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赫赫有名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究竟是哪些人
发布时间:2023-06-22 18:23:47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635
翻阅早期的历史文献,“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指代用语和专有名词。但是,许多人其实搞不清“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究竟是怎么回事,包括哪些人。今天,小编就查阅资料给大家普及一下。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历史上的一个亲共产国际的党内小集团,立场比较左倾。这个集团内的29名中共党员,以自己因留学苏联而掌握纯正的“马列主义”为资本,批评国内党的革命实践,其领袖王明也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掌控了中共的最高领导权。
上个世纪20年代,孙中山经过多次革命失败后,立场逐渐转变,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正式向苏联靠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莫斯科中山大学于1925年秋在苏联建立。学校的招生的对象是包括国党人、共党人在内的中国学生。可以说,中山大学是为当时国共合作的中国大革命培养政治理论骨干的特殊学校。
从1925年开始,到1929年,每年都有一批由国内辗转赶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学生。在那几年里,莫斯科成为当时中国的革命精英荟萃的地方。尽管1927年7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声明,“取缔”中山大学,并与之断绝一切关系。1930年夏,莫斯科中山大学宣布解散。但是,中山大学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却是相当深远的,其中“28个半布尔什维克”就是在中山大学诞生的。
根据史学界普遍的说法,“28个半布尔什维克”是在1929年夏召开的中山大学“十天大会”上诞生的。他们后来大都成为了我党早期的领导人,其领头者就是王明。他以“真正的布尔什维克”自居,将一批学生拉拢在自己周围。 1929年夏,中山大学召开了学期总结。总结报告争议很大,导致会议一直开了10天,史称“十天大会”。最后用举手表决的方法对报告加以表决。结果大多数学生反对这个报告,只有29个人支持,其中的徐以新因为年纪小、个子低、态度也不坚定,还只是个团员,被称为“半个”。从此,人们便把他们称为“28个半布尔什维克”。
由于资料缺失,这29个人的名单并不确定,按史学界比较通行的说法,“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是指以下29个人:陈绍禹(王明)、秦邦宪(博古)、张闻天(洛甫)、王稼祥、盛忠亮、沈泽民、陈昌浩、张琴秋、何子述、何克全(凯丰)、杨尚昆、夏曦、孟庆树、王保礼、王盛荣、王云程、朱阿根、朱自舜、孙济民、杜作祥、宋潘民、陈原道、李竹声、李元杰、汪盛荻、肖特甫、殷鉴、袁家镛、徐以新。
“28个半布尔什维克”中有女性4人,即孟庆树、张琴秋、朱自舜、杜作祥。沈泽民和张琴秋当时已是夫妻,沈泽民去世后,与沈泽民同为“28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的陈昌浩又成为了张琴秋的第二任丈夫;孟庆树则是王明当时追求的对象,回国后不久也结成了夫妻。“28个半布尔什维克”归国以后,其结局大不相同,有的成了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有的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有的成了变节者,有的则默默无闻,还有个别人下落不明。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