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恶道不能甚 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 好善道不能甚 则百姓之亲之也
发布时间:2023-06-23 03:45:43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651
第二节 勇
勇者不惧死,见义勇为,大义必有大勇。伸张正义,锄暴安良,救困扶危,非勇不可。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庸》
智、仁、勇是天下人公认的美德。勇生于义,无义则无勇,无勇是懦夫,无济于世。义者无私,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方可有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论语》
孔子曰:“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则百姓之亲之也,亦不能甚。”《说苑》
私怒不可有,公怒决不可无。陈确《治怒》
人的勇敢在于见到国家危难能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人的勇敢来自于疾恶如仇。不能相当憎恨邪恶,就不能相当喜欢美善,不能相当喜欢美善,老百姓就不能相当亲近他。做人要忍让,为自己的私事不可愤怒;但公事公利不可漠不关心,侵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可忍让,要有义愤。勇生于义愤。
勇在不惧
成事在大胆。《宋史.韩琦》
举事决断,是以知其勇也;《说苑》
勇在大胆,勇在决断。举事大胆决断者为勇,勇者无畏惧。懦弱者不足以成事,举事缩手缩脚,前怕狼后怕虎,优柔寡断,是无勇的表现,不但一事无成,有时还能引来灾难,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
临难必勇,见义忘生。萧衍《凡百箴》
勇者无所畏惧,不畏强暴,不怕凶险。死乃人之所共惧;死且不惧,方为勇。勇士时刻不忘为正义丧失自己的头颅。遭遇危难一定要勇敢,见到正义忘记自己的生命危险。
荀子将勇敢分为上中下三个档次,
有上勇者,有中勇者,有下勇者。天下有中,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荀子》
何为上勇?天下有中正之道,敢挺身而出捍卫人间正道;古代圣王传下来的大道,敢于传播它的核心精神;上面不遵循乱世君王的败政,下面不沿袭乱世败亡的民风。视人以仁义为准绳,仁之所在,虽贫贱视若富贵;仁之所无,虽富贵犹如贫贱。天下人知道我,则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与天下人同甘共苦;天下人不了解我,巍然立于天地之间,无所畏惧者,是上勇。
上勇者,欲申大义于天下。邦有道则仕进,邦无道则退隐。不做昏君暴君的鹰犬,不与奸邪的人沆瀣一气。
上勇即大勇。大勇的人还应具备什么样素质?
能忍私者为大勇。
难胜莫如己私。学者能克之,非大勇乎?《二程粹言》
未能无欲,欲不行焉之谓大勇,未能无惑,惑不苟解之谓大智。物不苟应,务尽其心之谓大仁。人而不仁,则道义息。《知言》
孔子曰:“勇而好同,必胜”《荀子》
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的私欲。好学的人能战胜,不也是大勇吗?人不可能无私欲,对于己身私欲不能使其横恣就是大勇;有疑惑而不对它胡乱解释,就是大智;对万物不随便应付,一定要对他们竭尽心力去关怀爱护,才是大仁。人而无仁,道义也就失掉了。勇敢而能团结众人,集众人之力必定无敌于天下。
大勇不是匹夫之勇。大勇者,有超人的胆魄。
大勇者不妄死。
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孟子》
勇不虚死,节不苟立。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
作无谓的牺牲不是勇,人要死得有价值。人皆有一死,为国家为人民而死,其死重于泰山。
何为中勇?
礼恭而意俭,大齐信焉,而轻货财;贤者敢推而尚之,不肖者敢援而废之:是中勇也。《荀子》
中勇者,待人恭敬有礼,能控制情绪,向大信看齐,轻视财货。同僚或下属比自己贤能,敢推举他们居己之上;无德无能的上司,敢于将他拉下来而废除掉。
何为下勇?
轻身而重货,恬祸而广解苟免,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期胜人为意:是下勇也。《荀子》
下勇者,轻身好斗而重财货,易被人收买为死士。尚能处灾祸而不乱,但心存侥幸,一心想通过不正当手段免除灾祸,不关心是非屈直,一心只想胜过他人。
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颜氏家训》
对父母确实孝顺的人受到伤害,履行仁义而得罪人,丧失自己的生命而保全家人,泯灭自己的身躯而救国,这样,君子不责备他们。无端涉足危险的境地,去染指能引起祸难的事情,因贪欲而伤害自己的身体,因小人的坏话而丧失生命,这些都是君子所痛惜的。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