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执法队来了,“农管”到底管什么?为何骂声一片?
发布时间:2023-06-18 10:29:48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675
最近有很多人不解,在城管部门被骂的抬不起头,整天被老百姓诟病的时候,为何又要在农村组建农业执法队?城管之后的“农管”是不是意味着国家向农民、农村群体开刀?到底是解决问题还是挑起对立,本文就最近热议的“农管问题”做些梳理,相信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的迷惑。
近几天我们听到“农业执法队”、“农管”等和以前听到的“狼来了”大概能够画等号,一副如临大敌的紧张气势,很多农民担心“农管”和“城管”一样啥事都管,从经营到生产再到生活,这样农民不仅处于实施监管之下,更是毫无自主性可言,所以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那么,究竟农业执法队的成立,“农管”到底管什么呢?为何会遭到骂声一片?
关于“农管问题”,最近农业农村部专门召开了全国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推进的视频会议,在会议之上,农业农村部法规司就“农管”做出解释。
“农管”其实是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的一种简称,所对应的就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也就是我们说的城管。是将分散于各地农业农村部内设机构和所属单位的行政执法职能全面整合,组建的一支以农业农村部名义为主导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
“农管”的职能主要是针对农业领域的制假售假予以打击,更好的维护老百姓利益。包括假种子问题,假农药问题,还有兽药、饲料、农业、动植物检疫检验以及食品安全等等,农管和城管一样,统一着装、统一标识,具有一定行政执法权。
总体来说是为了依法护农,依法兴农,对农业违法行为予以立案、调查取证、查封扣押等等。从以上看来,和农民冲突性不大,甚至在制假售假方面还能维护农民利益,为何在网上却被骂声一片呢?
第一、担心权力泛化
虽然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已经有说到执法范围,但是具体到细节是很容易导致权力泛化的,管的会不会太宽?管的会不会太多?这是农民担心的主要原因。
比如农民在院子里吃饭会不会被“农管”约束?农民养殖鸡鸭会不会被处罚?农民下地打药会不会被治理?农民处置垃圾等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会不会受到影响?这些都是有着不确定性,就如同城管部门管理城镇一样,三轮车上路能管、小摊小贩也能管、停车不规范能管、垃圾分类甚至也要管。
那么延伸到“农管”身上,是不是也都要管?这样无形中让农民时时处于监管之下,对于农民来说无异于带上来一副枷锁和脚镣,在这个不自由毋宁死的社会,没有人愿意时刻被监督、监察,处于统治之下,因而担心农管权力泛化就自然而然。
第二、管理部门太多
根据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供养着8000多万人员,其中包括大量的政府职能部门,对于老百姓来讲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吃干饭的,甚至是吃人饭不干人事的,这一点政府也是看得很清楚,人浮于事的太多,所以才有了今年的机关单位精简人员的举措,好像是5%的比例减少。
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除了一些编制外的被清退外,编制内的并未受到影响,而且随着基层如农业执法队这样机构的不断增设,导致新部门增多,意味着供养人员增多,管理部门增多。
说实话,对于农民来讲,管理的部门太多太多了,无论是基本的村两委,还是基层的政法局、人居办、规划办、城建办、农业农村各个局各个办公室、乡镇各个部门等等都是一座座大山,都有权利管理底层老百姓,而现在又新设“农管”,更是让农民无所适从,管理与被管理本就是天敌,主要的原因是本该是服务部门的并不把自己放在服务人民的位置之上。
而现在专门设置农业执法队,更让农民担心是对农民执法。关于这一点 ,农业农村部解释称,对于农民群众关心关注、反映强烈、利益攸关的严重违法行为,我们必须重拳出击;对于小农户、农民合作社、涉农小微企业等主体的轻微违法行为,要适当本着包容审慎的原则,更多采取劝导、警示、纠正等柔性执法方式。
针对“农管”的热议,多家权威媒体发表社论,希望面对误解的“农管”问题,要能管得住闲不住的手,执法要依法律为界,切莫让服务农民、服务农业的“农管”做出害农之事,那还不如不成立为好。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