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极端描写的背后,是对人性的极大肯定
发布时间:2023-06-22 01:14:30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588
文|黏黏书怪
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最独特和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始终围绕着“性”,尤其是他短暂生命中的最后一部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更是被认定为“有伤风化”,一度被封禁了三十年之久。
如今,一百年过去了,随着思想的开化和对艺术的宽容,当我们再次拿起这部小说,不禁会发现,这简直是一部无与伦比的著作,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
其中关于“性描写”的部分是那样自然,和谐,不会引起读者哪怕一丝一毫的邪恶念头。那并非为“性”而“性”,而是人类最原始,最自然,最本能,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故事发生在一战期间,在战争的摧残下,克利福德的下半身将永远瘫痪,虽然他继承了父亲男爵的爵位,可他已然变成了废人。
终日与轮椅为伴的克利福德开始将精力用在了描写庸俗小说上,因此赢得了极大的名声,在此期间,她的妻子,我们可爱的女主人公康妮,一直陪伴着她可怜的丈夫。
克利福德代表着英国的上层社会,在作者眼中,他们虚伪,空洞,傲慢,所以即使克利福德没有身患残疾,他和康妮的感情一样会出问题。
康妮代表着上层阶级的反叛者,一个逐渐认识到上层社会本质,并逐渐心生逃离的新女性。
康妮对“性”有着朦胧的向往,她在婚前曾有过一个德国情人,但那只是一次糟糕的“性体验”,婚后的克利福德又是一个对“性”不感兴趣的人,认为其可有可无,柏拉图式的爱情才是长久关系的关键。至于婚后的第一个情人,也仅仅是床笫之欢而已。
康妮在寻找“性”,这里的“性”从来不是单纯的欲望,作者用细腻的情感,优美的文字,表现出康妮对真实且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
他们的庄园——拉格比,是一座牢笼,这里的生活枯燥,乏味,看似有条不紊,实则死气沉沉,这里毫无生气,毫无热情,庄严的背后是死一般的沉寂。
这里虽然门庭若市,宾客往来不绝,但依然无法掩盖其腐烂的根源。
克利福德的朋友们经常在这里讨论他们所谓的精神世界,认为俗世是低级的,精神才是不朽的。他们对爱情,对“性”都采取一种暧昧的状态,私下里声色犬马,一旦侃侃而谈时,便将其定义为肮脏的原始行为。
康妮渐渐意识到这种言论的虚伪,人都是活在俗世中的,又怎么能说俗世是低级的呢?
此时的康妮陷入了迷茫,他尽力照顾着克利福德,却对他愈发厌烦,这些和克利福德的“性无能”都没有太大的联系,她之所以讨厌她可怜的丈夫,是因为那是一具毫无生气,但又傲慢无礼,毫无同情心可言的行尸走肉。
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她知道,眼前的一切,不是她想要的,她想做的只有逃离。一有机会,她就会跑到林子里去,有时仅仅是发呆,也宁愿在林子里发呆。
直到她遇见梅勒斯,两人在身体上互相慰藉,精神上互相依恋,两人接触得越多,她越能感受到生活的热情。她越是渴望见到梅勒斯,越是讨厌克利福德。
什么男爵夫人,什么上层社会,在真正的生活面前,这些虚伪的字眼看起来极其可笑。多少人为了一个头衔,为了融入某个圈子,牺牲掉了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人性,到最后换来的不过是死气沉沉的生活,和强作体面的虚荣。
康妮不要这些,她只要真正的,富有热情的生活。哪怕梅勒斯是他丈夫的仆人,是一个猎场看守人,哪怕遭人非议,去过贫苦的生活,哪怕从男爵夫人变成社会最底层,都不能阻止康妮对真正生活的向往。
因为康妮意识到,真正能杀死人的,是空虚。
这部小说之所以能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是因为作者赋予了康妮追逐美好的勇气,她敢于跳出“上层社会”,意识到她所在阶层的虚伪和空洞,并毅然决然地与之决裂。
它真正被封禁的原因,也从来不是什么有伤风化,而是劳伦斯对英国上层阶级的无情批判,一个贵妇,宁愿嫁给仆人,也不要再做男爵夫人,这种赤裸裸的讽刺才是它被封禁的真正原因。
“性”是人的本能,对美好事物的追逐亦然。作者向往的,绝不是单纯的发泄欲望或柏拉图式的幻想,而是有着真实触感的生活。
那带着霉味的潮湿空气,那用草垫铺成的床榻,那锈迹斑斑的铁栏杆,这一切都不如拉格比庄严体面,但却是有触感的,能给人留下肌肤记忆的才是真实的生活。
海子说:“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人活着不能没有钱,但只为钱活着便不再是人。小说中的克利福德便是这样的,一个只为追名逐利,活在虚幻名利中的可怜人。在康妮看来,他精神上的残疾远比他身体上的残疾更加可悲。
克利福德曾对康妮说,去怀一个孩子吧,和一个你认为体面的人,他会对这个孩子视如己出。
这似乎是对康妮的宽容,而实际上,他在物化康妮,把她当做生孩子的机器。
自从克利福德开始经营实业后,康妮就更加厌恶他了。
他将物质看做生命中的一切,权利,金钱,荣耀,这些构成了一个残疾人的全部虚荣,只有这些才能填补一个残疾人所有的心灵创伤。
当一个人只为物质而活时,他就已经死了。人类创造了金钱,最后却成为金钱的奴隶。人们追求成功,最后却卖身给成功。
克利福德是被机器文明腐蚀的典型代表,他以为自己是伟岸的,实际上是渺小的。他伟岸的只有他从父辈继承来的庄园,而他渺小的是他的人格,那毫无人性的人格。
作者毫不掩饰对克利福德的厌恶,和对康妮及梅勒斯的喜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的主题,即对工业文明所构建的社会的鄙视和对自然美好的强烈向往。
如果“性”只是“性”,那这部小说就永远不会被解封,更不会被文学史铭记。
以梅勒斯为例,他那讨人厌的妻子,那个欲望的奴隶。
他的妻子根本不知道何为爱情,只知道无休止地索取,以满足自己肉体的欲望。这是作者最痛恨的“性”,即为了发泄而发泄。
梅勒斯与康妮的“性”,逐步趋于完美,因“性”的融合从而达到爱的升华,因触感的真实,从而在情感上更加依赖对方。那是人类最自然的关系,最原始的本能,最真挚的情感。
在劳伦斯看来,真正的“性”,是柔情。正如康妮夸赞梅勒斯最大的优点就是柔情。
对伴侣的柔情,对世人的柔情,对万物的柔情,将自己全身心地,毫无保留地交付出去,这才是真正的“性”——人性。
劳伦斯对于现代工业的批判,对人性本能力量的崇拜,对美好而真挚生活的向往,以及哲学上的虚无主义,都集中在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上。
想要挣脱乏味和空虚,只有勇敢地爱与生活。追随内心,无关对错。那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人性最本能的欲望。
我为这篇文章的总结是:我将赋予我这短暂一生的唯有爱与真诚,当我年华老去时,那些还残存在我身上的触感,便是活过的全部意义。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