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一部运河史,半部中华文明史
发布时间:2023-07-01 16:12:26 作者:合肥交通广播 浏览量:424
4月28日10时,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岳城水库水经卫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水、引黄水汇合,进入南运河;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汇合;此前,北运河水和天津本地水汇合,与南运河水在天津三岔河口交汇。至此,京杭大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
一部运河史,半部中华文明史。京杭大运河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多、修建难度最大且仍在使用的古代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象征。
下面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
胥溪、胥浦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是运河的萌芽时期,相传是以吴国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君主夫差,在吴国早已攻克楚国、越国之后,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
“隋唐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大业四年(608年)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1)广通渠,从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以渭水为主要水源。
(2)通济渠,从洛阳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
(3)山阳渎,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径直向南,到江都(今扬州市)西南接长江。
(4)永济渠,在黄河以北。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今北京市境)。
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
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元朝花了10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济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
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十八年(公元1281年)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邳州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安市)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1842年,英军在鸦片战争中决胜的一战,就是夺取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封锁漕运,使道光皇帝迅速作出求和的决定,不久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1853年后,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十多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战争极其惨烈,期间沿线主要城市都遭受重创,部分甚至全部焚毁。
1855年黄河改道后,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从此漕运主要改经海路。
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轮船承运漕粮。
1904年,漕运总督也被撤废。
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
建国后,政府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截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年运输量3倍于京沪铁路。
但京杭大运河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却始终存在——大运河水源减少,水量不足;污染严重,水质较差;水利设施管理失范,水利工程严重老化,大部分年久失修,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而从运河沿线及运河管理情况看,大运河沿线产业结构高耗水、重污染企业占比较高、面源污染依然存在、沿线部分区域氟化物等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
此外,大运河的管理被分割给沿途的各个省市管理,这给运河的整体保护和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一些沿岸居民环保意识不高,运河整治难度较大。
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大运河脱离了现代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运河沿岸居民似乎已忽视了它的存在,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基本没有使用运河河水的概念。
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已将江、河、海衔接起来。
2002年,原本只负责通航的京杭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之一,成为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环节和通道,通过它长江下游的水得以送到北部缺水的山东和河北等地。
在徐州市京杭大运河上设有张楼水站。
2014年9月,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务部门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有望实现复航,计划于2017年实现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9年10月3日,京杭大运河(通州城市段)旅游通航仪式举行,北关闸至甘棠闸段11.4公里正式通航。
2021年6月26日,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通航将创造多项新的历史,包括北京市第一次出现航道和航运,第一次出现船闸等通航建筑物运行管理,第一次出现市内水路运输等。
2022年4月14日,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工程供水基础上,岳城水库开闸,潘庄引黄渠首加大流量,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补水,标志着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正式启动。
2022年4月28日10时,位于山东德州的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岳城水库水经卫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水、引黄水汇合,进入南运河;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汇合。
至此,京杭大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
京杭大运河工程,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是极其深远和巨大的,它使原来只有东西水路联系的中国,有了南北联系的水路交通保证。与陆路相比,水路是最难设障因而也是最难改变的交通航线。从此,中国统一及及大一统观念有了更有力的现实基础。唐人皮日休作《汴河怀古》,认为炀帝此举堪与大禹治水相媲美,诗曰: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 ,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一部运河史,半部中华文明史。京杭大运河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多、修建难度最大且仍在使用的古代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象征。
(图文综合网络 分享为目的 侵权即删)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