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理论 | 前工业社会的人均收入为什么停留在生存线附近?
发布时间:2023-07-01 21:13:28 作者:九边Pro 浏览量:306
1、年轻时候的马尔萨斯是一个幸运的小同志,老了以后是一个博学的老同志,家境好,他爹是知识分子,从小就培养了他成天思考一些没卵用问题的好习惯,如果他家境差,那就会成为一个作风古怪的有思想的农民,不过恰好家境好,去剑桥读了神学院,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经济学家。而且他是兔唇,比较害羞,这样可以省出部分社交时间拿来抓学习,这也是这些年“内向型人格优势”的核心思想。
2、在他之前,大家关于人口已经有了很深的研究,基本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人多才会富裕,人多干的活多嘛,而且在马尔萨斯那个时代,英国正在经历工业革命,已经成了世界第一强国,这个说法似乎是正确的,因为英国真是因为人太多,所以才向海外疯狂的输送海盗、囚犯、异教徒等等,以至于到了马尔萨斯出生的时候,全球遍布英国殖民地,而法国相对而言比英国人口密度低,海外的英国人是法国人的上百倍,法国在海外能拼的过英国有了鬼了。
3、马尔萨斯支持另一派,人口太多是悲剧的源头,他认为环境资源有上限,人口增长过猛,很快人口就会触及到资源天花板,到时候伴随这种人口触顶,全社会生产出来的粮食养不起那么多人,自然会发生大量的天灾人祸来消灭人口。
此外,经济史学家发现了“工资铁律”能支持马尔萨斯的理论,也就是说,过去几千年里工资一直没啥变化,基本停留在生存线附近,大概是450美元左右,农民们赚的钱多就生孩子,抵消这部分收入,如果低于生存线,那就是活不下去嘛,很快就死一大堆,社会整体收入又回到那根线了。
4、马尔萨斯这个观点在前工业社会解释起来非常生猛,比如我们知道,大明灭亡前,地球经历了一个小冰河时期,环境骤变,支撑不了那么多人,全世界范围内都陷入了战争和灾祸,比如中国农民大起义,英国资产阶级也反了,在马斯顿荒原国王和议会打起来了,欧洲政治经历三十年战争,德意志死了近一半的人。。。。 不过死的人多有个好处,资源过剩嘛,多出来的资源可以发展资本主义。
5、马尔萨斯说的这个逻辑被称为“马尔萨斯魔咒”,前工业化时代,任何积累最后全部会变成人口,环境产出多,人口就多,环境产出变少,人口就会被收割,收割的太猛了,等到平静下来,人口就会大爆发,这也是为啥历朝历代建国前一百年都无一例外出现人口翻好几倍的情况。
6、马尔萨斯理论里有个问题,为啥人类生孩子的欲望那么大,会一直生,直到环境撑不住?最近几年靠谱的说法认为,“生孩子”和“消费”是一样的,而且“消费”能替代“生孩子”,农业社会工业品少,土地增产也干不了别的,你总不能要求旧社会的农民买个手机或者包包吧,于是就生孩子,概括说,就是经济增长没有提高人均收入,变成人口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啥“城市就是最好的避孕药”,城市里好玩的东西多,生小孩就不再那么好玩了,而且家庭剩余可以出去玩,可以买机械键盘,戴森吹风机,SK-II,口红什么的,日本宅男靠收集手办,游戏机就可以过一生,生孩子干嘛,日本生育率暴跌,急剧老龄化这一现象,事实上已经在我国一二线城市出现了苗头。
7、最后说一点,马尔萨斯这个观点最早启发了达尔文。达尔文当时正在苦思冥想,他发现的相同的一群鸟,分居在两个岛上,过几百年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百思不得其解啊,抓耳挠腮啊,马尔萨斯的思想启发了他,达尔文突然意识到,卧槽,原来是环境就跟个剪刀似的定期收割,收割次数多了,微小的差异积累下来就变成两种物种了。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