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风文明建设铸乡村振兴之“魂”
发布时间:2023-07-28 16:14:44 作者:中国县域经济报 浏览量:108
乡村振兴,既要看百姓的“钱袋子”鼓不鼓,也要看“精气神”好不好。走进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除了能看到农牧民牛羊满圈的小康生活,更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的,是拂面而来的文明乡风。
近年来,固日班花苏木以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风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目标,多措并举,开展各类移风易俗、文化文艺、文明实践等活动,树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全苏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美丽乡村从内而外散发魅力。
环境卫生,助推乡风文明建设。为打造良好的文明乡风宜居乡村,固日班花苏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倡导文明新风相结合,狠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由苏木综合执法局具体实施工作,村书记为环境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形成了苏木党委统筹抓,村支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积极动员党员、志愿者、公益性岗位人员等,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穿梭在村屯街道的“环卫工作者”带动广大村民自觉遵守“门前三包”,不再乱丢垃圾,果皮纸屑都丢入垃圾桶,点滴的改变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了村民的习惯,使人人都养成爱护公共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提升了大家共建美好家园的意识,营造了建设乡风文明的浓厚氛围。
文明实践,培育乡风文明建设。固日班花苏木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贯穿于乡风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乡村振兴各个方面,精准把握群众需求,不断拓展路径整合资源,通过“三问”活动、建立需求登记台账等多种方式累计收集群众需求800余条。通过开展为“老党员送报纸”“为老年人送健康”“普法宣传”“我们的节日”“大学生假期辅导班”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地将基层阵地用起来、工作力量动起来,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900场次。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红马甲”的精神扎根乡村沃土,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推动乡村创新发展。
文化文艺,赋能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文化文艺是建设乡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群众的精神食粮。固日班花苏木借助“草原书屋”、文化活动室、学习讲堂等阵地,积极倡导、组织开展符合当代审美的文艺活动,如广场舞、乡村文艺汇演、集体过大年、书法、体育比赛等,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文艺的独特功能。同时坚持“文艺下乡”与农民文艺相结合,大力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戏下乡”等活动,为乡村文艺“输血”,切实活跃乡村文艺,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乡风文明建设赋能。
移风易俗,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固日班花苏木各嘎查结合实际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科学合理制定活动章程,明确红白事的操办程序、统一标准、严格执行。在疫情期间,珠日干白兴嘎查广大村民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严格按照“红事缓办、白事简办”的要求,自觉简办白事,在全苏木营造革除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中发挥了带头引领作用。“一约四会”的制度不仅是挂在墙上,更融进了群众的心里,真正为乡村振兴“铸魂”,为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升注入力量,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发生根本性变化。
典型选树,巩固乡风文明建设。固日班花苏木通过选树各类典型,让群众感悟身边人的先进事迹,学有目标、做有标杆,用榜样的力量促进了群众素质提升。在赛汉塔拉嘎查,74岁的村民梁格日其木各上榜“中国好人榜”,并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查干淖尔嘎查敖吴喜家庭,荣获通辽市“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巴日嘎斯台嘎查村民单金月,39年如一日照顾年老患病公婆,荣获“通辽好人”的美誉。累计评选“奈曼好人”“文明家庭”“清洁之家”“七美一优”等各类先进典型300余户。通过用身边的先进模范、先进事迹带动、影响群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下一步,固日班花苏木将继续深入融合乡风文明与乡村振兴,让两者实现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弘扬和践行乡风文明理念,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原动力”,引领群众走上乡村振兴“幸福路”。(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包格根)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