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贵的商品越有人买——吉芬商品
发布时间:2023-07-31 17:45:44 作者:拆掉思维里D墙 浏览量:716
吉芬商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名词,它的定义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如果上涨,消费者对其的需求量反而会增加。
早在19世纪,英国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当时的爱尔兰,由于发生了灾荒,土豆产量锐减,价格上升,但是人们对土豆的需求量并没有因而缩减,反而大大增加了。这种情况明显违背了经济 学的基本定律——需求定律(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吉芬对 这种情况很感兴趣,将其称为“吉芬难题”,而这里的土豆也就成了最早的吉芬商品。
分析吉芬难题我们会发现吉芬商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吉芬商品是一种生活必需品
对于19世纪爱尔兰的贫困家庭来说,土豆这种档次较低的主食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在家庭总开支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当土豆价格下降的时候,相当 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上升,人们发现花一定量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土豆,那就没有必要大量囤积,而是可以减少需求量,用余钱去购买一些比土豆昂贵的替代品,如肉类等来改善生活。可要是土豆价格上涨,情况则正好相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大幅下降,只能被迫压缩其他替代品的消费,以购买更多的土豆,由此使得土豆的需求量增加。这种情况也被经济学家称为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
◆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
并不是所有涨价而需求量增多的商品都是吉芬商品,真正的吉芬商品还应当满足价值较低的要求,并且是可以被替代的。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吉芬商品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少,比如方便面就是一种典型的吉芬商品。而珠宝、高档手表等奢侈品则不属于吉芬商品,因为它们具有很高的价值,是独特、稀缺、珍奇的商品,拥有这类商品也是一种品位的象征,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人们对于这类高价值商品的需求会逐渐增多。
◆吉芬商品必须符合特定前提
吉芬商品只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存在,比如吉芬难题中的土豆就是因为灾荒引起了土豆价格上升,同时当地贫困家庭众多,才会造成土豆需求量增加的现象。这种现象很难人为制造,而且一旦条件改变,如土豆供给量大大增加,人们对土豆的需求逐渐减少,土豆也就不再会是吉芬商品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吉芬商品也并不少见。比如很多旅游景点平时门可罗雀,门票常常以低价销售,有时甚至免费参观,可是游人仍然寥寥无几。但在节假日期间,门票价格会开始上涨,进入其中参观游玩的人却络绎不绝,人们从涨价后的门票中得到的实际效用并不高。
同样,一种特殊的低档产品,在它刚刚出现在市场上时,我们对它的性质、功能等信息并不了解,在定价较低的时候,我们就会很自然地将它当作可有可无的商品,对它的需求会比较有限。可要是定价很高,我们就有可能将它看成一种高档商品,因为购买它能够彰显自己的身份,再加上从众效应的影响,就会不断产生更多的需求,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越贵的商品越有人买”的情况。可实际上,我们花在这种商品上的钱与它的实际价值是不相称的。懂得了这个道理后,我们就可以更加理性地去安排自己的消费。
比如我们如果有外出旅游观光的需求,就可以注意避开节假日的高峰时段,选择平时客流稀少的时候前往,这样既能享受价格低廉的门票,又能避免拥挤,可以尽情享受旅游的乐趣。再如一些吸引我们目光的“新奇特”产品,我们要注意分析它们的实际价值,不要随大溜或是为了面子而盲目购买,而是应当仔细分析一下,看看它们是不是标着高价的吉芬商品,免得自己在无意之中多花了冤枉钱,购买了低档的吉芬商品。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