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敬」124
发布时间:2023-07-28 23:17:15 作者:超百科s 浏览量:42
尊敬,◆尊崇敬重。○《詩‧周南‧葛覃序》:“服澣濯之衣,尊敬師傅。”○[漢][荀悅]《漢紀‧景帝紀》:“高年者,人所尊敬;鰥寡孤獨者,人所哀憐也。”○[元][劉壎]《隱居通議‧理學三》:“此則惟知尊敬鄉賢,而不自覺其諛之過也。”○[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但這絲毫不排斥人民對於杰出的個人的尊敬;而尊敬,當然不是迷信,不是把他當作神。”
宗敬,◆尊敬。○[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有大乘婆羅門子名[羅汰私婆],亦名[文殊師利],住此城里,爽悟多智,事無不達,以清淨自居,國王宗敬師事之。”○《北齊書‧高乾傳》:“[高乾],字[乾邕],[渤海][蓨]人也。父[翼],字[次同],豪俠有風神,為州里所宗敬。”○《舊唐書‧李勉傳》:“﹝[李勉]﹞在鎮八年,以舊德清重,不嚴而理,東諸侯雖暴驁者,亦宗敬之。”○[清][吳敏樹]《程日新先生家傳》:“﹝[程日新]﹞以老儒終鄉裏,以篤行高年,鄉黨宗敬之。”
資敬(资敬),◆語出《孝經‧士》:“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謂用尊敬父親的態度尊敬君王。○《宋書‧武帝紀上》:“公命世英縱,藏器待時,因心資敬,誓雪國恥,慨憤陵夷,誠發宵寐。”○《文選‧王儉<褚淵碑文>》:“義在資敬,情同布衣。”○[呂延濟]注:“義在用謹敬之心與君相親。”○[唐玄宗]《<孝經>序》:“雖因心之孝已萌,而資敬之禮猶簡。”
專敬(专敬),◆專心敬慎。○[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三:“﹝[王凝]﹞曾典[絳州],於時[司空圖]侍郎方應進士舉,自別墅到郡謁見後,更不訪問親知。閽吏遽申:‘[司空秀才]出郭矣。’或入郭訪親知,即不造郡齋。○[瑯琊](指[王凝])知之,謂其專敬,愈重之。”
主敬存誠(主敬存诚),◆語本《易‧乾》:“閑邪存其誠。”○《禮記‧少儀》:“賓客主敬,祭祀主敬。”謂恪守誠敬。○[宋]儒以此為律身之本。○[清][王鼎]《朱子原訂近思錄序》:“古之聖賢,戒慎恐懼,主敬存誠,默察乎天命民彝之本。”○《歧路燈》第九十回:“﹝我﹞不過是一個歲貢的頭子,兒子又是個平常秀才,還敢滿口主敬存誠學些理學話……惹人背地裏笑話迂腐麼?”○《老殘游記》第十七回:“你這樣去銷差,豈不是同[宮保]嘔氣嗎?恐不合你主敬存誠的道理。”
重敬,◆猶敬重。○《漢書‧高帝紀上》:“﹝[呂公]﹞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漢][王充]《論衡‧程材》:“天地事物,人所重敬。”
致敬,◆1.表示恭敬;表達敬意。○《左傳‧成公十三年》:“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三國志‧魏志‧崔林傳》:“﹝[吳質]﹞仗節統事,州郡莫不奉牋致敬。”◆2.猶致祭。祭必誠敬,故稱。○《史記‧封禪書》:“祝釐者歸福於朕,百姓不與焉。自今祝致敬,毋有所祈。”○《孔子家語‧問禮》:“太古之時,燔黍擘豚,汙樽抔飲,蕢桴土鼓,猶可以致敬鬼神。”○《古今小說‧梁武帝累修歸極樂》:“宗廟致敬,固不可已;殺戮屠毒,朕亦不忍。自今以後,把粉麵代做犧牲,庶使祀典不廢,仁惻亦存,兩全無害。”◆3.極盡誠敬之心;極其恭敬。○《孟子‧盡心上》:“王公不致敬盡禮,則不得亟見之。”○[明][張居正]《奉諭整肅朝儀疏》:“禮莫大於君臣之交,分莫嚴於上下之辨。況朝參之際,天顏咫尺,尤臣子所當致敬而不可忽者。”◆4.猶致禮。向人施禮。○《剪燈新話‧水宮慶會錄》:“忽有力士二人……自外而入,致敬于前曰:‘[廣利王]奉邀。’”
至敬,◆1.極尊敬。○《禮記‧禮器》:“有以素為貴者,至敬無文。”○[陳澔]集說:“敬之至者,不以文為美。”◆2.致敬。至,通“致”。○《後漢書‧蔡邕傳》:“車駕稀出,四時至敬,屢委有司。”參見“致敬”。
展敬,◆祭拜;省候致敬。○《後漢書‧鄭玄傳》:“自非拜國君之命,問族親之憂,展敬墳墓,觀省野物,胡嘗扶杖出門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惡得及第》:“[廣明]初,[崔厚]侍郎榜,貴主力取鼎甲。榜除之夕,為設庭燎,仍為宴具,以候同年展敬。”○《醒世恒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既蒙尊神下降,請到房中,容氏兒展敬。”○[鄭觀應]《盛世危言‧交涉》:“公使以護商為名,彼此可長駐京師,眷屬僕從,任其隨帶,朝賀結交,隨時展敬。”
友敬,◆友愛敬重。○《隋書‧房彥謙傳》:“﹝[薛道衡]﹞重[彥謙]為人,深加友敬。”
嚴敬(严敬),◆尊敬;敬重。○《漢書‧五行志上》:“王者即位,必郊祀天地……慎其齊戒,致其嚴敬。”○《舊唐書‧孝友傳‧裴守真》:“甄陶化育,莫匪神功,豈於樂舞,別申嚴敬。”○《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自此[京娘]愈加嚴敬公子,公子亦愈加憐憫[京娘]。”
修敬(脩敬),◆1.表示敬意。○《晏子春秋‧諫下十四》:“夫冠足以修敬,不務其飾。”○《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上:“三四十年前,占辭修敬,以頓首再拜為重。”◆2.恭敬有禮。○《三國志‧吳志‧呂範傳》:“性好威儀,州民如[陸遜]、[全琮]及貴公子,皆修敬虔肅,不敢輕脫。”
信敬,◆信奉崇敬;信任敬重。○《周書‧儒林傳‧盧光》:“﹝盧光﹞性崇佛道,至誠信敬。”○《南史‧毛脩之傳》:“[謙之]為[魏][太武帝]信敬,營護之,故不死。”
心敬,◆内心敬服。○明焦竑《玉堂丛语·长厚》:“夏貴溪怙寵負才,傲倪一世,獨心敬仲木。”
謝敬(谢敬),◆謝禮。○[清][陳天華]《警世鐘》:“[俄國]因此向[中國]索討謝敬,[滿洲]遂把[盛京]的[旅順]、[大連灣],奉送[俄國]。”
相敬如賓(相敬如宾),◆見“相待如賓”。
威敬,◆有威嚴,令人敬重。○《禮記‧表記》:“大人之器威敬。”○[孔穎達]疏:“大人之器威敬者,大人謂天子,所主之器當威嚴敬重,不可私褻於小事雜用也。”
推敬,◆推重尊敬。○《後漢書‧儒林傳下‧許慎》:“﹝[許慎]﹞性淳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互相推敬,謂之先輩。”
肅然生敬(肃然生敬),◆見“肅然起敬”。
肅然起敬(肃然起敬),◆肅穆地產生敬佩的態度或心情。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宋][魯應龍]《閑窗括异志》:“[黃覺],旅舍見道士,共飲。舉盃之際,道士以箸蘸酒,於案上寫‘呂’字。○[覺]悟其為[洞賓]也,遂肅然起敬。”○《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部郎起初只曉得認義之事,不曉得還金之事,聽得說罷,肅然起敬道:‘[鄭君]德行,[袁公]神術,俱足不朽。’”[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道士》:“比入其室,陳設華麗,世家所無,二人肅然起敬。”○[郭澄清]《大刀記》第十九章:“[永生]說到這裏,人們都在為有這樣忠勇的同志而高興,而自豪,並對那位烈士的英雄氣概肅然起敬。”亦作“肅然生敬”。○[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魯直]專學[子美],然[子美]詩讀之使人凜然興起,肅然生敬。”
肅敬(肃敬),◆猶恭敬。○《禮記‧樂記》:“廉直勁正莊誠之音作,而民肅敬。”○《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唐][高彥休]《唐闕史‧李文公夜醮》:“郡客有[李處士]者,自云能通鬼神之言,言事頗中,一郡肅敬。”○《紅樓夢》第八五回:“一時,那太監出來說了個‘請’字,爺兒五個肅敬跟入。”
送敬,◆猶致謝。○《後漢書‧周燮傳》:“﹝[燮]﹞因自載到[潁川][陽城],遣門生送敬,遂辭疾而歸。”○[李賢]注:“送敬,猶致謝也。”
私敬,◆對人的內心敬重。○[南朝][梁][沈約]《奏彈奉朝請王希聃違假》:“幸齒朝班,私敬蓋闕。”○《隋書‧楊玄感傳》:“[玄感]拜謝曰:‘不意陛下寵臣之甚,許以公廷獲展私敬。’”
施敬,◆謂施行莊敬之教。○《禮記‧檀弓下》:“[夏后氏]未施敬於民而民敬之,何施而得斯於民也?對曰:‘墟墓之間,未施哀於民而民哀;社稷宗廟之中,未施敬於民而民敬。’”[鄭玄]注:“言民見悲哀之處則悲哀,見莊敬之處則莊敬,非必有使之者。”
失敬,◆1.不尊敬。○[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兄弟》:“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歡愛,而失敬於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太平廣記》卷二七五引[唐][皇甫枚]《三水小牘‧卻要》:“自是諸子懷慚,不敢失敬。”◆2.客套話。對人表示歉意,自責禮貌不周。○[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摺:“小弟欲來,奈小疾偶作,不能動止,所以失敬。”○《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八回:“老夫子到這邊來,又不提起,一向失敬。”○[峻青]《海嘯》第四章六:“‘哦,原來是[彭連長],’[老宮]哈哈地笑着說,‘失敬、失敬。’”
申敬,◆表示敬意。○《北史‧房豹傳》:“每牧守初臨,必遣致禮,官佐邑宰皆投刺申敬。”○《醒世姻緣傳》第九六回:“今特差人請二位奶奶進衙,另要申敬。”○《清史稿‧禮志八》:“額駙見公主植立申敬,公主立答之。”
窮理居敬(穷理居敬),◆[宋]儒提倡的一種認識方法和道德修養。謂窮究事物之理,自處以敬。○[清][顏元]《存學編‧性理評》:“[朱子]稱[上蔡]直指窮理居敬為入德之門,最得[明道]教人之綱領。”
親敬(亲敬),◆親近敬重。○《孔叢子‧抗志》:“以人口而親敬吾,則亦以人口而疏慢吾矣。”○《北史‧崔挺傳》:“初,[崔光]貧賤,[挺]贍遺衣食,常親敬焉。”○《紅樓夢》第四九回:“其中又見[林黛玉]是個出類拔萃的,便更與[黛玉]親敬異常。”
情敬,◆猶誠敬。真誠地相敬。○[晉][葛洪]《抱樸子‧省煩》:“人倫雖以有禮為貴,但當令足以敘等威而表情敬,何在乎升降揖讓之繁重,拜起俯伏之無已邪?”
輕財敬士(轻财敬士),◆見“輕財重士”。
器敬,◆器重而尊敬。○《魏書‧劉芳傳》:“[芳]沉雅方正,概尚甚高,經傳多通,[高祖]尤器敬之。”○《北史‧賈彝傳》:“[道武]先聞其名,常遣使者求[彝]於[垂]([慕容垂]),[垂]彌增器敬。”○《北史‧宋世景傳》:“[勰]愛其才學,雅相器敬。”
起敬,◆更加恭敬;產生敬慕之心。○《禮記‧內則》:“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孝。”○[鄭玄]注:“起,猶更也。”○[宋][朱熹]《跋趙中丞行實》:“[趙公]之孝謹醇篤,雖古人猶難之,三復其書,令人起敬。”○[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如是千百不得一,得一則鬼神為起敬。”○[魯迅]《吶喊‧阿Q正傳》:“其時幾個旁聽人倒也肅然的有些起敬了。”
齊敬(齐敬),◆莊嚴恭敬。○《禮記‧檀弓下》:“唯祭祀之禮,主人自盡焉爾。豈知神之所饗,亦以主人有齊敬之心也。”○《國語‧楚語下》:“毛以示物,血以告殺,接誠拔取以獻具,為齊敬也。”
偏敬,◆謂尊敬得過分,超越了禮制。○《資治通鑒‧晉成帝咸康四年》:“[王公]雖貴重,理無偏敬。”○[胡三省]注:“臣子惟拜君父,施之於[導]([王導])則為偏敬。”
年敬,◆猶年禮。逢年敬送的禮物。○《文明小史》第三十回:“原來那撫署刑錢一席,束脩倒也有限,每年不過千餘金,全仗外府州縣送節敬年敬,併攏來總有三四千銀子的光景。”
禮敬(礼敬),◆以合於禮儀的舉動表示尊崇。○《後漢書‧班超傳》:“[鄯善王][廣]奉[超]禮敬甚備。”○[三國][魏][曹植]《告咎文》:“禮敬川嶽,祇肅百神。”○[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少長周旋,如有賢哲,每相狎侮,不加禮敬。”○[唐][鄭棨]《開天傳信記》:“[瑰]大驚奇,驟加禮敬。○[頲]由是學問日新,文章蓋代。”
可敬,◆1.應當敬慎。○《禮記‧緇衣》:“夫民閉於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鄭玄]注:“人君敬慎以臨之則可。”◆2.值得尊敬。○[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推賢恭己,久而可敬。”○[清][昭槤]《嘯亭雜錄‧王太倉上書事》:“老相國有愛君之心可敬,然無不咋舌代公危者,慮上怒之不測也。”○[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記蘇聯版畫展覽會》:“有些可敬的作家和學者們,也如千金小姐的遇到柏油一樣,不但決不沾手,離得還遠呢,卻已經皺起了鼻子。”
居敬窮理,◆中国古代哲学名词。“居敬”指以身心的清静来排除物欲的诱惑;“穷理”指去获得事物所以然的道理。两者相辅相成。○《朱子语类》卷九:“學者功夫唯在居敬窮理二事。此二事互相發。能窮理,則居敬工夫日益進;能居敬,則窮理工夫日益密。”
居敬,◆謂持身恭敬。○《論語‧雍也》:“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居身敬肅。”○[明][李贄]《答周柳塘》:“古人一修敬而百姓安,一居敬而南面可,是果[魯橋]之敬乎?”[清][曾國藩]《覆陳虎臣書》:“此數語者,謂之定靜也,可;謂之居敬也,亦可。”
敬尊,◆尊敬。○《禮記‧表記》:“是故君子雖自卑,而民敬尊之。”
敬重,◆尊重。○《韓非子‧說林下》:“今君少主也,而務名,不如令[荊]賀君之孝也,則君不奪公位而大敬重公,則公常用[宋]矣。”○《史記‧滑稽列傳》:“有詔得令乳母乘車行馳道中。當此之時,公卿大臣皆敬重乳母。”○《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許武]﹞不敢停妻再娶,恐被[宋弘]所笑。眾人聞之,愈加敬重。”○[曹禺]《雷雨》第一幕:“[四鳳]是個好女孩子,她背地總是很佩服您,敬重您的。”
敬中,◆敬修內智。○《莊子‧庚桑楚》:“備物以將形,藏不虞以生心,敬中以達彼。”○[成玄英]疏:“中,內智也。”
敬止,◆敬仰。止,語詞。○《詩‧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朱熹]集傳:“止,語辭……言穆穆然[文王]之德,不已其敬如此,是以天命集焉。”○《北史‧隋紀下‧煬帝》:“瞻望郊廛,緬懷敬止。”
敬職(敬职),◆勤於職守。舊題[漢][馬融]《忠經‧觀風》:“夫如是,則天下敬職,萬邦以寧。”○[鄭玄]注:“官務修政,人始獲安。”
敬執(敬执),◆敬愛。執,猶愛。○《管子‧樞言》:“先王之書,心之敬執也,而眾人不知也。”
敬友,◆敬重亲善;敬爱。○《三国志·魏志·陈矫传》:“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矯。”○又《蜀志·二主妃子传·后主太子璿》:“其勉脩茂質,祗恪道義,諮詢典禮,敬友師傅,斟酌衆善,翼成爾德,可不務脩以自勖哉!”参见“友敬”。
敬意,◆尊敬的心情。○《漢書‧禮樂志》:“蓋嘉其敬意而不及其財賄,美其歡心而不流其聲音。”○[老舍]《上任》:“雖然大家是笑着,可是在親熱中含着敬意。他們沒因為他沒坐車而看不起他。”
敬異(敬异),◆敬重,推崇。○《後漢書‧黨錮傳‧劉淑》:“以[淑]宗室之賢,特加敬異,每有疑事,常密諮問之。”○《南史‧梁紀上‧武帝上》:“[融]俊爽,識鑒過人,尤敬異帝,每謂所親曰:‘宰制天下,必在此人。’”[清][曾國藩]《苗先簏墓志銘》:“[道光]十年,縣令[王君]聞而敬異,聘君主講翼經書院。”
敬業樂群(敬业乐群),◆謂專心學業,樂與朋友相切磋。○《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孫希旦]集解引[朱熹]曰:“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樂群者,樂於取益以輔其仁也。”
敬養(敬养),◆奉養,贍養。○《禮記‧祭義》:“君子生則敬養,死則敬享。”○[晉][潘岳]《西征賦》:“不獲事於敬養,盡加隆於園陵。”○[郭沫若]《一隻手》一:“假使社會上已經有很周到的養老院、殘廢院,我們實在不願意,也不忍心看到只有八九歲便要去做童工,把一點點子血汗錢來敬養父母的孝子!”
敬信,◆1.慎重而守信。○《韓非子‧飾邪》:“明於治之數,則國雖小,富;賞罰敬信,民雖寡,強。”◆2.尊敬和信任。○《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節]代[同]行,[青州]號[芝]‘以郡主簿為兵’。”○[唐][韓愈]《答楊子書》:“友朋之中所敬信者,[平昌][孟東野]。”○[沈從文]《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每天捉來的人既有一百兩百,差不多全是四鄉的農民。既不能全部開釋,也不應全部殺頭,因此選擇的手續,便委托了本地人民所敬信的天王。”
敬謝(敬谢),◆猶致歉。向人表示歉意。○《韓詩外傳》卷九:“此亦吾過矣,願夫子為寡人敬謝焉。”○《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沛公]敬謝先生,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
敬向,◆猶敬仰。○[宋][葉適]《葉君墓志銘》:“君既以力佐其父,稱善人長者,[葉氏]由此為大家,里中無不敬向。”
敬香,◆燒香。○[郭沫若]《孔雀膽》第三幕:“倒沒有什麼,就是明天往[東寺]敬香的事改在下半天去了。”
敬賢重士(敬贤重士),◆見“敬賢愛士”。
敬賢下士(敬贤下士),◆尊敬賢者,屈身交接士人。舊時謂封建帝王或官員重視人才。○《漢書‧谷永傳》:“敬賢下士,樂善不倦。”亦作“敬賢禮士”。○《三國演義》第四二回:“[孫將軍]虎踞六郡,兵精糧足,又極敬賢禮士,[江]表英雄,多歸附之。”
敬賢禮士(敬贤礼士),◆見“敬賢下士”。
敬賢愛士(敬贤爱士),◆尊重和愛護有才德的人。○《晉書‧張寔傳》:“[寔]字[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亦作“敬賢重士”。○[明][無名氏]《四馬投唐》第四摺:“元帥寬仁厚德,敬賢重士,豈肯記舊讎,並不挾冤。”
敬文,◆注重禮節、儀式。○《荀子‧勸學》:“《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荀子‧禮論》:“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謂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謂之瘠。”
敬同,◆猶敬和。指唱和他人詩詞。○[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比世往往見有和人詩者,題云‘敬同’。”○[王利器]集解引[盧文弨]曰:“以同為和,初[唐]如[駱賓王]、[陳子昂]諸人集中猶然。”
敬田,◆佛教語。指恭敬供養佛法僧三寶,便會產生無量的福分。田,指產生福報。○[隋][智顗]《摩訶止觀》卷十下:“上不見經佛敬田可尊,下不見親恩之德。”○[唐][李邕]《岳麓寺碑》:“信尚敬田,作為塔廟,追存實相,加名寶山。”○[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三:“釋氏法論,供父母曰恩田,佛僧曰敬田,貧窮曰悲田。”
敬天法祖,◆敬奉天命,效法祖宗。○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皇上聰明睿智,敬天法祖,仁愛兆民,以致康濟之功。”
敬天愛民(敬天爱民),◆敬奉天命,愛護百姓。○《元史‧釋老傳‧丘處機》:“及問為治之方,則對以敬天愛民為本。”○《明史‧王竑傳》:“陛下嗣位以來,非不敬天愛民,而天變民窮特甚者,臣竊恐聖德雖修而未至,大倫雖正而未篤。”
敬思,◆放浪瀟灑。○[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摺:“忒聰明,忒敬思,忒風流,忒浪子。”○[王季思]注:“敬思,風流放誕之意。”○[元][劉致]《一枝花‧羅帕傳情》套曲:“用殢色心兒,疊成箇齊臻臻合歡桎。女流中忒敬思。”○[元][鍾嗣成]《醉太平》曲:“搠竹杖繞遍鶯花市,提灰筆寫遍鴛鴦字。打爻槌唱會鷓鴣詞,窮不了俺風流敬思。”
敬順(敬顺),◆1.敬重順從。○《史記‧五帝本紀》:“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2.猶敬慎。○《淮南子‧道應訓》:“[成王]問政於[尹佚]曰:‘吾何德之行,而民親其上。’對曰:‘使之時而敬順之。’”[劉文典]集解引[王念孫]曰:“順與慎同。”○《清史稿‧淳度親王允祐傳》:“[雍正]元年,進封親王,詔褒其安分守己,敬順小心。”
敬授人時(敬授人时),◆亦作“敬授民時”。◆《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蔡沈]集傳:“人時,謂耕穫之候”。○《史記‧五帝本紀》引作“敬授民時”。謂將曆法付予百姓,使知時令變化,不誤農時。後以“敬授人時”指頒布曆書。○《藝文類聚》卷三九引[南朝][梁元帝]《慶東耕啟》:“伏惟陛下,敬授民時,造幄籍圃。”○《梁書‧元帝紀》:“食乃民天,農為治本,垂之千載,貽諸百王,莫不敬授民時,躬耕帝籍。”○《元史‧仁宗紀一》:“卿其敬授人時,益修臣職,毋替爾祖事大之誠,以副朕不忘柔遠之意。”亦省作“敬授”。○[晉][葛洪]《抱樸子‧君道》:“茹柔嘉之旨脆,則憂敬授之失時。”
敬授民時(敬授民时),◆見“敬授人時”。
敬授,◆見“敬授人時”。
敬視,◆尊重地对待。○《魏书·张谠传》:“讜性開通,篤於撫恤,青齊之士,雖疏族末姻,咸相敬視。”
敬事後食(敬事后食),◆語本《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邢昺]疏:“言當先盡力敬其職事,必有勳績而後食祿也”。謂凡事應當先盡力去做,待有功績後才能享受俸祿。○[明][張居正]《請敘錄日講諸臣疏》:“但臣等竊以敬事後食者,人臣靖共之心。”
敬事,◆1.敬慎處事。○《逸周書‧謚法》:“敬事供上曰恭。”○[朱右曾]校釋:“敬事,不懈于位。”○《論語‧學而》:“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清][朱燾]《北窗囈語》:“持躬植品,敬事慎言。”◆2.恭敬奉事。○《書‧立政》:“以敬事上帝,立民長伯。”○[漢][王粲]《出婦賦》:“竦余身兮敬事,理中饋兮恪勤。”○[晉][葛洪]《抱樸子‧勤求》:“帝王之貴,猶自卑降以敬事之。”
敬時愛日(敬时爱日),◆謂珍惜時間。○《呂氏春秋‧上農》:“故敬時愛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敬身,◆1.謂敬重自身。○《禮記‧哀公問》:“公曰:‘敢問何謂敬身?’”○《孔子家語‧大婚》:“是故君子無不敬,敬也者,敬身為大。”◆2.謂行禮致敬。○[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君瑞]敬身,大師忙答,各序尊卑對榻坐,須臾飲食如法。”
敬尚,◆崇尚。○[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人果遂以彼為無能,有弗敬尚之者乎?”
敬上愛下(敬上爱下),◆尊敬在己之上者,愛護在己之下者。謂待人謙恭有禮。○《漢書‧王莽傳下》:“孝弟忠恕,敬上愛下,博通舊聞,德行醇備,至於黃髮,靡有愆失。”
敬器,◆敬重;器重。○《三国志·魏志·陈群传》:“文帝在東宫,深敬器焉,待以交友之禮。”○《北史·长孙俭传》:“周文臨夏州,以爲録事參軍事,深敬器之。”
敬齊(敬齐),◆恭敬嚴肅。○《禮記‧祭義》:“敬齊之色,不絕於面。”○[孔穎達]疏:“恭敬齊莊之色不離絕於面。”
敬念,◆敬爱。○《杂宝藏经》卷四:“時彼長者,囑誡子竟,氣絶命終,以父敕故,兄弟共活,極相敬念。”○《佛说兴起行经》卷二:“時有一瓦師子,名難提婆羅,與火鬘少小親友,心相敬念,須臾不忘。”○《大般涅槃经》卷二:“夫短壽者不爲沙門婆羅門等男女大小之所敬念,若使如來同諸行者,亦復不爲一切世間人天衆生之所奉敬。”
敬命,◆遵奉命令。○《逸周書‧大開武》:“其維天命,王其敬命。”○《左傳‧昭公元年》:“[魯]雖有罪,其執事不辟難,畏威而敬命矣。”○[唐][牛僧孺]《玄怪錄‧岑順》:“[金象]將軍使我語[岑君],軍城夜警,有喧諍者,蒙君見嘉,敢不敬命。”
敬明,◆謹慎嚴明。○《書‧康誥》:“王曰:‘嗚呼![封],敬明乃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
敬禮(敬礼),◆1.尊敬並以禮相待。○《呂氏春秋‧懷寵》:“求其孤寡而振恤之,見其長老而敬禮之。”○《史記‧汲鄭列傳》:“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帳中,使人可其奏。其見敬禮如此。”○[宋][葉適]《宋武翼邵君墓志銘》:“君不幸埋沒鄙事,然其剛難屈,其正難狎,所遇多敬禮之,蓋亦有所蓄而然也。”○[老舍]《老張的哲學》第一:“有的呢,遇着開殃榜,批婚書,看風水……都要去求他,平日也就不能不有相當的敬禮。”◆2.表示致敬的禮節,如立正、舉手或鞠躬行禮等。○[沈從文]《從文自傳‧辰州》:“間或有一個本營裏官佐過身,得照規矩行禮時,便一面趕忙放下那個土花碗,把手舉起,站起身來含含胡胡的喊‘敬禮’。”◆3.敬辭。用於書信結尾。
敬老尊賢(敬老尊贤),◆尊敬年長和賢良的人。○[漢][劉向]《說苑‧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賢,則有慶,益其地。”○《東周列國志》第四九回:“又敬老尊賢,凡國中年七十以上,月致粟帛,加以飲食珍味,使人慰問安否。”
敬老院,◆由國家或集體舉辦的收養孤獨老人的機構。也叫養老院。○[趙樹理]《套不住的手》:“大隊成立起敬老院,經過評議,請[陳秉正]老人退休入院。”○[柯靈]《紅領巾的歌‧不信國慶你來看》:“怎麼演來怎麼不像,敬老院裏去請導演。”
敬老,◆尊敬老人。○[唐][韓愈]《論孔戣致仕狀》:“優以祿秩,不聽其去,以明人君貪賢敬老之道也。”參見“敬老尊賢”。◆补证条目■尊敬老人。○《大戴礼记·主言》:“孔子曰:‘上敬老則下益孝,上順齒則下益悌,上樂施則下益諒,上親賢則下擇友,上好德則下不隱,上惡貪則下恥争,上強果則下廉耻。’”
敬空,◆古人寫信給尊長者時,在信尾留下空白以待長者作批覆,謂之“敬空”。○[宋][沈括]《夢溪補筆談‧雜志》:“前世風俗:卑者致書於所尊,尊者但批紙尾答之,曰‘反’,故人謂之‘批反’。如官司批狀,詔書批答之類,故紙尾多作‘敬空’字,自謂不敢抗敵,但空紙尾以待批反耳。”
敬蹟(敬迹),◆尊敬的表現。○《孝經‧天子》“敬親者,不敢慢於人”[邢昺]疏引[南朝][梁][皇侃]曰:“拜伏擎跪,是為敬跡。”
敬貴,◆敬重;尊重。○《三国志·蜀志·邓芝传》:“於時人少所敬貴,唯器異姜維云。”○《晋书·郭翻传》:“由是士庶咸敬貴焉。”○《宋书·谢弘微传》:“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曰微子。”
敬故,◆謂不怠慢故舊。○《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一曰親親,二曰敬故。”○[鄭玄]注:“敬故,不慢舊也。”○[賈公彥]疏:“二曰敬故者,君與民皆須恭敬故舊朋友。”
敬共,◆1.恭敬。共,通“恭”。○《左傳‧襄公二十二年》:“生於亂世,貴而能貧,民無求焉,可以後亡。敬共事君與二三子。”◆2.恭敬地供給。共,通“供”。○《左傳‧襄公八年》:“敬共幣帛,以待來者,小國之道也。”
敬服,◆敬重信服;尊重佩服。○《後漢書‧霍諝傳》:“﹝[霍諝]﹞性明達篤厚,能以恩信化誘殊俗,甚為[羌胡]所敬服。”○《三國志‧蜀志‧秦宓傳》:“答問如響,應聲而出,於是[溫]大敬服。”○《紅樓夢》第五六回:“把這園裏周全得謹謹慎慎的,使那些有權執事的看見這般嚴肅謹慎,且不用他們操心,他們心裏豈不敬服?”[康濯]《水滴石穿》第五章:“不信,你去看看那女觀音的神像!多穩重!多慈善!多叫人愛!多叫人敬服!”
敬伏,◆敬重畏服;尊敬信服。伏,通“服”。○《杂宝藏经·月氏国王见阿罗汉祇夜多缘》:“〔月氏國王〕於其中路,心竊生念:‘我今爲王,王於天下,一切人民,靡不敬伏。’”
敬奉,◆1.真誠地奉行。○《左傳‧宣公十五年》:“後之人或者將敬奉德義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2.恭敬地奉事。○[晉][袁宏]《後漢紀‧桓帝紀下》:“[姜肱]字[伯淮],[彭城][廣戚]人。隱居靜處,非義不行,敬奉舊老,訓導後進。”◆3.指恭敬地進獻。○[宋][陸游]《戒殺》詩:“豈無園中蔬,敬奉君子宴。”
敬分,◆重視名分。○《荀子‧王霸》:“所聞所見,誠以齊矣,則雖幽閒隱辟,百姓莫敢不敬分安制以化其上,是治國之徵也。”
敬而遠之(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願接近。語本《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隋][王通]《中說‧天地》:“[陳叔達]問事鬼神之道。子曰:‘敬而遠之。’”[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三:“[俊臣]國賊也,勢不久。一朝事敗,黨附先遭,君可敬而遠之。”○[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比他窮的人,知道他既是錢狠子,手腳又厲害,都只向他點頭哈腰的敬而遠之。”
敬獨(敬独),◆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苟。○[晉][葛洪]《抱樸子‧譏惑》:“出門有見賓之肅,閑居有敬獨之戒。”
敬辭(敬辞),◆含恭敬口吻的用語。如“閣下”、“光臨”等。
敬齒尊賢,◆犹言敬老尊贤。尊敬老人和贤者。○《魏书·常景传》:“几杖爲禮,安車致養,敬齒尊賢,其來尚矣。”
敬愛(敬爱),◆尊敬熱愛。○《戰國策‧秦策三》:“質仁秉義,行道施德於天下,天下懷樂敬愛,願以為君王,豈不辯智之期與?”[唐][駱賓王]《夏日游德州贈高四》詩:“虛室狎招尋,敬愛混浮沈。”○[冰心]《三寄小讀者》七:“他們知道得最多的,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
盡敬(尽敬),◆竭盡敬意。○[漢][王充]《論衡‧非韓》:“[孟賁]怒而童子脩禮盡敬,[孟賁]不忍犯也。”○《資治通鑒‧魏元帝咸熙元年》:“相王尊重,[何侯]與一朝之臣皆已盡敬,今日便當相率而拜,無所疑。”◆补证条目■竭尽敬意。○《吕氏春秋·诚廉》:“昔者神農氏之有天下也,時祀盡敬而不祈福也。其於人也,忠信盡治而無求焉。”
節敬(节敬),◆舊時稱逢節日向所聘請者贈送的錢物。○[清][薛福成]《庸盦筆記‧軼聞‧河工奢侈之風》:“有為賓主數年迄未識面者,幕友終歲無事,主人夏饋冰金,冬饋炭金,佳節饋節敬,每逾旬月,必饋宴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回:“過得兩個月便是中秋節,又送他二百兩的節敬。”
簡敬(简敬),◆謂省去表示尊敬的禮儀。○[唐][牛僧孺]《周秦行紀》:“妾故[漢文君]母,君[唐]朝名士,不相君臣,幸希簡敬,便上殿來見。”
回敬,◆1.答謝。○[明][賈仲名]《昇仙夢》第二摺:“既然[柳景陽]相請,喒再安排茶飯果盒酒肴,回敬與他。”○《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娘子受了兩杯,也該去回敬一杯。”◆2.常用作反語,表示回擊之意。○[魯迅]《書信集‧致山本初枝》:“只要我還活着,就要拿起筆,去回敬他們的手槍。”○[臧伯平]《七月的風暴‧買麵》:“﹝敵人﹞用碎石爛磚向我們校內亂扔,我們也用磚頭狠狠的回敬他們。”
歡敬(欢敬),◆謂孝敬,承歡。○[晉][傅咸]《申懷賦》:“盡烏鳥之至情,竭歡敬於膝下。”
候敬,◆指問候時敬贈的禮物。○《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張貢生]﹞送了些土物為候敬。”
和敬,◆和順恭敬。○《禮記‧樂記》:“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北齊書‧文襄元后傳》:“容德兼美,曲盡和敬。”○《清史稿‧后妃傳‧高宗孝賢純皇后》:“對嬪嬙兮想芳型,顧和敬兮憐弱質。”
還敬(还敬),◆1.猶回禮。○[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二摺:“小官今日薄酒一杯,特來還敬。”○《官場現形記》第八回:“主人一齊敬完之後,他一定要還敬;斟了酒還不算,又深深作了一個揖。”◆2.比喻回擊。○[錢鍾書]《圍城》九:“他剛才相罵贏了,勝利使他寬大,不必還敬。”
貴敬(贵敬),◆敬重。○《荀子‧仲尼》:“貴賤長少,秩秩焉莫不從[桓公]而貴敬之,是天下之大節也。”○[三國][魏][曹丕]《與于禁詔》:“昔[漢高]脫衣以衣[韓信],[光武]解綬以帶[李忠],誠皆人主當時貴敬功勞,今以遠遊冠與將軍。”○[南朝][梁][寶唱]《比丘尼傳‧僧猛》:“[益州]刺史[吳郡][張岱],聞風貴敬,請為門師。”
歸敬(归敬),◆歸心敬仰。○《太平廣記》卷三九五引[五代][范資]《玉堂閑話‧法門寺》:“[長安]西[法門寺]……[如來]中指節在焉,照臨之內,奉佛之人,罔不歸敬。”
奉敬,◆猶敬獻。○[清][孔尚任]《桃花扇‧訪翠》:“待小生奉敬。”○[茅盾]《子夜》十七:“我們大家乾一杯,再各人奉敬壽母一杯,好麼?”京劇《將相和》第十一場:“[和氏]之璧當奉敬,快快交出十五城。”◆补义条目■尊奉,敬仰。○《普曜经·异学三部品》:“菩薩遥見鬱頭藍弗,爲諸弟子所見奉敬,達知圖讖算術天地災變,爲衆最師。”
恩敬,◆恩惠禮敬。○《漢書‧惠帝紀贊》:“[孝惠]內修親親,外禮宰相,優寵[齊悼]、[趙隱],恩敬篤矣。”○《梁書‧于定國傳》:“為人謙恭,尤重經術,士雖卑賤徒步往過,[定國]皆與鈞禮,恩敬甚備。”
頂敬(顶敬),◆頂禮致敬。○[前蜀][貫休]《送盧舍人》詩之三:“自古皇王與賢哲,頂敬心師刻金玉。”◆补证条目■顶礼致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卷中:“取經回日須過此,頂敬祗迎住數朝。”
大不敬,◆封建時代重罪之一。謂不敬皇帝。○《漢書‧申屠嘉傳》:“[通]([鄧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唐律疏議‧名例‧十惡》:“六曰大不敬。”○[清][昭槤]《嘯亭雜錄‧趙勇略》:“公復不平,屢上疏爭,[珠]主使其黨人御史[龔翔麟]劾以大不敬,宜坐斬。”
達敬(达敬),◆表示敬意。謂問候。○[晉][葛洪]《神仙傳‧劉根》:“[衡府君]使府掾[王珍]問起居,[根]不答。再令功曹[趙公]往山達敬,[根]惟言謝府君。”
寸敬,◆微薄的敬意。○《西游記》第四五回:“一誠達上,寸敬虔歸。”○《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這微物奉小娘子,權表寸敬,多多致意小姐。”
持敬,◆持守恭敬之心。○[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三:“造道必有門,[伊][洛]先覺以持敬為造道之門。”○《宋史‧鄭清之傳》:“進《十龜元吉箴》:一持敬,二典學。”
誠敬(诚敬),◆1.誠懇恭敬。○[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班固]之祀[濛山],祈禱之誠敬也;[潘岳]之祭[庾婦],奠祭之恭哀也。”○[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三摺:“小生等待許久,不見賢士到來,蔬食薄味,與賢士餞行,略表誠敬之心也。”○[許地山]《危巢墜簡》一:“表示他底誠敬的不是劍,也不是旗,乃是把他全副身心獻給國家。”◆2.忠厚端肅。○[唐][柳宗元]《安南都護張公志》:“易皮弁以冠帶,化姦宄為誠敬,皆用[周]禮,率由[漢]儀。”○[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四:“[信可]諱[錡],[永福]人,誠敬而疏通,博學而和粹。”◆3.[程][朱]學說中所謂存誠與居敬的並稱。○[金][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中:“[歐公]《寄常秩》詩云:‘笑殺[汝陰][常處士],十年騎馬聽朝雞。’[伊川]云:‘夙興趨朝,非可笑事,[永叔]不必道。’夫詩人之言,豈可如是論哉![程子]之誠敬,亦已甚矣。”◆补证条目■程朱学说中所谓存诚与居敬的并称。○《二程遗书》卷十八:“子以誠敬爲可勉强,且恁地説。”
程敬,◆見“程儀”。
朝敬,◆猶朝覲,致敬。○《宋書‧徐廣傳》:“臣年時衰耄,朝敬永闕,端居都邑,徒增替怠。”
長敬(长敬),◆尊敬。○《孟子‧告子上》“彼長而我長之”[漢][趙岐]注:“[告子]言見彼人年老長大,故我長敬之。”
不敬,◆1.怠慢;無禮。○《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國語‧周語上》:“[呂甥]、[郤芮]相[晉侯]不敬。”○[明][沈德符]《野獲編‧宮闈‧世宗廢后》:“亦不以廢后罪狀告宗廟、示天下;但云不敬不遜,侮肆不悛而已。”◆2.[漢]代罪名之一。○《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當是時,[淮南]相怒[壽春]丞留太子逮不遣,劾不敬。”○《漢書‧翟方進傳》:“[慶]有罪未伏誅,無恐懼心,豫自設不坐之比;又暴揚尚書事,言遲疾無所在,虧損聖德之聰明,奉詔不謹;皆不敬。”○[顏師古]注:“既自云不坐,又言遲疾無所在,此之二條於法皆為不敬。”
冰敬,◆[清]代外官在夏季賄賂京官的銀錢叫冰敬。○《黑籍冤魂》第七回:“列位,這做官是極容易的,辦公有幕友,賺錢有吏役……但應酬要圓到,上司要路,冰敬炭敬,要送得多,這就沒事。”○《中國現在記》第二回:“愚兄又一直供職京師,沒有放過一天外任,單靠着幾兩銀子的冰敬、炭敬、門生贄見,一年到頭開銷還不夠,那裡能夠多餘錢呢?”
賓敬(宾敬),◆恭敬;尊敬。○[唐][韋應物]《傷逝》詩:“結髮二十載,賓敬如始來。”○[清][曾國藩]《江忠烈公神道碑》:“既至,則大為副都統[烏蘭泰]公所賓敬,事無巨細,必再諮而後行。”
別敬(别敬),◆舊時賄賂的諱稱。○《醒世姻緣傳》第十四回:“自己到四衙裏辭了典史,送了十兩別敬,託那典史看顧。”○《官場現形記》第三回:“後來這位藩臺大人出京的時候,還教長班送了他四兩銀子的別敬。”按,舊時別敬名目繁多。夏天送財禮叫冰敬,冬天稱炭敬,送給女人的是妝敬,送給學子的是文儀,喜慶為喜敬,年節為年敬、節敬,給門房或僕人的叫門敬、跟敬。還有陪敬、菲敬、加敬等等。
愛敬(爱敬),◆1.親愛恭敬。○《孝經‧天下》:“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唐][元稹]《唐故京兆府周至縣尉元君墓志銘》:“奉兄恭恭然,若童子之愛敬。”◆2.指親愛恭敬之心。○[清][劉大櫆]《問政書院記》:“養老以深其愛敬,鄉射以正其容止。”◆3.喜愛敬重。○《後漢書‧耿純傳》:“[純]到國,弔死問病,民愛敬之。”○《三國演義》第五五回:“[玄德]又將金帛散給侍婢,以買其心,先教[孫乾]回[荊州]報喜。自此連日飲酒,國太十分愛敬。”○[郭沫若]《念奴嬌‧懷念周總理》詞:“統一九州,抗衡兩霸,[中]外人愛敬。”◆补证条目■喜爱敬重。○《普曜经·召魔品》:“十見捨所愛敬妻子眷屬别異處寐;十一自見己身床上墮地破傷頭面。”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