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看懂这三大招,“秒杀”行测逻辑填空题,受益匪浅(建议收藏)

看懂这三大招,“秒杀”行测逻辑填空题,受益匪浅(建议收藏)

发布时间:2023-06-26 01:13:16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178    

行测言语理解秒杀技巧

逻辑填空是我行测准备的重点之一,因为我知道,这一块如果能找到窍门,会比较稳定地能拿高分(相比于常识和数量关系)。经过大量真题练习,考前自己逻辑填空的正确率终于维持在90%左右。

接下来让我为大家说明如何快速破解逻辑填空。

行测言语理解秒杀技巧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涉及逻辑填空部分是这样写的:

行测言语理解秒杀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加粗部分是与逻辑填空相关的,概括来说就是,在逻辑填空的做题过程中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文段的含义,利用材料原意来选出合适的词。

后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是要根据文段的逻辑来选词,这便是逻辑填空不叫“选词填空”,而叫“逻辑填空”的原因。(真题做多了你也会有这种感觉)

所以,有的同学在做题过程中发现虽然选的词读起来很通顺,但就是错了,这便是缺乏对文段逻辑的把握。

那么,只要把握住文段逻辑就能做对?非也。你还可能遇到这两个问题:一是有的词语或成语不认识,二是词语或成语都认识,但几个词意思相近,很难区分。

所以,这篇文章就是要帮助你解决三个问题,他们分别对应了三把钥匙。

(图中的“目标”是指目标词的轮廓,包含了用词搭配、词义侧重、感情色彩、程度轻重四个方面)

直接上解题思路:

以逻辑提示和文段主旨为线索,确定空格处的用词搭配/词义侧重/感情色彩/程度轻重,运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选项。


接下来,分成线索篇和目标篇进行说明。

(一)线索篇

1.逻辑提示

逻辑提示指的是文段中具有提示作用的词/句,一般在空格的前后就能找到对应该空格的提示。大部分逻辑填空题通过找逻辑提示就能选出正确选项。

例1(2018国考21题)

这个空格后面跟着“否则会使人反应迟钝”'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会使......',这两处就是逻辑提示,说明空格处应该填的是“长时间大强度运动”的反义。

'因人而异'和'循序渐进'和文段关系不大,排除。剩下的“张弛有道”和“适可而止”中,“张弛有道”的对立面是过张或过弛,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仅指“过张”一方面,两面对一面,排除。而适可而止的对立面是不停止,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相符,故选C。

例2(2018国考22题)

观察空格处所在的句子就会发现,空格与“急于进入市场大潮”是并列关系,意思相近,“急于进入市场大潮”就是空格的提示。

看选项,B项指用不正当手段捞取名誉,文段不涉及“捞取名誉”,排除。C项“好高骛远”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与文意无关,排除。

剩下的两项“随波逐流”和“人云亦云”都有缺乏主见的意思,能够和“急于进入市场大潮”构成对应,当时我想的是,“大潮”与“随波逐流”形象更为贴切,所以选A。(但后面看答案,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入手,“人云亦云”是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强调“说”,而进入市场是一个动作,所以排除D)

所以,找到逻辑提示,根据逻辑提示选词,是逻辑填空最基本的做题思路。

2.文段主旨

前文说到,大部分题目通过找逻辑提示就能解决,但有些难题还要求我们借助文段主旨来确定选项。而这种题就是高手与小白拉开分数差距的地方。

例3(2018国考29题)

开始分析,这道题的第一个空,大家通过动词的程度和感情色彩,可以轻易排除C干扰和D支配(如果你现在排除不了也没关系,这里的重点不是第一空。先往下阅读,后文会有程度轻重和感情色彩的知识点,看完再回来做第一空就好了。)

那么剩下第二空,就会在“危险”和“出格”之间纠结,然后有的同学看到前面的“情绪失控”,再看到前面“破坏性后果”,果断选了A。然后就错了。

这道题难就难在对文段主旨的把握,其实通读文段,你就会发现文段主旨是中性色彩的,不褒不贬。

所以第二个空格的地方,也应当填一个中性词,所以选“出格”而非“危险”。

例4(2018国考36题)

这道题的正确率只有36%。

第一个空,'陌生感逐渐____'对应了前面的“颇为熟悉”,'颇为熟悉'指很熟悉,而A项的“淡化”程度过轻,排除。第二个空,C项艺术性与文意无关,排除。

那么就只剩下B和D了,“一帆风顺”和“尽善尽美”填进第三个空都很顺口,这道题选错的同学往往就是选了“尽善尽美”。那么,为什么不能选“尽善尽美”呢?

仔细比较,“并非一帆风顺”指的是客观上存在困难,'并非尽善尽美'指的是主观上自己没做好,存在缺陷。回看文段主旨,讲的是“西方观众对功夫片熟悉”这种外部的客观因素影响了作品的传播,显然,根据文段主旨,第三空应选“一帆风顺”。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逻辑提示和文段主旨都是选出正确选项的重要线索,要做好逻辑填空题,就要找准这两条线索。那么,线索找到后一般会给我们哪几方面的选词引导呢,请往下看,目标篇!

(二)目标篇

1.用词搭配

在我们日常的语言中,有许多固定的词语搭配习惯。从用词搭配入手,就是通过前后的提示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等)来排除明显搭配不当、不符合用词习惯的选项。比如下面这道题。

例5(2018国考37题)

首先看第一个空,世界经济搭配“恶化”?明显不对,排除D。再看第二个空,“放缓”指速度放慢,与'刺激'无法搭配,排除。

最后一个空,”资金约束日益____“,在'紧张'和'严重'中选一个,初看好像是选”紧张“更顺口,因为在生活中经常能听到”资金紧张“这个短语嘛。但细读就会发现,前面是”资金约束“,而非”资金“,所以搭配约束,应该是”严重“更为合适。

2.词义侧重

从空格处的词义侧重入手,就是指词语的词义强调点是否符合逻辑提示。直接看例题~

例6(2018国考27题)

第一个空,”暗藏“、”隐藏“、”埋藏“、”潜藏“感觉都可以,直接看第二个空。

第二个空的逻辑提示是后面的”成为...领军力量“,强调的是领先的状态,可以迅速排除A和C。剩下”捷足先登“和”独占鳌头“都有领先的意思,但是仔细分辨会发现,”独占鳌头“的词义侧重于独自占领首位、获得第一,但”领军力量“只是强调领先,根据文意,任何国家拥有射电望远镜都能成为领军力量,领军力量指的是很多的领先者,而非仅有一个第一名。所以应当选”捷足先登“,侧重于领先。

3.感情色彩

从空格处的感情色彩入手,很容易理解,就是通过逻辑提示和文段主旨得出空格处应该填褒义、贬义还是中性词。前文的例3(2018国考29题)已经体现了这一点。

第一个空,根据后文的”指导“是中性词,得出第一个空也应该是中性词,所以排除了”干扰“。

第二个空,根据文段主旨,选择中性词”出格“,因为前文已经详细解释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4.程度轻重

空格处的程度轻重取决于句子前后是递进关系还是并列关系,一般都有提示词告诉你是什么关系。例子仍旧是2018国考29题:

第一个空的前后,是关联词组”不仅......还会.....“,也就说明空格处的词的程度要比”指导“弱,所以”支配“比”指导“程度还重,肯定不能选,排除D选项。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根据文段逻辑选出正确选项的详细讲解,那么接下来,还有另外两个问题也很重要,可以说是做好逻辑填空的基本功。

办法很简单,就是背诵。但背诵也讲究方法,有好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在这里,就要开始放大招了。我抓取了目前所有能收集到的行测试卷,把里面的逻辑填空题筛选出来,将选项中的成语在真题中出现的频次用数据分析的工具做了统计。

不过,因为工作量太大,所以肝了一周。所幸这份完全基于真题进行统计的高频词汇表终于出来了。词汇表里包含了所有出现超过5次的高频词,大概300个左右。

背完之后我不能保证大家所有选项的词语都认识,毕竟有可能考从没出现过的新词,但我能保证,你不会的,绝大部分人都不会。

有的同学在做题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种困惑,选项里的几个词意思很接近,虽然知道大概意思,但觉得选哪个都可以,在纠结中选错了选项。

比如下面这两组词:

①一蹴而就、一挥而就、一步登天、唾手可得
②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安之若素

我相信大部分同学都无法一眼区分出同一组中各个词的区别。而在考场上,考生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也容易语感失灵,觉得选哪个填进文段都觉得通顺。因此易混成语也是备考期间必须跨过的坎。

那么,我们该如何突破呢?方法无他,只有积累。当初我的备考方法就是把经常一起在题目选项中出现的成语放在一起辨析。

举两个例子:

第一组:一蹴而就、一挥而就、一朝一夕、一步登天、唾手可得

辨析: 一蹴而就: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强调时间短,过程短,修饰事情本身,侧重于事情的过程,而非修饰做事的人) 一挥而就: 是说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一朝一夕: 你的病是由于先天不足,而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作为名词,很短的时间) 一步登天: 指某些事物一下子提高到很高的程度,常用以讽刺人突得高位 唾手可得: 比喻极容易得到。

真题对应:

(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6题)
怀特海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可见,好想法的产生不是 的。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心所欲
B.轻而易举
C.一蹴而就
D.信手拈来
答:C。
(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5题)
一般而言,一幅大画不可能 ,艺术家应该有一段时间收集资料、深入实地、写生采风,进而精心 、反复 ,甚至数易其稿,从而成就一件佳作。
A.一蹴而就 准备 修改
B.一挥而就 构思 推敲
C.一气呵成 设计 研讨
D.唾手可得 筹划 揣摩

答:B。
(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3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 ,都离不开 、 的艰苦奋斗。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一蹴而就,百废待兴,不屈不挠
B.唾手可得,筚路蓝缕,手胼足胝
C.易如反掌,一穷二白,卓尔不凡
D.一步登天,峰回路转,坚忍不拔
答:B。

第二组: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此消彼长

辨析: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形容一系列的事物或事件出现,事情“多”) 屡见不鲜: 屡次看到不觉得新鲜,强调多次看到和不新鲜。PS:没有多次出现的事物也可以屡次看到 此消彼长: 是这个上升,那个下降的意思

真题对应:

(2012年915联考《行测》真题(新疆/福建/重庆/河南)第32题)
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各种公益组织和项目 ,在运行中却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爱心捐赠是否基于自愿?项目运作是否足够规范?信息披露是否透明专业?这些无不在 着大大小小的公益慈善组织。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屡见不鲜 质问
B.司空见惯 考验
C.层出不穷 拷问
D.不断涌现 质疑
答案:C。横线处强调公益组织和项目的“多”“不断出现”,所以搭配“层出不穷”而非“屡见不鲜”。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B类)第73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巨变,各种各样的思潮也 。这些社会思潮与社会的变迁有怎样的纠结,其间是否有 可寻,各种思潮是否有共识可以分享?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层出不穷 踪影
B.各有所长 来源
C.来势汹汹 答案
D.此消彼长 脉络
答案:D。思潮一般与此起彼伏或此消彼长搭配。

写在最后,本文主要是从三大问题入手阐述了逻辑填空题应当如何突破,当你拥有了根据文段逻辑进行选词的思维、扎实的词汇基础、辨析易混词的能力,那么逻辑填空将不再是行测的拦路虎,而是你领先于其他考生的垫脚石。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三大招     行测     填空题    
上一篇:智能锁如何安装,安装注意什么? 下一篇:问:公司给个人开发票抬头需要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