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记忆|文人“票戏”那些事

记忆|文人“票戏”那些事

发布时间:2023-06-26 18:28:31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723    

欧阳予倩

文人的主业当然是砚田笔耕,而在煮字烹文之余,他们往往乐意粉墨登台,衣冠优孟。有道是“隔行如隔山”,文人“票”戏,难免会“画虎类犬”,出点洋相,但毕竟是雪泥鸿爪,片光吉羽,往往为文坛梨园留下弥足珍贵的逸闻雅韵。

《潘金莲》剧照

欧阳予倩

“中国现代戏剧之父”欧阳予倩(1889—1962),一生创作话剧戏曲剧本有百部之多。他早年曾自学京剧青衣,与梅兰芳齐名。1912年,他和后来被称为“中国电影之父”的郑正秋(1889—1935)合演《潘金莲》,他演潘金莲,郑演武松。也真凑巧,他们两位都是高度近视眼,上台时自然只能脱下眼镜,否则“潘金莲”和“武二爷”架着眼镜出场,岂不贻笑大方。由于谙熟舞台,彼此根据步伐和声音来判定对方位置,倒也配合默契,连演多场平安无事。谁知有一天,当“武松”手刃“潘金莲”时,郑手中的刀不慎脱手,在台上寻摸不得。而此时欧阳尚不知情,还在一面挣扎一面高喊:“叔叔,我能死在你的手中,也是心甘情愿的呀!”却听得郑低声相告:“糟了,刀勿见哉!”于是,“潘金莲”赶紧一起帮“武松”寻找那把取她性命的刀。谢天谢地,刀终于被“潘金莲”找到了,她就高声喊叫:“叔叔,刀在这里,你为何不杀奴家呢?……”简直就像一出荒诞剧。然而,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还以为这是剧中的噱头呢!

上世纪的抗战期间,郭沫若(1892—1978)创作的话剧《棠棣之花》在“陪都”重庆上演,主要演员有江村、舒绣文、张瑞芳等,均为一时之选。剧中的第五幕,需要有一位演员扮演既不露脸、又无台词的“死尸”躺在舞台上。出人意料的是,郭沫若竟自告奋勇担任这个角色。在整整半个多小时中,他直挺挺地躺在台上纹丝不动,神情专注,态度严肃。有人以为,当时国难临头,生活艰难,郭沫若这样做是为了过过戏瘾。其实不然,他此举的目的让人大跌眼镜——是为了亲自体察演出效果。

张恨水(1895—1967)是安徽潜山人,与“京剧鼻祖”程长庚和武生泰斗杨小楼是同乡。作为京剧票友,张恨水不仅能拉京胡,而且经常“票戏”。1933年,他为一位报界同行的母亲祝寿,客串《乌龙院》中的配角张文远。由于张恨水的名气很响,那天的戏单为了招徕观众,将戏份很少的张恨水的大名用大字置于中间,而主演宋江和阎婆惜的生旦名字反偏居一隅。最妙的是,当演到“宋江”说出张文远的名字试探“阎婆惜”时,“阎婆惜”临场抓“哏”,故意打岔:“张心远(张恨水原名)是谁呀?”“宋江”说:“乃是我的徒弟。”“阎婆惜”又问:“我听说你的徒弟是有名的小说家,你怎么没名啊?”“宋江”答得妙极:“有道是有状元徒弟、无状元师父啊!”顿时引来大笑。第二天报纸还将这个插科打诨的细节用大字放在报端。

在民国文人中,老舍(1899—1966)可算“票戏”的行家里手,尤其爱登台表演相声。抗战期间,在武汉,他把脸涂白,把头发梳成“朝天锥”,与著名滑稽大鼓演员“山药蛋”演过双簧;在重庆,他和相声演员“小地梨”演过相声。有一次在晚会上,老舍毛遂自荐,与梁实秋(1903—1987)垫一段对口相声。梁先生面嫩胆小,不敢接戏。老舍就对他面授表演相声要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永远不许笑,而且要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用干净利落的口齿,在说到紧要处,使出全部气力,斩钉截铁一般迸出一句俏皮话,则全场必定爆出一片彩声……”演出时,老舍作为逗哏,按老相声的章法,用扇骨打了捧哏梁实秋的前额;梁猝不及防,被打落眼镜,幸好急中生智,赶紧伸手接住眼镜,还顺便做了个亮相状,于是,这个“出洋相”的动作,变成了“绝活”,得了个满堂彩。而令这两位文豪大惊失色的是,观众感到还不过瘾,竟然大喊:再来一个!……(潘志豪)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票戏     文人     记忆    
上一篇:苔藓怎么养 下一篇:掌握了这几个技巧,你会发现iPhone自带输入法比搜狗还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