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毒的花蚊子卷土重来中国,它究竟从哪来?为何会令人闻风丧胆?
发布时间:2023-07-15 20:48:11 作者:Hi科普啦 浏览量:827
眼看天气转热,烦人的蚊子潮又要卷土重来了,蚊子中还有一种“战神”花蚊子,不仅攻击性更高,甚至毒性也比普通蚊子强,严重时候甚至可能给人带来传染病。
传闻它不是中国的本土物种,那么它究竟是从哪里来“投毒”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防范这种花蚊子?
花蚊子又叫白纹伊蚊,因为身上以及肢脚上均分布有黑白相间的花纹,故而得名“花蚊子”,普通的蚊子颜色较浅且分布均匀,多为灰色。花蚊子的外表第一眼就让人觉得来者不善,伤害值极高。它的体型比一般蚊子大,危害也比一般的蚊子大得多。
花蚊子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并不高,它作为半家栖的蚊种,可滋生于多种环境,比如住房周围的花草丛、水池,甚至是室内的客厅、卧室。这无疑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影响。
炎热的夏季,普通蚊子怕日光,多于晚上出动,而花蚊子不仅晚上出动,白天也不落下,甚至在白天更为活跃。
特别是在潮湿的地方,花蚊子可以说是蜂拥而至。原本树荫、凉亭、水塘边是人们乘凉避暑的好去处,却因为这可恶的花蚊子,这些地方也去不了了。
花蚊子比一般蚊子的体型大,毒性也比一般蚊子要强,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飞行急转弯能力强,粗壮的口器可以轻松刺穿皮肤。被花蚊子叮咬后,立刻会起一个大红包,不仅痛,而且比一般的蚊子包更加瘙痒难忍,严重的还会引起感染。
花蚊子最大的危害还是疾病的传播。
花蚊子可以传播多种疾病:登革热、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热、黄热病等等数十种疾病,将病毒粘在口器上四处传播,行为极为恶劣。
其中登革热病毒就是专门通过蚊子,尤其是花蚊子传播的,蚊子通过叮蚊已经患有登革热的患者后再叮咬到其他的健康人员,就会造成其它人员的感染。截至2014年,全国报告的登革热病例27219例,总共造成多人死亡。
在现在疫情还未稳定的情况下,大家可能会担心新冠病毒是否会通过花蚊子的口器传播。对此,钟南山院士做出回应,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蚊虫传播,所以我们认为花蚊子不会传播新冠病毒,也不具备传播新冠病毒的条件。
本来,根据中国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是不应该长出毒性那么强的蚊子的,而花蚊子的种种习性也说明——它并非是中国的原有物种。那么,它最开始究竟是来自于哪儿?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
花蚊子原产于东南亚热带雨林,入侵中国短短五十年,就已遍布各地。至于它的迁徙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猜想。
第一种可能是是花蚊子的自发迁移。花蚊子喜湿热,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适合花蚊子的栖息地,离东南亚热带雨林不远的中国温度适宜,水源丰富,花蚊子被吸引到这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花蚊子来到中国后,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并在这里繁衍生息。
第二种是随动物的迁徙而来的。根据研究统计,野外花蚊子的血液来源中,64.0%是哺乳动物的血,17.0%是鸟类的血。哺乳动物和鸟类是花蚊子最主要的吸血对象,一些动物有迁徙的习性,所以花蚊子附在它们身上,随着它们的迁徙来到了中国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种可能是通过进出口货物的运输。东南亚地区资源丰富,与中国以及其他很多国家之间存在着商业贸易往来,各种货物通过轮船、火车甚至是飞机等交通工具运往世界各地,花蚊子随着这些货物一起被运送到了中国和其他国家,造成外来物种的入侵。
以上三种观点可能性最大的是第三种,因为通过研究发现,花蚊子这一物种不仅遍布于亚洲地区,还蔓延到了非洲、美洲甚至澳洲。
它能从东南亚飞到不远的中国可能还有人信,但你要说它凭借小小的翅膀横跨太平洋,就有点无稽之谈,难以让人信服了。
花蚊子不仅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危害这我们的健康。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将花蚊子全部消灭呢?专家学者们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花蚊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产卵数量之多,孵卵速度之快,只要是在湿热的地方,三到五天就可孵化出一批新的花蚊子幼虫。所以我们很难将其赶尽杀绝,彻底消灭。
那我们该如何来对付这些可恶的花蚊子呢?
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清除家里瓶瓶罐罐中多余的水;装一些纱窗、纱帘来防蚊;在家里养上几盆有驱蚊作用的绿植,比如薄荷、薰衣草等等。被叮咬后一定不要过分抓挠,避免抓破感染,可以涂抹一些清凉油等药品,如果出现发烧等严重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在野外,避免接近水塘和水沟等潮湿的地方,注意避免穿深色的蚊子,因为深色的衣服比浅色的衣服更加招惹蚊子。
基因工程。由中山大学组建的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研发中心的科学家们,将核技术应用在了“灭蚊子”上。
用核技术来灭蚊子?听起来好像有点大炮打虫子的感觉,不可思议。其实,这种方法是使用射线辐照来破坏雄性花蚊子的生育能力,再将这些不育雄蚊被释放到野外,与野生雌蚊交配,使雌蚊没有子代,减少了蚊子数量,从而达到了降低蚊媒病发病率的效果。
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吴忠道介绍:“与传统虫媒防治方法相比,这种做法不会产生化学污染,杀蚊选择性强,不祸及其他有益生物或害虫天敌,并且不会诱导蚊子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持久。这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在一个区域内根除特定蚊虫、达到控制疾病传播目标的现代生物防治技术。”
所以,我们尽可以对防蚊抱着积极的态度,今后对于花蚊子,可能就是想见也见不到了。而且近两年,在疫情的消毒背景下,花蚊子也明显不如以前那么猖獗了。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