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駢」079
发布时间:2023-06-21 13:13:58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980
支駢(支骈),◆派生;分支。○[清][惲敬]《<大雲山房二集>序》:“道家、陰陽家支駢於《易》,法家、名家疏源於《春秋》。”○[清][惲敬]《姚江學案書後》一:“其後,及門更多支駢,互相矛盾。”
雲駢(云骈),◆1.傳說中仙人的車駕。○[南朝][梁][沈約]《華陽先生登樓不複下贈呈》詩:“雲駢不展地,仙居多麗譙。”○[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錄>敘》:“或為真人之友,或為天帝之賓,倏忽而龍駕來迎,參差而雲駢遐邁者,則[谷希]、[長里]、[青光]、[赤松]之例是也。”○《宋史‧樂志十五》:“雲駢萬里歸真室,上應泰階平。”◆2.祥雲聚集。○《宋史‧樂志十二》:“肅若其承,雲駢星曜。”
上駢(上骈),◆傳說中司生人類耳目之神。○《淮南子‧說林訓》:“[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高誘]注:“[上駢]、[桑林]皆神名。”
駢組(骈组),◆並列印綬。○[漢][蔡邕]《釋誨》:“連衡者六印磊落,合縱者駢組流離。”
駢族(骈族),◆謂一人獲罪,並誅其親族。○[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二》:“而[史弘肇]以不解之故,索劍相詬,尤可笑也。卒啟駢族之禍,悲夫!”
駢奏(骈奏),◆並排前進。○[漢][張衡]《舞賦》:“同服駢奏,合體齊聲。進退無差,若影追形。”
駢字(骈字),◆指兩字相連的詞語,也包括聯綿字。如“方圓”、“編導”、“積極”、“逶迤”等。○[清][康熙]年間編有《駢字類編》一書,收錄古籍中兩字相連的詞語,分屬於十三門,共二百四十卷。○[田北湖]《論文章源流》:“凡所纂紀,一若譜錄,能知駢字之用,庶得行文之方矣。”
駢誅(骈诛),◆一併誅戮。○[明][沈德符]《野獲編‧科場二‧閣試》:“至丙辰,而群龍無首,文壇喪氣,不至駢誅者幸耳。”○[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群盜並就捕駢誅,惟[齊大]終不能弋獲。”○[郭沫若]《虎符》第四幕:“[魏王]:唬!你是[朱亥]的女兒,我要駢誅他的九族!你們來,抓下去,大辟!”
駢指(骈指),◆見“駢拇枝指”。
駢植(骈植),◆並立。○[唐][柳宗元]《游黃溪記》:“祠之上,兩山牆立,丹碧之花葉駢植,與山升降。”
駢枝(骈枝),◆比喻多餘無用的東西。○《莊子‧駢拇》:“是故駢於足者,連無用之肉也。枝於手者,樹無用之指也。多方駢枝於五藏之情者,淫僻於仁義之行,而多方於聰明之用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麗辭》:“若斯重出,即對句之駢枝也。”○[唐][王勃]《四分律宗記序》:“芟夷疣贅,剪截駢枝。”○[傅尃]《次韻答今希並示約真》之四:“罪言橫議總駢枝,文字由來不療時。”○[朱自清]《民眾文學談》:“所以‘為民眾的文學’絕不是駢枝的文學,更不是第二流的文學。”參見“駢拇枝指”。
駢支(骈支),◆並列的分支。○[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二章第四節:“[商]朝奴隸主貴族組成的國家,像一個家族的擴大,或者說,像由許多家族的駢支所構成的統治網。”
駢斬(骈斩),◆一併斬首。○[明][沈德符]《野獲編‧兵部‧武弁報恩》:“蓋[玉]與[張文冕]等,俱[瑾]弟一用事羽翼,已駢斬於市久矣。”○《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群盜劫殺拒捕,歷有确據……駢斬庶當其罪。”
駢雜(骈杂),◆紛紜雜亂。○[宋][王讜]《唐語林‧文學》:“[韓晉公]治《左氏》,為[浙江]東西道制節,屬[淮寧]叛亂,發戎遣饋,案籍駢雜,而未嘗廢卷。”○《剪燈新話‧富貴發跡司志》:“是夜,東西兩廡,左右諸曹,皆燈燭熒煌,人物駢雜。”
駢鬱(骈郁),◆繁密茂盛。○《太平廣記》卷九七引[唐][皇甫枚]《三水小牘‧從諫》:“後岡上喬木駢鬱,巨石砥平。”
駢語(骈语),◆四六對偶的語言。○[明][沈德符]《野獲編‧禨祥‧雷震陵碑》:“雷震[長陵]碑,上命重建,時內臣督工竣事,敘薦閣部,科道諸臣皆用駢語,如憲臣勘功臚列無異,識者已駭其僭矣。”○《明史‧閹黨傳‧閻鳴泰》:“凡疏詞揄揚,一如頌聖,稱以‘[堯]天帝德,至聖至神’。而閣臣輒以駢語褒答。”○[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五篇:“惟于文辭,乃大有增刪,幾乎改觀,除去惡詩,增益駢語;描寫亦愈入細微。”
駢翼(骈翼),◆猶比翼。○[元][戴表元]《義蜂行》:“須臾駢翼致雋永,戢戢不翅輸牛車。”
駢邑(骈邑),◆1.古地名。在今[山東省][臨胊縣]。○《論語‧憲問》:“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楊伯峻]注:“[駢邑],地名。○[阮元]曾得伯爵彝,說是[乾隆]五十六年出於[山東][臨胊縣][柳山寨]。他在《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裏說,[柳山寨]有古城的城基,即[春秋]的[駢邑]。”○《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回:“[桓公]以[管仲]功高,乃奪大夫[伯氏]之[駢邑]三百戶,以益其封焉。”○[清][趙翼]《石刻諸葛忠武侯像歌》:“奪來[駢邑]人忘怨,茇後甘棠地繫思。”◆2.指相鄰的邑縣。○[唐][皮日休]《霍山賦》序:“六年,至[壽]之駢邑曰[霍山]。山,故岳也,邑贅于趾。”
駢演(骈演),◆同臺演出。○[清][余懷]《板橋雜記‧麗品》:“於牛女渡河之明夕,大集諸姬於[方密之]僑居水閣,四方賢豪,車騎盈閭巷,梨園子弟三班駢演。”
駢衍(骈衍),◆相連貌。○《文選‧揚雄<羽獵賦>》:“鮮扁陸離,駢衍佖路。”○[劉良]注:“駢衍,壘壁相連貌。”
駢興錯出(骈兴错出),◆謂不斷涌現。○[明][宋濂]《送王文冏序》:“上既立太學,以育才俊士,六七年間,奇能足用之人,駢興錯出,布列乎內外,為政咸有可稱。”
駢脅(骈胁),◆1.《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杜預]注:“駢脅,合幹。”○《史記‧管蔡世家》:“[共公]十六年,初,[晉]公子[重耳]其亡過[曹],[曹]君無禮,欲觀其駢脅。”○[裴駰]集解引[韋昭]曰:“駢者,并幹也。”○[宋][孫奕]《履齋示兒編‧事同》:“[晉文]駢脅,[張儀]亦駢脅。”◆2.肋骨緊密連接為一,是一種生理上的畸形。○《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杜預]注:“駢脅,合幹。”○《史記‧管蔡世家》:“[共公]十六年,初,[晉]公子[重耳]其亡過[曹],[曹]君無禮,欲觀其駢脅。”○[裴駰]集解引[韋昭]曰:“駢者,并幹也。”○[宋][孫奕]《履齋示兒編‧事同》:“[晉文]駢脅,[張儀]亦駢脅。”◆3.肌肉健壯,不顯肋骨。○《史記‧商君列傳》:“多力而駢脅者為驂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車而趨。”○[明][高啟]《擬唐平蜀露布》:“駢脅者盡操闟戟,蓬頭者皆垂縵胡。”○[嚴復]《原強》:“[孔][孟]二子皆有魁桀之姿,彼古之[希臘]、[羅馬]人亦知之……而[柏拉圖]乃以駢脅著號。”
駢文(骈文),◆文體名。指用駢體寫成的文章,別於散文而言。起源於[漢][魏]。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易於諷誦。迨[南北朝],專尚駢儷,以藻繪相飾,文格遂趨卑靡。○[唐]代以來,有以四字六字相間定句者,稱四六文,即駢文的一種。○[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十章第二節:“[南北朝]時期,駢文盛行。這種文體講求對偶和聲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詞藻,意少詞多,在表達思想內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駢田(骈田),◆1.聚會;連屬。形容多。○《文選‧張衡<西京賦>》:“麀鹿麌麌,駢田偪仄。”○[薛綜]注:“駢田偪仄,聚會之意。”○[劉良]注:“駢,謂駢列於田,以相偪側。”○《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離背別趣,駢田胥附。”○[呂向]注:“駢填,多貌。”◆2.形容聲音宏大四布。○《文選‧馬融<長笛賦>》:“酆琅磊落,駢田磅唐。”○[李善]注:“眾聲宏大四布之貌。”
駢體文(骈体文),◆見“駢體”。
駢體(骈体),◆即駢文。○[清][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二:“為諸生時,好以駢體為經義。”亦作“駢體文”。○[清][方履籛]《書劉芙初編修駢體文集序》:“茲駢體文一卷,抒華千載,啟韻百家。”○[清][梅曾亮]《<管异之文集>書後》:“[曾亮]少好為駢體文。○[異之]曰:‘人有哀樂者,面也。今以玉冠之,雖美,失其面矣。此駢體之失也。’”參見“駢文”。
駢胎(骈胎),◆雙胞胎。○[金][元好問]《續夷堅志‧駢胎》:“[南齊][褚侍中][澄]《醫說‧論受形》有云:陰陽俱至,非男非女之身,積血散分,駢胎品胎之兆。如言化生,固有是理,不足為訝。”○[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四》:“案刳胸裂背,古有斯文,品體駢胎,近所恆睹。”
駢聳(骈耸),◆並列聳立。○[唐][裴潾]《前相國贊皇公早葺平泉山居賦四言詩十四首奉寄》之七:“二室峰連,四山駢聳。”
駢死(骈死),◆相比連而死。形容死者之多。○[唐][韓愈]《雜說》之四:“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明]徐渭《書擬上督府書》:“而遂為無敵之兵,永收萬全之利,不猶愈於駢死於賊人之手,而徼倖於屢北之間乎?”[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周生》:“但使賢夫人及千里之僕,駢死而不知其罪,不亦與刑律中分首從者,殊多憒憒耶?”
駢首就死(骈首就死),◆同“駢首就戮”。◆[清][陳田]《明詩紀事戊籤‧顧夢圭》:“況蜑戶腰紈入海,觸犯瘴霧,駢首就死,實可憫念。”○[清][昭槤]《嘯亭雜錄‧西域用兵始末》:“呼其壯丁出,以次斬戮,寂無一聲,駢首就死。”
駢首就繫(骈首就系),◆一併被拘禁。○[清][唐甄]《潛書‧遠諫》:“嫡庶諸子,駢首就繫;后嬪貴主,受辱於人。”亦作“駢首就逮”。○[清][宋學洙]《張文忠公遺事》:“翁以故相終老,未有顯過聞於天下,而使其子駢音就逮,脫不幸有傷霧露之疾。”
駢首(骈首),◆1.頭靠着頭,並排。○[唐][韓愈]《叉魚招張功曹》詩:“交頭疑湊餌,駢首類同條。”○[宋][歐陽修]《<歸田錄>序》:“當其驚風駭浪,卒然起於不測之淵,而蛟鱷黿鼉之怪,方駢首而闖伺,乃措身其間,以蹈必死之禍。”○[明][宋濂]《礱硿子碣》:“大疫起,比舍駢首臥,姻戚畏懦莫敢顧。”○[郭沫若]《東風集‧頌湛江》:“起重龍門駢首立,會看日夕走雷霆。”◆2.指兩個頭相連。○《宋史‧五行志二下》:“[嘉定]九年,[信州][玉山縣],羊生駢首。”◆3.“駢首就戮”的省稱。○[清][黃生]《義府‧流放竄殛》:“且使[鯀]果駢首,其子孫決不敢以之配天于南郊。”○[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五章:“其學節冠一世,位望至三公者,亦皆駢首闕下,若屠豬羊,天下之人,見權勢之不可恃也如彼。”
駢石(骈石),◆指兩兩並連之石。
駢盛(骈盛),◆駢接盛多。○[宋][吳自牧]《夢粱錄‧塌房》:“[杭城]之外城,南西東北各數十里,人煙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鋪席駢盛。”
駢生(骈生),◆並列而生。○[明][高啟]《送二賈君序》:“今人家有草木花實,駢生并秀者,猶傳以為瑞。”○[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崇國寺》:“寺內有番僧舍,其[曼殊]諸大士像:藍面豬首,肥而矬,遍身帶人頭,有十六足駢生者。”
駢然(骈然),◆接連貌。○[唐][劉禹錫]《送周魯儒赴舉引》:“初,邑中人聞有生來,而二千石客之,駢然來觀。”○[明][高啟]《送虛白上人序》:“近世之士大夫,趨於塗者駢然,議於廬者驩然,莫不惡約而願盈。”
駢駢(骈骈),◆1.繁盛貌。○[唐][歐陽詹]《回鸞賦》:“振振駢駢,殷殷闐闐。”○[宋][蘇洵]《張益州畫像記》:“公在西囿,草木駢駢。”◆2.聯綴並行貌。○[唐][李賀]《相勸酒》詩:“來[長安],車駢駢。”
駢偶(骈偶),◆指對偶。○《宋史‧歐陽修傳》:“[宋]興且百年,而文章體裁,猶仍[五季]餘習,鎪刻駢偶,淟涊弗振。”○[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五:“長歌短篇,操筆輒韻,有[魏武]樂府風,制詞質古,一洗駢偶之習。”○[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七‧會昌一品集》:“其《會昌一品制集》,駢偶之中,雄奇駿偉,與[陸宣公]上下。”○[朱自清]《古詩十九首釋》:“[東漢]文體,受辭賦的影響,不但趨向駢偶,並且趨向工切。”
駢門連室(骈门连室),◆形容為數眾多。○《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自[宋]道無章,王風陵替,竊官假號,駢門連室。”
駢門(骈门),◆一戶挨一戶。形容人多。○[唐][劉軻]《再上崔相公書》:“非紅粟腐帛,不及於邊,兵無襯甲之服,以赤肉冒流矢者,駢門皆是。”
駢馬(骈马),◆1.指二馬並駕的車。○《尚書大傳》卷一下:“古之帝王,必有命民。能敬長矜孤,取舍好讓者,命於其君,然後得乘飾車駢馬,衣文錦。”○[漢][劉向]《說苑‧修文》:“古者必有命民,命民能敬長憐孤,取舍好讓,居事力者,命於其君,命然後得乘飭輿駢馬。”◆2.二馬並行。○《後漢書‧董卓傳》:“乃駢馬交臂相加,笑語良久。”○[李賢]注:“駢,並也。”
駢羅(骈罗),◆駢比羅列。○[漢][王逸]《九思‧哀歲》:“群行兮上下,駢羅兮列陳。”○[南朝][宋][鮑照]《河清頌》:“景雲蔚嶽,秀星駢羅。”○[宋][司馬光]《樞密院開啟聖節道場排當散念作語》:“肴羞交錯,笙磬駢羅。”○[清][鄒容]《革命軍》第二章:“至若於各行省中,擇其人物之駢羅,土產之豐阜,山川之險要者,命將軍都統之,而[漢]人不得居其職。”
駢鄰(骈邻),◆亦作“駢憐”。◆猶比鄰。○《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柏至],以駢憐從起[昌邑]。”○[司馬貞]索隱:“憐、鄰聲相近。駢鄰,猶比鄰也。”一說,謂並兩騎為軍翼。○《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柏至][靖侯][許盎],以駢鄰從起[昌邑]。”○[顏師古]注:“二馬曰駢。駢鄰,謂並兩騎為軍翼也。”
駢列(骈列),◆駢比排列。○[唐][柳宗元]《招海賈文》:“黑齒棧齴鱗文肌,三角駢列兮耳離披。”○[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閩游日記前》:“時旭日將中,萬峰若引鏡照面,回望上嶺,已不可睹,而下方眾岫駢列,無不獻形履下。”○[王先謙]《<續古文辭類纂>序‧例略》:“學者將欲杜歧趨,遵正軌,[姚氏]而外,取法[梅][曾]足矣。其餘諸家駢列,所得洪纖各不相掩。”○[郭沫若]《海濤集‧南昌之一夜》:“江岸上駢列着一些大戶人家,圍着很高的封火磚墻,一家家都關門閉戶。”
駢聯(骈联),◆重疊連接。○[明][陳子龍]《豫章行》:“偃蹇屈翠蓋,枝葉相駢聯。”
駢麗(骈丽),◆見“駢儷”。
駢立(骈立),◆並排而立。○[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辛亥游錄》:“山不甚高,松杉駢立,朿木棘衣。”
駢牢(骈牢),◆二牲;兩條牛。○《管子‧國准》:“存菹丘,立駢牢,以為民饒。”○[郭沫若]等集校:“[一多]案:《晉語》:‘子為我具特羊之饗。’[韋]注:‘凡牲一為特,二為牢。’近[胡厚宣]氏考《卜辭》,凡稱牢者皆謂二牛,與[韋]說合。余謂本書言‘駢牢’,‘駢’有‘二’義。一牢本有二牛,故牢一稱駢牢也。此亦[胡]說之一證。”
駢聚(骈聚),◆湊集;聚會。○[宋][蘇軾]《趙清獻公神道碑》:“公素號寬厚,[杭]之無賴子弟以此逆公,皆駢聚為惡。”○[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餘‧賢達高風》:“細民聞[抃]寬大,多駢聚為盜。”
駢進(骈进),◆並排行進。○[漢][王粲]《七釋》之四:“忽捐桴而揮袂,聊徘徊而容與。坐列雜其俱興,遂駢進而連武。”
駢接(骈接),◆並排連接。○[唐][張讀]《宣室志》卷四:“水西有二城,南北可一里餘,草木蒙蔽,廬舍駢接。”
駢肩累足(骈肩累足),◆同“駢肩累蹟”。◆[宋][周密]《齊東野語‧嘉定寶璽》:“四方士子,駢肩累足而至,學舍至無所容。”
駢肩累蹟(駢肩累蹟),◆形容人多擁擠。○[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一旦高車駟馬,旗旄導前而騎卒擁後,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咨嗟。”○[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八:“一時門外瞻望顏色,伺候車騎者,駢肩累跡。”
駢肩累跡(骈肩累迹),◆同“駢肩累蹟”。◆[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汪越》:“眾因相競奉[越],浴以香湯,衣而食之者駢肩累跡。”
駢肩接蹟(骈肩接迹),◆同“駢肩累蹟”。◆[宋][劉炎]《邇言》:“[西湖]之上……游者駢肩接跡,觀者嘖嘖詠嘆。”
駢肩疊蹟(駢肩疊蹟),◆同“駢肩累蹟”。◆[清][劉大櫆]《乞捐輸以待周急引》:“京師為四方之會,萬民之所聚處,仕宦賓旅,駢肩疊跡。”
駢肩疊跡(骈肩迭迹),◆同“駢肩累蹟”。◆[清][杜濬]《後快哉行》:“觀者傾城如堵牆,駢肩疊跡惟知笑。”
駢肩(骈肩),◆1.並肩,肩挨着肩。○[唐][劉軻]《再上崔相公書》:“然後開[平津]之閤,待白屋之士,且問曰:計安在?知致理致君之策,駢肩出於門下矣。”○[清][方文]《廬山詩‧<五老峰>序》:“又十里為[五老峰],懸崖削壁,排空插漢,如五老人駢肩而立,真巨觀也。”◆2.形容繁茂眾多。○[唐][舒元輿]《牡丹賦》:“弄彩呈妍,壓景駢肩。”◆3.比喻行動一致,共同努力。○[清][劉大櫆]《讀<萬石君傳>》:“當是時,與[慶]駢肩而事[武帝]。”
駢集(骈集),◆湊集;聚會。○《壇經‧懺悔品》:“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之庶,駢集山中聽法。”○[宋][秦觀]《清和先生傳》:“所居冠蓋駢集,賓客號呶。”○[明][蔣一葵]《長安客話‧潞河》:“自[潞河]南至[長店]四十里,水勢環曲,官船客舫,漕運舟航,駢集於此。”○[黃遠庸]《北京之新年》:“京中向例新年於[香廠]中設市場,為游人士女駢集之地,百貨林立,諸戲雜陳。”
駢化(骈化),◆並列化生。○[清][龔自珍]《壬癸之際胎觀第一》:“眾人也者,駢化而群生,無獨始者。”
駢厚(骈厚),◆猶深厚。○[宋][沈遘]《謝兩府三啟》:“國恩駢厚,私幸充盈。”
駢合(骈合),◆猶合併。○《朱子語類》卷六九:“若必欲駢合,謂義自敬中出,則聖人何不只言敬字便了。”
駢行(骈行),◆用對偶行文。○[郭沫若]《橄欖‧行路難》:“[六朝]的文人為什麼連散體的文章都要駢行,我據我這幾天的生活經驗來判斷,我知道他們並不是故意矜持,故意矯揉的了。”
駢軌(骈轨),◆謂兩車並行。○[明][何景明]《七述》之四:“平原廣野,彌望千里,馬可陳列,車得駢軌。”
駢骨(骈骨),◆二骨相連。○《梁書‧武帝紀上》:“生而有奇異,兩骻駢骨,頂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
駢幹(骈干),◆謂脅骨相連。○《春秋元命包》:“[顓頊]駢幹,上法月參,康度成紀,以理陰陽。”參見“駢脅”。
駢繁(骈繁),◆形容眾多。○[唐][元稹]《祭禮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賢彥駢繁。”○[明]徐渭《代賀張相公啟》:“賜物駢繁,直逾三錫。”○[清][朱之瑜]《答長崎鎮巡黑川正直書》:“恭惟老先生臺下,福祉駢繁,融和慶衍。”
駢錯(骈错),◆連比錯雜。
駢詞(骈词),◆猶駢文。○[清][朱之瑜]《答五十川剛伯書》:“駢詞之體,肉豐則癡,骨露則癯。”○[清][朱彝尊]《沈上舍南還詩以送之》:“駢詞妙[徐][庾],經義析[鄒][夾]。”
駢齒(骈齿),◆謂牙齒重疊。○《竹書紀年》卷上:“[帝嚳][高辛氏],生而駢齒,有聖德。”○[漢][班固]《白虎通‧聖人》:“[帝嚳]駢齒,上法月參。”○《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煜]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而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
駢馳(骈驰),◆並駕而馳。○[三國][魏][嵇康]《琴賦》:“雙美並進,駢馳翼驅,初若將乖,後卒同趣。”
駢并(骈并),◆猶匯集。○[宋][王仲信]《慈寧殿賦》:“於是匠氏經營,百藝駢并。”
駢臂(骈臂),◆猶並肩。○[唐][魚孟威]《桂州重修靈渠記》:“篙工楫師,駢臂束立。”
駢坒(骈坒),◆見“駢比”。
駢比(骈比),◆亦作“駢坒”。◆排列相接貌。○《文選‧左思<吳都賦>》:“士女佇眙,工賈駢坒。”○[張銑]注:“駢坒,闠駢相次貌。坒,次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滱水》:“池之四周,居民駢比。”○[唐][劉禹錫]《吊馬文》:“一蹊千趾,駢比齟齬。”◆补证条目■亦作“駢坒”。排列相接貌。○清檀萃《粤囊》:“於時,士女駢坒,各乘彩舟,鏡幌珠簾,隨風綺靡。”
駢逼(骈逼),◆猶駢比。○[三國][魏][韋誕]《景福殿賦》:“榱桷駢逼以星羅,軒檻曼延而悠長。”
駢白(骈白),◆棗的一種。○《太平御覽》卷九六五引[晉][郭義恭]《廣志》:“大白棗,一名慼咨,小核多肌。三星棗、駢白棗、灌棗,此四者官園所種。”
黨駢(党骈),◆結黨相連。○《管子‧四稱》:“﹝昔者無道之臣,﹞遷損善士,捕援貨人。入則乘等,出則黨駢。”○[尹知章]注:“黨駢,朋黨而駢並。”
叢駢(丛骈),◆繁多而並立。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