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大熊猫,还须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3-06-28 21:45:50 作者:光明网 浏览量:639
保护野生动物的栖身之地
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排队两小时,观看五分钟。比北京的天气更火热的,是人们想看“萌兰”一眼的心。
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者之中,除了有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有定期打卡的“猫粉”、日日蹲守的熊猫主播。与此同时,每个直播间里都有不下百名的网友在线“刷猫”。但玻璃的另一边,“萌兰”只是淡定地吃着竹子,周遭的欢乐和喧嚣似乎与它无关。
大熊猫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它们吃饭、打滚、躺倒,都能抚慰人心、获得赞叹。媒介技术的发展将动物园和繁殖机构里的熊猫们变成像家猫一样为人们熟悉和亲近的动物,一举一动都被反复观看和阐释。
理论上,大熊猫可以作为“旗舰种”,即能击中人类情感的明星物种,唤起人们对濒危物种和环境保护的持续关注。不过,正如美国环境科学作家艾玛·马里斯(Emma Marris)所说,“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动物园让游客更加关心保护问题,或采取任何行动来支持保护工作。毕竟,全世界每年有超过七亿人参观动物园和水族馆,而生物多样性仍在下降。”
人们去动物园看熊猫或者在手机上“刷猫”,更多是把熊猫当作萌宠,并未将其转化为对野生种群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关注。换言之,大熊猫作为“旗舰种”的效果,不够理想。
圈养大熊猫的其中一个动机是为这一物种造一艘“诺亚方舟”。在人工饲养环境下维持一定数量的种群,以防备自然界突发的不测。2021年,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73只,远超在100年内维持90%以上的遗传多样性所需的数量。就像诺亚打开方舟之门一样,动物园和繁殖中心最终也要将大熊猫重新引入野外,但目前还没有可以称得上成功的案例,因为圈养环境与自然界差异太大了。
相对而言,就地保护更为关键,这能给野生大熊猫自由的栖息地。自中国开始积极保护野生大熊猫种群至今,已建立了67个大熊猫保护区,据最新的“猫调”统计,野生大熊猫的数量超过1800只。但威胁仍然存在:不同保护区被人类活动分割成一个个“生态孤岛”,大熊猫无法进行种群交换。长此以往,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降低,种群难以为继。
大熊猫不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情绪价值,才来到这个世界的。大自然不是与我们无关的、仅供观赏之物,人类只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保护野生动物的栖身之地,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发于2023.6.12第总第1095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保护大熊猫,还须做什么
记者:陈佳琳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