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元史》里的奇怪记载——钦察与土土哈

《元史》里的奇怪记载——钦察与土土哈

发布时间:2023-07-28 19:04:36     作者:左左讲故事     浏览量:171    

土土哈

对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相信正史的记载,他就是穷苦农民出身。按此,在朱元璋儿时生活的元末时期,兵荒马乱,灾难连年,普通百姓居无定所,作为穷苦农民的儿子,他是没有机会接受学堂教育的。但对朱元璋稍有研究的人便明白,朱元璋肚里的墨水并不少,而且行军打仗也颇有谋略,哪像一个目不识丁的一介武夫?

笔者通过近20年的研究发现,朱元璋并非像他本人所言的“祖上世代务农”,而是出生于元朝王室家族,但又非元朝帝王之裔,其5代以上先祖生活在今亚欧两洲交界的里海地区,属钦察国国王家族,而朱元璋本人,成年之前竟有一段离奇的川东生活经历,尤其是在川东华蓥山麓的岳池县。

土土哈

需强调的是,笔者开展这一研究,是极其严肃的,丝毫无调侃之言,无歪曲历史之意,更无撕裂我中华民族之想。综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史,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是以血源关系来划分的,而主要是以其文明方式来定义的,尤其是它的语言与文字。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在与外界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发展的。

笔者之所以坚持开展这一研究,目的一个: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笔者反复查阅《元史》,发现一些人名的记载有点奇怪,特别是“钦察”这个人名!

《元史》首次将“钦察”作为人名记载,出现于忽必烈时期的中统二年(1261)六月,并在当月记录中出现两次:“赏钦察所部将校有功者银二千五百两及币帛有差……秦蜀行省言青居山都元帅钦察等所部将校有功,诏降虎符一、金符五、银符五十七,令行省铨定职名给之。”从这里可知,此时的钦察任都元帅,驻守青居山。按《元史》记载,此时,钦察所任官职的全名为“阆、蓬、广安、顺庆、夔府等路都元帅”,相当于当时派驻四川的最高长官。他驻守的青居山,即今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这里地型独特,嘉陵江在此绕了一个接近360度的大环线,呈“Ω”形,易守难攻,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根据《元史》所载,钦察先后任职有:中统二年(1261)为青居山都元帅,驻守青居山;中统三年(1262)为阆、蓬、广安、顺庆、夔府等路都元帅,仍驻青居山;中统四年(1263)为益都元帅,驻虎啸寨(今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护安镇境内的渠江江畔);至元十一年(1274),为金州招讨使,并率襄阳生熟券军千人戍守鸭池;至元十五年(1278),为鸭池等处招讨使,并领南征新军不能自赡者千人屯田于京兆(今西安);至元二十三年(1286),立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翌年五月,钦察被诏为亲军都指挥使。

也就是说,钦察官职最高时为亲军都指挥使。所谓亲军,即皇帝的侍卫军,而钦察作为侍卫军的最高统帅,自然成了元世祖忽必烈身边最亲信的人,其地位之高,可想而知。根据《元史》的记载,钦察卫全是由钦察人组成的军队,而非蒙古人。钦察军在元朝打仗是出了名的,其勇猛非凡,在蒙古军之上,正因如此,忽必烈特派钦察军翻越大巴山攻打南宋的嘉陵江流域,其目的不仅在于灭南宋,更是下定决心要报胞兄蒙哥(蒙古第四代可汗——元宪宗)死于钓鱼城之仇。

问题就来了,钦察军是忽必烈时期作战最勇猛的军队,钦察作为钦察军的最高统帅,后来又是钦察亲军卫的最高指挥官,成为忽必烈最亲信的人,但《元史》却没有给钦察列传,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按正常思维,钦察立下无数战功,官位显赫,《元史》列传时不可能把他遗忘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其实,《元史》所载的“钦察”之人名,并非真名,之所以用“钦察”这一名字,乃是朱元璋的用意——朱元璋修《元史》时,故意把真名给隐去了。这可不是笔者在此胡乱猜测,依据请看下文:

《元史·土土哈传》记载,至元二十三年(1286),置钦察亲军卫,土土哈兼都指挥使,该卫所有将官均为其宗族成员担任,直到土土哈去世时的大德元年(1297),土土哈仍担任着钦察亲军都指挥使一职。

关于土土哈的战功,《元史·土土哈传》有这样的记载:“(至元)十五年,大军北征,诏率钦察骁骑千人以从。追失烈吉逾金山,擒紥忽台等以献。又败宽折哥等,裹疮力战,获羊马辎重甚众。还朝,帝(忽必烈)召至榻前,亲慰劳之,赐金银酒器及银百两、金币九、岁时预宴只孙冠服全、海东白鹘一,仍赐以夺回所掠大帐,而谕之曰:‘祖宗武帐,非人臣所得御,以卿能归之,故以授卿。’尝有旨:‘钦察人为民及隶诸王者,皆别籍之以隶土土哈,户给钞二千贯,岁赐粟帛,选其材勇,以备禁卫。’”从这里的记载,便可看出,忽必烈对土土哈是何等的器重——作为本只归属于帝王的武帐,忽必烈竟破例赐与土土哈。与此同时,忽必烈还诏,但凡隶属于各王爷的钦察军,全部转籍于土土哈统领,并由土土哈从钦察人中精选一些勇猛之士组成保卫皇帝忽必烈的禁卫军。

但奇怪的是,土土哈功勋如此卓著,但在《元史·本纪》中,从未发现有关土土哈事迹的记载。除《元史·土土哈传》和《元史·燕铁木兒传》外,《元史》关于土土哈的记载仅有一处,即天历二年(1329)十二月,“追封燕铁木兒曾祖班都察为溧阳王,祖土土哈为升王,父床兀兒为杨王。”可以说,如果抛开列传,整部《元史》均未记载土土哈有何具体事迹,然而《元史》又将土土哈列传了,这不很奇怪么?

另外,《元史·土土哈传》中,关于土土哈的作战事迹,也是从至元十四年(1277)开始记起的,这一年,土土哈在元朝西北疆域开始平叛海都(藩王)之乱——至元十四年之前,土土哈有无战绩,其传书却无记载。

我们再看《元史》关于钦察的记载,钦察从中统二年(1261)开始,便已进驻四川攻打南宋了。从《元史》的记载来看,钦察在四川驻军则在13年左右,即1274年之前,即1261-1274年。

更为巧合的是,根据《元史》所载,至元十四年(1277)初,四川制置使张珏投降元军,四川战事基本平息,原驻于武胜军(军治位于今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境内)协助钦察军主攻川东地区的元属巩昌军奉命回师巩昌。也就是说,就在至元十四年(1277),钦察军已完成了攻占嘉陵江流域、报蒙哥汗死于合州钓鱼城之仇的使命,移师北方与叛乱藩王海都继续作战了。

其实,将钦察与土土哈一比较,便可发现,他们就是同一人!而最直接的证据便是,他们都是在忽必烈始设钦察亲军卫时担任钦察亲军卫指挥使!作为皇帝侍卫军的最高统帅,忽必烈不可能同时设2人来担任吧?

朱元璋急修《元史》时,把“土土哈”改名为“钦察”,同时又在《元史·土土哈传》中丝毫不提土土哈在川东作战的经历,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只能说明,朱元璋心里有“鬼”——这“鬼”到底是什么,笔者暂按不表,后面将详细揭秘。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土土哈这一人物。

《元史·土土哈传》记载,土土哈先祖本是武平北折连川(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按答罕山部族,自其先祖曲出徙居玉里伯里山(此地位于今里海北部,距中国三万余里),便以山为氏,即玉里伯牙吾氏。后来,曲出居然在那里建了国,国号为“钦察”。曲出生子唆末纳,唆末纳生子亦纳思,世代为钦察国王。

元太宗九年(1237),太宗派蒙哥西征钦察国,时钦察国国王亦纳思年岁已高,为避免灭族,亦纳思孙子班都察便率全族出城投降。忽必烈称帝后,班都察率百余名钦察人多次出征,因英勇善战,忽必烈经常将其陪侍左右。班都察去世后,其子土土哈承袭父职,战功更是显赫,于至元十九年(1282)授昭勇大将军、同知太仆院事,二十年(1283)改同知卫尉院事兼领群牧司,二十二年(1283)拜镇国上将军、枢密院副使,二十三年(1285)置钦察亲军卫,土土哈兼都指挥使。

至元二十六年(1287),土土哈出征北方,以平息海都(藩王)之乱。由于立下功勋显赫,忽必烈更是对土土哈大加赞赏,决定先奖赏土土哈所率领的钦察军,再奖赏蒙古军,土土哈欲推辞,说:“庆赏之典,蒙古将吏宜先之。”忽必烈则说道:“尔毋饰让,蒙古人诚居汝右,力战岂在汝右耶?”意思是说,蒙古人的地位虽高于钦察人,但论勇猛善战,却不及钦察人。

至元三十年(1291),土土哈加封龙虎卫上将军。大德元年(1297)正月,土土哈拜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同知枢密院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同年二月去世,赠金紫光禄大夫、司空,追封延国公,后加封升王。

土土哈共有8个儿子,其中床兀兒与不花帖木兒皆因勇猛善战而著称于史。在元朝时期,土土哈一族先后有4人担任过丞相一职,分别是:床兀兒之子燕帖木兒任中书右丞相、撒敦任中书左丞相,燕帖木兒之子唐其势、塔剌海先后任中书左丞相。

笔者之所以要在这里反复提土土哈,因为,他是玉里伯牙吾氏家族在元朝走向强盛的起点人物,更是朱元璋的直系先祖——朱元璋为何能与土土哈扯上关系,后文将详细介绍。

【敬请关注,下期预告】第3篇:西南多个姓氏为蒙古后裔,先祖同指元朝宰相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钦察     土土     奇怪    
上一篇:含文字内容的2023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手抄报模板,简单又漂亮 下一篇:使用公筷和不使用,菌落相差有的高达2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