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济宁市实验初中:让五育并举之花精彩绽放

济宁市实验初中:让五育并举之花精彩绽放

发布时间:2023-07-15 13:14:33     作者:山东教育新闻网     浏览量:754    

济宁市实验初中

阳春三月,和煦的春风吹遍了济宁市实验初中的校园。春风吹绿了柳条,泥土散发出香气,紫玉兰如期开放,早樱亦花瓣初绽……春天给实验初中带来了无限生机。

短短十三载光阴,济宁市实验初中在济宁城北拔地而起,成为拥有“一校六区”集团化办学的强校、名校。巍巍青山见证着实验初中人筚路蓝缕的历程。他们用爱心、责任心共同织就了一批批青春学子的美好未来。多少青春的花朵在这里绽放,多少青春的梦想在这里编织,多少青春的风帆从这里起航。

济宁市实验初中

2021年8月,有着30多年教龄的全国优秀教师、济宁市特级教师、济宁市名校长周喆直,从济宁市第十五中学调至济宁市实验初中,成为学校新一任校长。

济宁市实验初中

“校园中,应该洋溢着学生们的欢声笑语。”周喆直说道,“生命如一粒种子,从生根到发芽、开花、结果,每时每刻都需要阳光、空气、水、土壤的滋养。同样,德、智、体、美、劳作为学生全面成长的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影响学生生命成长和梦想腾飞。”

五育并举成为济宁市实验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和主题。学校相继推出一系列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措施,在实验初中校园里演绎着一幕幕精彩的教育故事,五育并举之花在这里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德育抓在细微处

每到毕业季,教师郭继广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明德成长记》。这份档案记录了学生们在实验初中四年的成长足迹。郭继广心系班里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入学后,他会给每个学生建立动态的个人成长档案——《明德成长记》,涵盖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发展情况等信息,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和思想状态并加以科学指导。初四毕业时,《明德成长记》由班级汇编成册,编成《班级成长文集》,留下了学生们初中四年来的品德培养印记。

“育人德为首,树人先塑魂。”学校德育副校长岳轩说道,“在五育并举中,我们要持续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立足长远,坚守初心,勇担育人使命。”

“看!在灿烂的朝霞中,学校的国旗护卫班正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护卫国旗,维护国旗尊严,已经成为学校升旗仪式中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在周喆直校长的规划下,新创立的升旗仪式课程彰显了学生的青春力量,从国旗班培训到特色节目展演,人人参与、形式多样、环节丰富,为全校师生提供思想浸润、风采展示的舞台,已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此外,学校还鼓励青年教师脱稿演讲,校领导在升旗仪式后总结、梳理上周问题,明确本周要求,点滴渗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

以“微德育”课程为抓手,在活动中育人,在课程中树人,提升活动档次,形成主题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亮点和新追求。学校高度关注初始年级学生的德育动态,德育处编写《抒写梦想·追光而行——初一入学培训教育指南》,从点滴行为规范开始,引导初一新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还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小红帽志愿者”队伍,学生以主人翁精神维护校园环境、秩序,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利用校园电视台和小记者站,发布“微德育”视频,利用校园故事,帮助学生改善行为习惯。

2021年12月,实验初中团校正式成立。近年来,学校建成了集党史教育展厅、党员活动中心、团队教育室、红色精神长廊为一体的教育基地。学校党支部积极探索课程阵地建设,开展“红领巾学党史”“书记讲团课”“童心向党”“学雷锋月”等系列活动,开展“党旗领航 筑梦国防”“演绎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团校为教育阵地、以党史团史教育为内容,切实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学校利用学科教学的优势,开发了政治学科的学党章、学宪法等系列课程,历史学科的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主题课程。

近年来,学校接连荣获“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绿色校园”等十余项荣誉称号,2020级徐浩童同学荣获2022年度全国优秀少先队队员和山东省“红领巾奖章”四星章。

智育在创新中出彩

走进济宁市实验初中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教室里最动人的风景。建校十三年,学校一直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实践和创新。学校在原有“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创新使用了“腾飞卡”“学生成长记录卡”等十余种过程性评价工具,并将“学习共同体”理念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深度链接,努力开拓出了一条切实提高学生智育水平的发展道路。

“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实验初中的一张教育名片,也引发了教师们的深入思考。周喆直校长提出:“不少合作课堂低效的原因,在于起点不对。很多合作,并不是指向真问题,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研究真问题、去解决真问题。”教务处副主任许兰全认为:“小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走近学生,观察、指导,在各组汇报时一定要关注到多个小组,不能一个小组说出正确答案就结束了,要问问其他学生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现象,让学生在交流中收获知识。”近年来,学校常态化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各类培训会、展示课,各校区、各班级发挥充分的教育自主权,依托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形态各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站上了展示自我、合作分享的舞台中央。

“近年来,学校有两大‘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一个是培育新时代班主任的‘劲松工程’,另一个就是对青年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的‘蒲公英工程’。”分管学校教学的副校长卢红说道,“作为一所仅有十三年校龄的年轻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尤为关键。”学校持续深化青年教师培育的“蒲公英工程”建设,汇编了《青年教师培训手册》,组建“学思”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坚持开展“青蓝结对”“名师成长论坛”“名师公开课”“骨干示范课”等活动,让学校自主培育的青年名师引领示范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还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师徒结对同课同构”、限时教案大赛、基本功比赛、解题能力大赛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大大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此外,学校还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成长读书交流会、成长沙龙、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

打开学校的教研群,一张张特色鲜明的教研海报映入眼帘。根据周喆直校长建议,学校创新了教研活动预告模式,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课程融合,鼓励不同组教师互相交流、借鉴、学习。学校在教研创新方面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分管领导负责制,相继制定《推进教研组建设的若干规定》《济宁市实验初中教育教学“十个一”管理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开创了集团校教育教学每周例会制度,构建“1+3教研工程”,持续开展、不断创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教研集备;定期开展教师常规互查、学生作业晾晒、班级常规互查活动等,设置分层作业、特色作业,不断提质增效;加强学情分析,尊重学生差异,指导教师制订帮扶计划……这些措施,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稳固、优质的保障。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在全市名列前茅,先后荣获“山东省课程建设基地”“山东省勇于创新工作集体”“济宁市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济宁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称号。2022年11月,学校2020级学生井琦在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荣获最高奖,并被评为“创新之星”,近百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的各类大赛中荣获佳绩。学校涌现出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思政课教师和一批教学能手、优质课比赛获奖者。

体育文明学生的精神

“嘟——”一声长哨响起,济宁市实验初中“校长杯”篮球比赛的一场小组赛刚刚结束。看着输掉比赛的初三(11)班的队员们低头走来,体育教师任朋上前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对他们说:“同学们,辛苦了!比赛已经结束,结果也不能更改,先去恭喜你们的对手晋级,然后再向裁判员和啦啦队表示感谢。”随后,他对队员们说道:“我知道大家现在心情很沉重,觉得对不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但现在什么也别说,回去好好休息一下,明天下午我们在风雨操场集合,到时说一说通过这场比赛我们收获了什么。”第二天,任朋和队员们如约来到风雨操场,他先让队员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收获。队员们敞开心扉,有的说通过比赛自己的篮球技能提高很多,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有的说在比赛中团队配合比个人强大更重要;还有的说以后再有机会的话,不会再小看任何对手,一定会全力以赴……任朋耐心地听着,脸上慢慢露出笑容。他想,这不正是学校举办一系列足球赛、篮球赛的初衷吗?他对队员们说道:“昨天的比赛,尽管你们在场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赛后真诚地祝贺对手、尊重裁判和感谢啦啦队,展现出了‘友谊第一’的竞技精神。通过一天的反思,你们都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积累了经验,这正是老师想要看到的,远比一场比赛的胜负更重要。”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实验初中,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把体育从单纯的强身健体转向五育融合培养,以体育活动为切入点,营造良好运动氛围,加强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增进班级凝聚力和规则意识,逐步培养起学生勇于担当责任、勇于拼搏和接受失败并反思总结教训的能力。

“体育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大舞台,但凡我们能想到的关于体育的关键词,健康、规则、竞争、团队、公平等,都对青少年形成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李超说道,“体育教师要依据学情,设计、设置不同的场地、器材,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反馈进行调整,更要保障学生安全,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学校以校园体育活动为载体,整合创新多种实践形式,从“三三制”广播操、小跳绳、竹竿舞到武术彩旗操、韵律彩带舞,尽展菁菁校园活力、莘莘学子风采。学校定期举办体育节、运动会及足球、篮球、跳绳等体育比赛,为学生搭建起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焕发青春光彩。

“传到这里!”“加油!”学生们在操场上飞奔着,对阵双方聚精会神,进行投掷、拼抢……这是学校“橄榄球社团”比赛中的情景。在学校常态化开展的18个体育社团中,任贤校区设立的“橄榄球社团”格外引人关注,一经推出就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捧。橄榄球运动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同时又充满激情的运动。学校开设了橄榄球特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涵盖从体育内堂课的讲授到橄榄球零基础训练,再到球感练习、对抗训练等,随着学生橄榄球技巧的进步,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橄榄球运动的精神。每一个参与到运动中的学生,都洋溢着快乐和热情,他们在运动中的欢笑、在团队竞技中迸发出的不服输精神,深深感染了身边的同学。

运动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一环,学校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挥洒汗水、梦想腾飞的平台。学校现有男子、女子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6支训练队,一批批学生运动员从实验初中走出,在各项体育竞技赛事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实验初中女足曾多次荣获“区长杯”冠军、亚军,男子、女子篮球队也多次在区篮球联赛中荣获前四名的佳绩。学校田径队在2021年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中,荣获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二名。在乒乓球、跳绳等项目上,学校也荣获多项省市级奖项。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济宁市排球体育品牌学校”等。

橄榄球社团活动

美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菁菁校园,百花齐放,绿草如茵。走在风景如画的济宁市实验初中校园里,学生会感受到一种美的熏陶。作为山东省书法教育基地和济宁市美术学科基地,学校立足校本特色,聚焦美术核心素养,深化美育改革,创新培育思想,从“学习态度、品质素养、创意思维、实践能力、鉴赏水平、人文素养”六个维度对美术教学、美术社团和美术活动进行全方位评价,形成了以“美雅实初”为主线的美育体系。

教务处主任闫丹丹说:“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们不仅应该擅长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生活,更应该擅长描绘自己的教育人生,用心、用爱、用情才能描绘出更多美好的画面。”在课堂内外,学校始终坚持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构建起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美育课堂,以美为主线创设了“艺美引导—阅美感悟—寻美探究—赏美启智—创美达意—尚美提升”初中美术课堂“24字教学模式”,使“美育”课堂成为学生智慧与快乐的发源地。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探究、学习,教师在观察、审美、创造等美育活动中渗透德育、智育、劳育,以美育德,以美培智,以美润心。“24字教学模式”在济宁市实验初中应用之后,美育效果良好,经过完善,推广到了济宁城区多所学校的美术课堂中。

一副副充满喜庆、吉祥、祝福的春联在学校“小书法家”的手中随笔而出,鲜红的春联悬挂校门两侧,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学生驻足赞叹。作为省书法教育基地,学校每年末举办的写春联活动,既为农历新年的到来增添了浓浓的年味,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书法的兴致。学校每学期还组织策划师生优秀书画展,定期邀请书画名家到校联谊,营造传统书画艺术的育人环境。作为全市美术教育基地,学校注重以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社团和活动激发学生潜能,研发出了以“韵味泥塑”“美饰生活”“创意脸谱”“能手巧匠”为主的活动课程体系;组织各班级设计、布置室内外班级文化;在学校各类校园刊物、宣传版面、活动手册、公众号中,增加实验初中的“色彩”和“元素”,开拓了学生审美视野,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周喆直校长说道:“我们要把学生的美、教师的美、学校的美发掘出来,塑造成实验初中的一种美的文化,打造美好校园,让校园充满诗情画意、欢声笑语。”近年来,学校发动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成为校园之美的发现者、记录者、创造者、传播者,先后开展了“寻美校园”主题系列活动、校园随手拍大赛、摄影技巧培训讲座等,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

学校还持续强化宣传阵地,整合校内各类媒体,成立了“先锋”融媒体中心,创新主题报道模式,每年发布美篇、公众号500余篇;重组校刊、校报、学生刊物编辑团队,拓宽宣传渠道,打造学校宣传新品牌;2021年9月,学校创刊了《五育周刊》,让五育之花在实验初中校园精彩绽放。

在营造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打造如画校园的同时,学校重视环境育人功能,从文化建设入手,积极开展班级文化评比,缔造完美教室。丰富的图文充满寓意,师生们将无声的墙壁变成了有声的教育,使校园充满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话剧表演

劳动教育砥砺学生的心智

在植树节,从准备工具、排队步行到达田间地头,到挖坑、扶正、培土、浇水,青年教师郭鸿志和2020级(4)班的学生一起参与其中。学生们将小树苗栽进土中,将许愿卡挂在树苗上,等待着和它一起慢慢成长,期待收获梦想的果实。

这是济宁市实验初中劳动实践活动的一个场景。近年来,实验初中的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公园、街巷等地进行义务劳动,擦拭健身器材、清扫卫生死角、捡拾地面烟头,还积极向周边居民宣传环保理念。学生志愿者们在劳动中获得了幸福感,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前往济宁市任城区小不点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与受听障、语障困扰的孩子们结成“一对一”,一起玩耍、做手工、学舞蹈、教听障儿童说话,送去童真的关怀;走进观音阁街道后营社区孤寡老人的家中,开展“携手共筑、奉献爱心”主题活动,通过帮老人做家务、和老人拉家常,为他们带去欢笑和温暖……这些公益活动,触碰了学生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他们也更加懂得感恩,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和生活。

为了增强学生“劳动创造美”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学校将“劳动美”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定期开设劳动课程,定期开展“劳动美”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利用学校晨会的国旗下演讲,引导学生学习劳动楷模,从身边点滴做起,争做劳动小能手。各班营造起“劳动光荣”的氛围,在劳动主题班会中,学生上台演讲,介绍自己的劳动事迹,竞选“劳动小能手”。最终,通过学生投票,选出每个班级的“劳动小能手”并颁发奖状,学校集中进行表彰,并将“劳动小能手”的突出事迹制作成宣传展板,全校观摩学习。

“打扫卫生、做家务说起来、看起来都很简单,每一次看见妈妈打扫卫生的时候,那么从容,那么熟练,我就感觉这么简单,自己肯定看看就会了。”2022级学生王梓瑄说道,“但在开始‘我的周末我做主’活动之前,班主任跟我们交代过,有些事情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往往会很难。于是,我在认真观察后,严格按妈妈打扫的程序进行:先擦拭桌椅家具、再扫地、最后拖地,越干越带劲,不一会儿就干完了。虽然很累,但是我感受到了劳动后的甜头,那就是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父母的爱,心里暖暖的。”每逢周末,学校各校区都鼓励学生动起手来、居家劳动。任贤校区开展了“我的周末我做主”系列活动,学生动手整理自己的书桌、清洗自行车、刷碗碟、制作水果拼盘、给妈妈系围巾、给爸爸揉揉肩……任和校区开展了“我的周末我感恩”系列活动,任和校区学子自己洗校服、帮爸妈做家务、为爸妈做顿饭……任祥校区的学生们举行了“家务劳动大比拼”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家务比拼、劳动竞赛等形式,涌现出一个个“家务小能手”……每个周末的劳动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做家务的意识,营造了家庭的和谐氛围。在家务劳动中,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分担父母的辛劳,从而培养出了感恩父母、独立自主的意识。

劳动励心智,实践促成长。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在全校营造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和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氛围,让劳动成为校园内外最美的姿态。

五育并举生为本,全面发展谱新篇。站在新征程的新起点上,济宁市实验初中将继续以服务济宁学子,创新品牌办学,打造一流的教育集团为目标,脚踏实地,砥砺奋进,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奏响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华彩新乐章!

校园里的“跳蚤市场”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五育     之花     济宁市    
上一篇:16.66万名考生参与,江苏省202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顺利开考 下一篇:100岁!“远东第一游乐场”上海大世界满血复活,好白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