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高晓松夕又米离婚10年,如今两人的现状天差地别

高晓松夕又米离婚10年,如今两人的现状天差地别

发布时间:2023-07-19 18:05:17     作者:艾弥儿     浏览量:672    

高晓松前妻

2020年,高晓松在满屏的谩骂声中,结束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场直播。自此之后,他就彻底消失在公众面前。而前妻夕又米却搭上了电商的快车,在服装行业混得风生水起。

高晓松和夕又米是如何结识的?他们从相知到相恋都经历了什么?两人离婚后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何现状天差地别?

高晓松前妻

考入清华,写下成名曲

1969年,高晓松出生在北京的一户高知人家。他出生的起点,是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无法到达的终点。

高晓松曾向媒体表示:“在我家,硕士等同于文盲”。他说这话,还真不是狂妄自大。他的父亲高立人和母亲张克群,都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他的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他的舅舅、舅妈也都毕业于清华大学。他的外婆陆士嘉,不仅是航空行业的佼佼者,更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专业的领头羊。

1982年,高晓松顺利考入北京市第一批重点高中——北京第四中学。就读于尖子班的他,就算高考迟到了20多分钟,仍然能以“比录取分数线高6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1990年大学期间,对本专业无感的高晓松,不可自拔地迷上了音乐,于是和老狼及其他同学组建了乐队“青铜器”。

那时,高晓松还没有发福,留着一头飘逸的长发,迷倒了一大片清纯少女。其中,也包括高晓松的初恋女友——“红”。

这个叫“红”的女生,也算是高晓松的“贵人”。因为高晓松的成名曲《同桌的你》,就是为初恋女友“红”梳妆时,突发灵感写出的。

不过,刚开始这首歌并没有火,等这首歌火了,高晓松已经和这位初恋女友分手了。

退学拍广告,闪婚又闪离

1991年,心高气傲的高晓松,从清华大学退学,以备考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的名义,在家躺平,无所事事。他没有付出辛勤的汗水,自然与北影的录取通知书无缘。

1992年,清华、北影都落空的高晓松,只能托朋友在亚视找了份编导的工作,从此他开始一门心思学习拍广告。没想到,“拍广告”这项技能,为他的人生开辟了另一番天地。

他幸运地接到了一个红酒厂的广告,并在当时那个年代里,赚到了3000多块的巨款!有钱之后,高晓松马上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并为老狼、林依伦等歌手拍摄了mv。

20岁出头的高晓松,就已经风光无限,不仅拥有了人生中第一辆车,还相继推出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恋恋风尘》等多首歌曲,传唱于大江南北。

1996年,年仅27岁的高晓松事业如日中天,红得发紫。年少有成让这个不羁的少年,膨胀得一发不可收拾。

1999年,被称为风流浪子的高晓松开始了他的第一段婚姻。女孩名叫沈欢,是一名律师。据说高晓松在校外开车溜达时,无意间看见了当时还是学生的沈欢,一见钟情!第二天就邀请对方参加他组织的饭局,第三天直接向对方求婚……

沈欢起初并不愿意闪婚,但高晓松采取了一种别致的求婚方式——用烟头烫自己的胳膊,来表明自己的诚意。沈欢被这种所谓的“真诚”感动,高晓松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

尽管求婚方式别出心裁,依旧改变不了两人有缘无份的事实。 2002年,他们和平结束了为期3年的婚姻。

家庭背景不同,造就了三观不同

在高晓松恋爱、喝酒、唱K,红极一时的时候,他的妻子夕又米才刚刚出生。

夕又米原名叫徐珊珊,后来改名叫徐粲金;高晓松为了叫着亲切,将她名字里的“粲”字分解,便有了“夕又米”的爱称。

1988年,夕又米出生于商丘市的一个普通人家。父母都是做小本生意的,除了做生意,他们还会理财。所以夕又米的生活,虽达不到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

10岁时,父母将她送到了北京求学。小小年纪就进入北漂的行列,夕又米并没有被艰苦的生活击退,反而激起了她的斗志。她下定决心,要在北京混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于是她开始频繁参加各种选秀,试图靠外貌优势出现在荧幕面前。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全国各地拥有明星梦的女孩都为了参加选秀,纷纷来到了北京。夕又米在众多选秀美女中,只是不起眼的一个。为了能在偌大的北京生存下去,毫无人脉的夕又米,只能先从兼职模特做起,靠接一些小广告,来维持生计。

彼时事业坎坷、举步维艰的夕又米,和名利双收、风流不断的高晓松还不认识。但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注定让两人的三观天差地别,在今后的结合中,难以长久。

不愿被婚姻束缚,为创作再离婚

一转眼到了2005年,《南都》举办“深圳小姐大赛”,17岁的夕又米自然不可能错过这次机会,而高晓松,恰好是“深圳小姐大赛”节目组请的评审老师。

高晓松一眼就相中了身高一米七,长得漂亮的夕又米,对她展开了猛烈追求。情窦初开的夕又米,怎能抵挡得住眼前这个成熟老道,功成名就的男人,在高晓松甜言蜜语里,两人很快开始了一段恋情。

夕又米原本想通过选秀节目出道,不曾想没当成明星,反而成了明星的老婆。但不得不说,在高晓松的帮助下,夕又米至少奋斗了10年。

2007年,高晓松和夕又米如胶似漆,他们不顾父母的反对和外界的看法,毅然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并在结婚的第二年,迎来了他们的女儿。

婚后,两人生活甜蜜,在各大社交软件上频繁秀恩爱,颇有相伴终生的态度。但这种看似完美的婚姻,最经不起的就是茶米油盐、鸡毛蒜皮的考验。

夕又米是典型的东方女性,她将家庭看作一切,甘愿为家庭和爱人放弃自己的事业。所以在结婚后,夕又米一直过着手心朝上的生活。

长此以往,当女人还在“为家庭牺牲”的自我感动中乐此不疲时,男人早已厌倦。于是,2013年,高晓松不痛不痒的一句:“我感到不快乐,我想要更多的自由和创作空间”,结束了两人的爱情。

或许女人只有被伤害后,才能真正长大。

同年6月,夕又米化悲愤为力量,只身前往江苏,与服装工厂谈合作,决定成立自己的设计品牌。2014年,两人官宣离婚 。

被感情伤透了的夕又米,从此一门心思搞起了事业。

不当言论,将一手好牌打稀烂

离婚后的高晓松,也离开了音乐界,辗转于各大综艺节目,高谈阔论。2013年,高晓松的个人秀《晓说》,拉开帷幕!

短短3个月时间,《晓说》的总播放量就已经超过了3000万次。高晓松摇身一变,成为了广大网友们口中的“公知”。

俗话说:人狂必有灾,风狂必有雨。

慢慢地,很多人发现高晓松的言论存在多处致命的错误。比如,高晓松曾公开发表:“美国是中国的大恩人”、“中华民族不善战”、 “北方人都是叛徒”等观点。

直到他说出那句:“台湾并非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后,网友终于不再容忍,无情地撕裂了高晓松“伪文青”的面具!

彼时网友又扒出:依靠“地摊文学”,长期在中国捞钱的高晓松,其实早已拿到了绿卡,进入了美国国籍。而他一直用来炫耀的高等学历,也并没有真正毕业,而是肄业。

不仅如此,网友还曝出:他的《晓说》,其实并非原创,而是抄袭了一位女博士的手稿。2020年,高晓松在一片指责声中,消失在荧幕前。

自此之后,高晓松的节目统统被强制下架,红极一时的《晓说》,也草草落下帷幕。

相对于高晓松的陨落,夕又米的人生却迎来了高潮。她成立了属于自己的个人服装品牌“Deamon”,并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生意十分兴隆。

如今的夕又米,虽没有在公共萤幕上崭露头角,但自己的小日子却过得十分红火。不仅事业有成,家庭也美满幸福。

现任老公虽不如往日的高晓松名气大,却也家境殷实,生活富裕,两人婚后又添了一个儿子。现在的夕又米,不仅儿女双全,还被现任老公宠得像个小公主。

35岁的夕又米,在挫折中成长、强大,54岁的高晓松,却在骂声中沉沦、销声匿迹。曾经的一对璧人,如今一个低开高走,一个一手好牌打稀烂。这其中的反转,令人唏嘘!

有人说:“高晓松的人设崩塌,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夕又米网曝丈夫不负责任,自私,向来只爱自己,不顾他人”。

其实,高晓松的惨败,归根结底,是自己的“狂妄”种的因;而夕又米的成功,是自己的“坚韧”结的果。这世间,并没有谁是谁的靠山和大树,也没有谁是谁的克星和死穴。

一切成败,喜忧,贵贱,都取决于自己。自己的人生如何演绎,取决于自己想将自己塑造成什么角色。

大多数女性当了全职妈妈,自身价值就无法体现,这样就很容易被别人踩在脚下,自己也会因此瞧不起自己。久而久之,便会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希望所有女人都可以像夕又米一样,活出自己的精彩,找回事业与自信。

@艾弥儿

高晓松和夕又米这一对才子佳人的故事,我之前也都听说过,包括他们两个离婚当时也是挺轰动的,尤其是离婚的原因,高晓松说的轻描淡写很文艺,当时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口诛笔伐,觉得他不够负责任。也有很多人感慨夕又米年纪轻轻就嫁给了比自己年龄大那么多的高晓松,结婚之后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相夫教子,最后却从婚姻中出局,是个挺悲伤的故事。

我记得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写过一本书叫《思考快与慢》,前些年很火的,里边就讲到很多心理学的现象。其中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他说比如说我们去看一本小说或者是看一部电影,我们怎么去评判这个故事是一个悲剧还是喜剧呢?往往我们看的都是结局。

比如说在和平年代夫妻两个人相爱结婚生子,踏踏实实平平静静的在一起,可能过了几十年,但是呢,等两个人年老的时候,忽然一方因为有了婚外更喜欢的人选择了离婚,导致婚姻破裂。这种情况我们往往把它定义为是一个悲剧。那我们再对比另外一个故事,在这种比较动荡或者是战争年代,两个年少的男女互生情愫,私定终身。但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每个人都身不由己,两个人被迫分隔两地,甚至分隔两国,各自在漫长的动荡的岁月里经历了生活的磨练和风风雨雨。日子过得真是苦和孤独啊。但是当两个人年迈的时候,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又相遇了,两个人又在一起了,哪怕是只度过了短暂的几个月的时光,我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喜剧。

这就是用故事的结局来定义故事的悲喜,而实际上故事的过程才是漫长岁月里真正发生的点点滴滴,才是真正对两个人产生影响的那些东西。

所以回到高晓松和夕又米的这个故事里,我觉得两个人当时一见钟情,情投意合,生儿育女,在一起度过了很多开心的日子。高晓松以他的才情和阅历,肯定对西柚米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过了一些年之后,两个人分开了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结局,谈不上悲喜。置身事外的我们也没有办法用责任去指责高晓松,更没有必要用悲惨去怜悯夕又米。

看别人的故事如此,看我们自己人生中的每一段经历也如此。如果我们能把自己人生中每一段关系,每一段聚散离合都看成是一段故事而已,不执着于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不以结局去定义成败悲喜。只要在两个人相处的那段时光里,彼此尽心尽力,彼此互动产生了影响,那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段经历而已。而这一段一段的经历,最终丰富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高晓松     天差地别     10    
上一篇:70年代香港九龙城寨:5万人共用两个厕所,现实版的“罪恶之城” 下一篇:最全的狗狗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