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美国何以扫天下?
发布时间:2023-06-26 22:15:41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202
资料图:美国新冠肺炎死者家属哀悼家人。(图/路透社)
在结束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日内瓦会晤之后,当地时间6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的首次外访之行也画上了句号。然而,就在他在欧洲大谈“价值观外交”“民主国家团结”时,美国国内却一地鸡毛:6月15日,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正式超过60万例;同一天,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报告说,白人至上主义团体和反政府民兵组织等本土暴力极端主义者构成的威胁在加剧;6月14日,美国非盈利组织“枪支暴力档案”公布最新统计数据,截至6月13日,美国发生造成四人及以上受伤或死亡的大规模枪击案274起,造成8922人死亡、17221人受伤,枪支暴力达到20年来最高点……尽管美方急于宣称拜登此行收获了“外交胜利”,但美国国内的重重乱象让人不禁要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重重乱象暴露了美国内政的“肌无力”。 如果说新冠疫情死亡病例突破60万,拜登政府还能把责任甩锅给前任的话,那么无论是枪支暴力达历史高点,还是大概率无法兑现7月4日前实现全美至少70%人口完成一剂新冠疫苗接种的承诺,都凸显拜登政府在事关美国人民生命权和健康权等关键事务上的乏力,更是白宫无力处理美国“人权痼疾”的又一例证。以控枪问题为例,拜登在4月8日公布相关控枪行政令时,曾将美国枪支暴力称为“美国的一种‘流行病’”。然而,多年来,美国在“涉枪”问题上早就陷入了“枪越多越不安全”的怪圈,而看似强大的枪支管控体系实际上形同虚设,控枪立法更是因为涉及宪法多年无果。
美国埃默里大学全球健康问题副教授达比妮·伊文斯表示,全球数据显示,美国的拥枪率远高于世界其它国家,因持枪而导致的暴力和意外伤害的比率也远高于其它国家。尽管近年来美国很多民调都显示“支持控枪”是主流民意,但每次控枪的努力最终都不了了之。与美国政府在控枪这一议题上软弱无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为五眼联盟国家的新西兰。2019年3月15日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后,新西兰国会4月10日就通过了枪支管理法修正案。《华盛顿邮报》当时就专门发表社论指出,“新西兰仅用26天就加强控枪,而美国国会在此问题上却多年停滞不前”。
重重乱象凸显了美国社会的“分裂症”。 同一个司法部,两种国内恐怖主义认定,可以说是美国政治对立、党争加剧的最佳注脚:2020年5月,特朗普政府的司法部长巴尔在一份官方声明中表示,“安提法”等极左激进组织在煽动与实施暴力,已构成“国内恐怖主义”;而到了2021年6月,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则将白人至上主义团体和美国民兵等极右翼组织认定为“本土恐怖分子”。这也可以窥见,美国的政治对立已经到了何等尖锐的程度。
虽然美国社会的撕裂与对立早已不是新闻,但其程度之深、烈度之广仍令人感到吃惊。4月25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有82%的受访美国人认为美国处于分裂状态,种族和政治紧张局势也在加剧。拜登就职百日之际发布的一系列民调也显示,美国民众对拜登政府的认可度呈现出高度分裂的状态。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96%的民主党人对拜登的工作表示满意,仅有10%的共和党人支持拜登的工作,两者之间86%的差距也刷新了特朗普就职百日时77%的纪录。尽管拜登一再呼吁美国社会团结应对美国当前的种种问题,但无论是为“美国人民纾困”的1.9万亿新冠救济计划,还是打着“为中产阶级和劳工阶层服务”旗号推出的2.3万亿美元大规模基础设施更新计划,都在国会遭遇共和党的杯葛。国会山上无休止的政治内斗、持续加剧的民意对立,都是美国“分裂症”加剧的表征。
重重乱象也暴露了美国的“空心症”。 事实上,近年来美国人权问题频发、社会动荡加剧,都与作为美国社会支柱的中产阶级“空心化”和美国自身产业“空心化”有密切联系。中产阶级空前萎缩、贫富差距加大撼动着社会稳定,一些政客操弄民怨、并借以攫取权力之后,不但没有遏制这种趋势,反而制定政策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困境。尽管拜登提出了大规模基建计划、“买美国货”等政策措施,但解决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的产业回流不可能一蹴而就。拜登政府调整“供应链”、构建“供应链联盟”的做法,难以解决美国经济与产业长期存在的固有问题,即美国已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只是凭借科技与金融在世界经济中占据关键地位。不过,科技和金融等行业难以吸纳大量就业的弱点,也难以为重振美国中产阶级提供助力。
从这个角度看,拜登团队高调宣扬此次欧洲行的成果,更像是急于寻找一块掩盖白宫无力推动国内议程的遮羞布。面对此情此景,“一屋不扫”的美国政客们,又哪里来的底气对他国事务指手画脚?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所说,“美国自己生了病,还要装成医生,给别人把脉开药,讳疾忌医的结局往往是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救。”(聂舒翼)
来源: 海外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