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个怪名字不当省议员:夏丏尊传第二
发布时间:2023-06-19 00:04:59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323
清末的崧厦镇祝家街有一个颇为气派的大宅,前后五间三进,门前流淌着清澈的河流,宅后是空旷的田野。1886年6月15日,宅子里传出婴儿的啼哭声,秀才夏寿恒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
夏寿恒,号心圃。他靠父亲经商得以读书进学,但在科举仕途上,他始终没有迈过乡试的门槛。据命相家说,他新生的宁馨儿从八字上看,读书大有前程。于是,夏家把这个孩子起名为铸,小名钊君、阿钊,初字勉旃,“铸”有陶冶造就人才之义,“钊”为勉励的意思。“勉旃”意谓努力。由此可见,夏家在他身上寄托了多大的希望。到清廷预备立宪时,夏铸在选民册上将“勉旃”改为“丏尊”(按上虞人的读音,“勉旃”与“丏尊”相近)。他之所以选怪僻的“丏”字,是故意要让选举人写选票时,将“丏”误写成“丐”,这样造成废票,免得人们把他选为毫无意义的省议员。丏,《说文解字》释为“不见也,像雍蔽之形。”这与他的平民心态恰相契合。因为单名使用不便,所以夏丏尊以号出名。
夏家祖上世代经商,称得上是素封之家。在夏丏尊十岁以前,他祖父的事业尚未失败,家境算是小康,有能力请了先生来家中坐馆,教男孩子们读书。夏丏尊从小就很聪明,坐馆先生对他也是另眼相看,他的四个兄弟读毕四书,就读《幼学琼林》这类蒙学读本和尺牍书类,将来做生意够用就行了,而夏丏尊得读《左传》《诗经》《礼记》等等,还得做八股文。因为夏寿恒和他的父亲都期望夏丏尊将来中举人,点翰林,光大门楣。夏丏尊幼时的经历和性格,没有留下多少文字记载,只知他有个 “灶壁鸡”的绰号,胆子很小,逢大雷雨必躲入床内,得知家里要杀鸡,就立刻逃避,看戏时遇到《杀嫂投梁》等戏要当场出彩,就预先俯下头去。
由于八股文写得好,夏丏尊十五岁那年就做了县学生员,即普通所谓的秀才。这一年的8月29日,“西狩”西安的慈禧下诏废八股,“以策论取士”:头场改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四书五经义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
早在1898年6月23日,光绪曾经颁布上谕,谕自下科始,废八股为策论。但到那年9月21日慈禧收回政权,八股废除不数月就又恢复了。到1901年时,八股才真的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科举制度的这一改革使全国的读书人大起恐慌。当时的读书人大都是一味靠八股吃饭的,他们平日朝夕诵读的是八股,案头陈列的是闱墨或试帖诗,经史之学向不研究,“时务”更是茫然一片。夏丏尊虽然没有深染八股积习,不曾感到很大的不平,但要从师学“时务”,也无师可从,只是搁起《大题文府》等类应试范本,而把吕祖谦《东莱博议》、王夫之《读通鉴论》以及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拿来阅读,同时把白折纸废去,临摹碑帖,再把当时唯一的算术书《笔算数学》买回自修。《笔算数学》是益智书会从日文翻译过来的。
八股被废除的那会儿,夏家的经济状况已大不如前了。最初是夏丏尊祖父经营的商业倒了,不久祖父即去世。夏寿恒是少爷出身,舒服惯了的,谋生乏术。夏丏尊的兄弟们为家境所迫,都托亲友介绍,提早在镇上或到上海的商店做学徒去了。宽大而贫乏的家里,除了夏丏尊母亲和一个嫂子,就剩了父子两个老小秀才。夏寿恒的书箱里,八股文以外有《史记》《前汉书》《后汉书》《韩昌黎集》《唐诗三百首》《通鉴纲目》《文选》《聊斋志异》《红楼梦》《西厢记》《经策通纂》《皇清经解》各一部,还有几种唐人的碑帖与秦祖永《桐荫论画》等论书画的东西。父子俩便读这些书消遣长日。夏寿恒喜欢写写字,种种花,还爱打扫居室,室内干净清静得如庵院一般。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