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达作品《皮囊》内容简介
发布时间:2023-08-01 20:25:10 作者:牧神的天空 浏览量:382
作者简介:蔡崇达,出生于1982年,闽南人。新生代媒体人,韩寒称之为的“写作高手” 。现在是《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曾在《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工作过;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为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他不断打破媒体行业记录,被流传甚广的《媒体从业者装逼指南》称为必备的崇拜对象。在新闻特稿写作方面做出独到贡献,作品多次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大奖,被清华、北大、复旦博士生拿来做毕业论文研究对象。
《皮囊》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催人泪下又感慨万千的书。
作者蔡崇达,怀着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质朴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对他影响深刻的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海是藏不住的》《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火车伊要开往叨位》{火车它要开到哪去}等14篇作品。
《皮囊》中作者所述说的阿太——外婆的母亲,一位99岁的老太太,不是个文化人,讲话偶尔文绉绉,是个神婆。她是个很牛的人,女儿去世一声没哭“因为我很舍得”。也是个很狠的人,切菜像剁排骨那样用力,“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了”,至始至终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她却教给作者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母亲的房子》一篇里,母亲想要在父亲当年承诺买并且买下来的地皮上建一座房子,一座四楼的房子,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我只知道,如果这房子没建好起来,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开心,无论住什么房子,过多好的生活”。为了房子,她做苦工,捡菜叶,拒绝所有人的同情,在最艰难的时刻几次想要吃老鼠药一死了之,但是最后为了家庭、建房子都坚持生活下来,哪怕明知这座房子不久后会被拆毁,只是为了“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母亲建房子的执着也是对于父亲爱情的另一种表述,更难的更刻骨铭心。
而《残疾》里的父亲,他为了这个家庭离家外出挣钱,归来之后实现对妻子当年的承诺。他病了,他挣扎着,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最后离去。父亲被照亮了。被怀着厌弃、爱、不忍和怜惜和挂念,艰难地照亮。就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长大成人。自70后起,在文学书写中,父亲形象就失踪了。而蔡崇达的书里,这个形象重新出现了。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父亲因病住院,经常去陪伴父亲的孩子知道医院是病人康复的希望,医院里不同的病人由于不同的疾病在一起住院,漳州阿伯心怀光明“怎么我的小弟弟不会尿尿,只会一滴一滴地哭”,“在,老子还在,老子还没死”,而父亲则是饱受疾病的折磨,“国产的会有副作用,吃完后会有疼痛,进口的就不会”,吃国产的药品让父亲疼痛了一个晚上,作为孩子的他则心疼不已。待到父亲要做手术时,家人在手术室外焦急的等待,“哭什么哭,医生是忙,你们别乱想”。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是那么脆弱,像烟花一样,明灭在一瞬之间。“我知道过不了几天,风一吹,沙子一埋,这痕迹也会不见的”,一切轻薄的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我的神明朋友》父亲去世后,母亲思念父亲,在母亲的梦中父亲是需要帮助的,所以才经常出现在她的梦中,母亲笃定“所有人都是有罪的,还完才能撒身”,“上天堂的灵魂是不会让人梦到的”,原本不信鬼神的母亲,也开始为了父亲能够进入“天堂”而求助于神灵。“结果神明赞同了我们的努力”,又让巫人召唤父亲的神灵,虽然作者不相信这一切,但是为了母亲、父亲也支持母亲的做法。送父亲去寺庙里做义工期间,母亲权当父亲还活着一样,经常关心探望,“你啊,多耐心点,别给神明添麻烦”,“我先生他合格了吗”。最后父亲再一次出现在母亲的梦中,恢复成二十出头的样子,皮肤白皙光滑,肉身丰满匀称,“他释然了,所以解脱了”。母亲爱父亲,所以在父亲生前尽心照顾他,在他去世后又帮助父亲进“天堂”,孩子爱父母,所以尽力帮助母亲,再一次相信神明。
这部特别的“新人新作”,写小镇、父母、亲友,看似平淡的故事,却给人一种湿润眼眶的感觉。莫言、白岩松、阿来、阎连科等评价为当下写作中的一个惊喜。或许《皮囊》真是新生的"非虚构"写作林地里,兀自展现的一片完全与众不同、可读可思、独具样貌的林木。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