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投降无关对与错,心系百姓真君王——被演义丑化后的蜀汉后主刘禅

投降无关对与错,心系百姓真君王——被演义丑化后的蜀汉后主刘禅

发布时间:2023-06-30 18:11:40     作者:历来现实     浏览量:346    

刘禅简介

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将众多读者的目光吸引到蜀汉国运上,将'尊刘贬曹'情怀的倾注全文,试图凭一'笔'之力来'扭曲'读者对历史的认知。然而往事随风,蜀汉二代而亡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罗贯中出以何种目的'尊刘'笔者尚不知晓,不过细细看来,却也能从中发现端倪——罗贯中为何不好人做到底,而是偏偏要将昭烈帝刘备和后主刘禅的巨大反差呈现给读者,难道后主刘禅就真的就如世人所言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的亡国之君?

笔者将参考史界中最具权威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以及其他史料为各位一一剖析,带读者细细品读刘禅的为人。

刘禅简介

刘禅(207年-271年),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后人惯称其为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与皇思夫人甘氏之子,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17岁正式继位,幼时学习过《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治国理政的古籍,后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是刘备众子中最为聪慧的一人。在位时长达四十一年之久,是那个战火纷飞,尔虞我诈的年代少有的长期稳坐江山的帝王。

不要小看了这41年,须知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数百位帝王,在位时间最长的是康熙大帝的61年,刘禅仅次于康熙、乾隆、汉武帝、夏仁宗、辽圣宗、明神宗、梁武帝、唐玄宗、宋仁宗,进入了排名榜前十,位列第十位。

蜀汉灭亡后,刘禅以降君的身份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开始了长达8年的'乐不思蜀'的日子,公元271年于洛阳逝世,享年64岁。为了让各位真正了解刘禅的为人,笔者将重点放在了诸葛亮去世后的这段时间内所发生的事。

通读《三国志》,笔者发现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同其他帝王相比,刘禅对'特赦'似乎情有独钟:

三年五月,后主袭位于成都,时年十七,大赦,改元。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张氏。大赦,攻元。

六年冬十一月,大赦,以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

九年夏六月,费祎还成都;秋,大赦。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于是大赦,改年。

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赵云。冬十月,大赦。

……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后主传》中关于刘禅特赦的记载就不下14回,那么从刘禅这种特殊的'癖好'或是另有所图政治目的中,是否能够对他的性格窥见一斑,有助于我们剖析他的为人呢?且听笔者道来。

虽然在古代大赦天下时,特赦权都是以帝王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这种'良心发现'的行为归根结底并不是为那些罪人着想的,其本质目的依旧是向百姓施以恩泽,求得政局稳定。按理而言,如此深得民心之事,任何一个掌权者都会或多或少的所有顾及。然而纵观诸葛亮拜相其间,诸如此类的恩典活动几乎没有史料任何记载,以至于陈寿评价:'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所以单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刘禅的时局官在某些方面并不亚于诸葛亮。

特赦的目的除了是传达喜悦的心情外,在笔者看来,似乎也更像是一场被加以粉饰的招募令。

在蜀国失去前期众多精英良将后,后主为了重现往日兵多将广的辉煌(虽然最终还是朝衰亡走去),在招募之事上就要格外用心。深谙特赦之道的刘禅,选择在恰当时机大赦,除了鼓励这些犯人们改过自新,更好的铭记恩泽外,同样也达到了疏减监狱囚犯,节约司法资源的目的。

除此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特赦发挥感召效应,去激发蜀地群众的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因此哪怕是在其他两国后期军事人才辈出的时代,仅存姜维、廖化等人的蜀国仍有一战之力,和魏国摩拳擦掌了近40年。虽然这确实是与蜀营中将领的杰出的军事能力分不开,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依旧是那些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底层士兵。可见刘禅大赦的感化确实在国民身上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接下来笔者再来谈谈刘禅的执政能力。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听听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

诸葛亮: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司马昭: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李密: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由于立场和接触的时间不同,上述三者对于刘禅的评价各有千秋,褒贬不一,但在治国理政这一方面,司马昭和李密却站在了同一战线,前者认为他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后者认为他用人不善,自食其果。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有道理,但不完全是。笔者再来为各位一一剖析,在《五丈原诸葛禳星》中有这样一个桥段,记载了诸葛亮对于蜀国将亡的无奈。

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

诸葛亮不满三句的遗言却也如是地道出了蜀汉未来的命运,如他所料,在历经蒋琬、董允、费祎辅政之后,蜀国也确实是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忠君爱国的铁腕名臣,后期更是奸臣当道,专秉朝政。但即使是这样,在'蜀汉四相'最后一位费祎离开人世的时候,刘禅也仍旧是将这个风雨缥缈的国家维系了近10年之久。

其间他注重发展经济,与民休息,亲摄国政,甚至于公元258年,改国号为景耀。(景耀即光芒;阳光。《汉书·叙传上》:'宾又不闻龢氏之璧韞於荆石,随侯之珠藏於蜯蛤虖?歷世莫眡,不知其将含景耀,吐英精,旷世千载而流夜光也。)借此象征着国力的强盛。

以上种种个人作为恐怕是诸葛亮生前不曾料想的吧?这里刘禅所体现的执政能力不知道又会将多少将其视为傻帽之人的脸打响。

虽然古人崇尚'不到战斗的最后一刻就绝不认输'的观念,然而在那个动辄祸国殃民的乱世,选择知难而退似乎才更加符合黎民百姓渴望避战的心愿。就当时的国力而言,吴蜀两国其实总体上已成下坡趋势,根本没有能耐去抗魏。

其次,在加上诸葛亮之前一一实现的遗言,就冥冥之中注定着蜀国将亡的命运。虽然有一线的将士全力抵御,然而对于胸无大志的刘禅而言,或是他早年的志向早已被身为相父的诸葛亮所架空,自然而然地就没有父辈那般匡扶汉室的理想宏图。以至于到了最后,他也不忍心看着继承相父意志的姜维再去做无谓的抵抗,所以就尽其所能利用宦官黄皓对其加以牵制。

甚至到了最后,主动投降迎合,图个自我安乐的同时,还蜀地百姓一片祥和,又有何不可呢?难道历史上所有帝王就一定要与国共存亡吗?在笔者看来,那些人完全就是兵家'霸道'理念的狂热分子,刘禅身上所体现的大智若愚或许才是蜀地百姓所期望看到的那样。哪怕是放在现代,后人每每讨论起亡国奴,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南唐李煜、北宋徽宗、明朝思宗等人,又有谁会去怪罪一个宅心仁厚做出正确选择的阿斗呢?

综上所述,在笔者看来,真实的刘禅并非像演义中描述的那样无能,只不过是迫于特殊的政治环境,所以他必须懂得隐忍,在诸葛亮离世之前表现出事不关己的傻傻形象,而后励精图治,亲摄国政,到最后主动示降,保全家国,这或许才是刘禅不同于他人的帝王之道吧。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丑化     心系     刘禅    
上一篇:2012年,23岁学生成为最年轻教授,中南大学奖励100万只为留住他 下一篇:你知道无名指为什么叫做无名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