了两弹事业发展历程,重温了那段从举步维艰走向取得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的光辉岁月。
上世纪60年代,新疆罗布泊上空的两声巨响,彻底粉碎了西方大国对我国的核讹诈核威胁,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真正挺直了脊梁。这春雷般巨响的背后,有一个“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奋斗集体,胡仁宇院士就是其中一员。
投身“两弹”事业,
他说:“为人民服务,不虚度此生”
胡仁宇的童年经历了军阀混战和日本侵略,亲眼目睹了日军的野蛮残暴和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也见证了党领导下成立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欣欣向荣。年幼的他当时就有一个想法:自己的前途始终要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祖国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岗位。
1952 年胡仁宇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选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实习员。
1956年7月,胡仁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到入党初心,他回忆起1949年那个清晨,出门看见在屋外冒雨受冻、不愿扰民的解放军,“我打心底里佩服他们。从那个时候,我觉得我也该做和解放军一样的事,我愿意献身党的事业,为人民服务,不虚度此生。”
1958年,正在苏联攻读研究生的胡仁宇回国探亲,在所长钱三强的动员下,他毅然服从组织决定,没有再返回莫斯科,而是踏进了第二机械工业部九局(中物院前身)的大门。
“那是一段革命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反正无论如何不能拖原子弹研制的后腿”,谈起那段经历,胡仁宇很激动,也很怀念。1963年,位于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完成建设,胡仁宇参与到攻克原子弹的草原大会战中。
金银滩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多摄氏度,常年风雪冰雹猖狂肆虐,水烧不到沸点,饭煮不到全熟。在青海,胡仁宇与全体科研人员攻克了系列技术难题,完成多项科研生产任务,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爆试验提供了重要保证。
胡仁宇是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第五小组负责人,从实验、运输到装配,责任重大,出不得半点纰漏。把重要部件包装好,历经各种曲折周转成功押运到目的地后,路途的艰辛劳顿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稍得缓释。
接下来就是装配和等待起爆。“我是起爆前最后一批撤退的,10月16日清早起来拆帐篷,那个时候温度已经很低了,扳手钳子很凉,手很冷。完了之后退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山包上等起爆。”
等待起爆的时候,胡仁宇内心很是激动,却也无比坚定,“我还是相信科学,坚信一定可以起爆。起爆命令发出,我们都戴上墨镜,趴在地上等待命令解除,等我起来的时候看到蘑菇云已经升到一定高度了。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掌舵中物院,他坦言:
“个人的事都可以是小事,但国家的事一定是大事”
1986年,胡仁宇被任命为中物院院长。从调研、论证到设计、实验,胡仁宇一直承担着主要技术负责人和决策人的角色,集中众智组织攻关。他先后参加过 10余次国家级大型核试验,其中负责组织领导了6次,每一次都自始至终坚守在现场。
上世纪90年代,在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综合分析研判下,胡仁宇积极推进中物院“二次创业”,领导中物院在确保完成军品研制任务的同时,积极为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做出应有贡献。
胡仁宇曾坦言,在担任院长期间没有一天能睡好觉,“个人的事都可以是小事,但国家的事一定是大事,半点马虎不得。”
作为我国杰出的实验核物理专家,他领导筹建了多个核物理实验室,在聚合爆轰热核反应研究、核试验近区物理测量等方面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为我国国防武器装备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但当年轻人问起他一生干了什么,他却说,自己只做了一件“补短板、堵缝隙”的工作。
2019年胡仁宇做客央视综合频道《故事里的中国》。主持人董卿问他:“您会怎么样来总结自己这一辈子”,他说:“我不敢说我做得最好,但是我尽力而为了。我没有虚度此生,可以悄然离去了。”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