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常见的食管炎及其诊治方法 | 一文总结
发布时间:2023-07-15 21:33:05 作者:医脉通消化科 浏览量:50
导读
食管炎的常见类型包括反流性食管炎、感染性食管炎、嗜酸性食管炎和放射性食管炎。本文汇总了这4种食管炎的症状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供大家查阅参考。
反流性食管炎是食管炎最常见的类型,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肠液反流入食管,其酸性胃内容物质导致食管黏膜组织破损,从而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常见症状包括胃灼热或消化不良、反酸、反流,其他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恶心、胃胀和饱胀,较少见的症状包括吞咽困难、吞咽痛、咳嗽、声音嘶哑、喘息、呕血等。
内镜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并明确反流性食管炎疾病表型及有无并发症。部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内镜阴性,故可联用24 h食管pH测定提高确诊效能。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策略应个体化。质子泵抑制剂(PPI)是首选治疗药物。其他辅助药物和治疗包括H2受体拮抗剂(H2RA)、制酸剂、黏膜保护剂、促动力药、中药、心理护理干预疗法等,但均不能单独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可考虑外科或内镜治疗。
细菌、真菌、病毒等均可感染食管黏膜导致感染性食管炎,其中,念珠菌性食管炎是感染性食管炎中最常见的类型。感染性食管炎可能无症状,也可能出现以下典型症状:吞咽困难或吞咽痛、胃灼热、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脓毒症、腹痛、上腹痛、呕血(偶尔)、厌食和体重减轻、咳嗽等。
由细菌引起的食管炎患者多数有食管损伤的病史,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内镜检查(病灶多呈局限性,黏膜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做出诊断;由真菌引起的食管炎有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全身疾病史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病史,结合症状应考虑念珠菌感染食管黏膜的可能,内镜检查见食管黏膜表面出现小的白色斑块,兼有充血、肿胀、脆性增加,可有糜烂、溃疡或假膜形成,有时可见到肉芽肿样斑块,活检找到念珠菌可确诊;由病毒引起的食管炎有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全身疾病史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史,结合症状应考虑病毒性食管炎的可能,组织学活检可确诊。
由细菌引起的食管炎应在确诊后尽早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有脓肿形成者可经内镜穿刺排脓;由真菌引起的食管炎可外用、口服或胃肠外抗真菌药治疗;由病毒引起的食管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临床上常选用阿昔洛韦或阿糖胞苷。
嗜酸性食管炎是一种免疫/抗原介导的慢性食管炎症,以食管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及食管功能障碍相关症状为临床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为食管功能障碍相关症状,如吞咽困难、食物嵌顿、呕吐、上腹痛等。
嗜酸性食管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食管组织病理学改变(食管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HPF),并排除胃食管反流病及其他可引起食管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疾病。
嗜酸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节、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食管扩张等。
放射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无法规避地出现在胸部肿瘤外照射的照射野中,放射线使照射野中的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损伤,食管黏膜发生充血、水肿,再加上放疗可引起骨髓抑制,使机体免疫力减低,从而导致的食管感染。初期的症状表现为吞咽困难,随后出现进食或咽唾液时吞咽疼痛,再慢慢演变为与吞咽无关的持续性胸骨后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胸部剧痛、呛咳、呼吸困难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放射性食管炎患者应避免进食辛辣、粗糙、过冷、过热或过硬的食物,治疗药物包括黏膜表面保护剂、抗生素、麻醉剂、维生素和激素类药物。此外,还可结合中药、穴位贴敷等治法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Devuni D. Esophagitis. Medscape. 2020 May 28.
[2] 于莹莹, 宋嗣恩, 周喜汉. 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8,40(05):490-494.
[3] 王军民. 感染性食管炎的诊治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23):1933-1934.
[4] 潘小萍, 王雯.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21(05):403-408.
[5] 谢友琴, 王高仁. 放射性食管炎及其治疗相关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25(11):1406-140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