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发布时间:2023-06-18 02:12:42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502
经常在电影、电视剧里有这么一句特有骨气的台词:“本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正是xxx”,这句台词既突出了对自己姓氏的自信,为人的坦诚,更突出了对祖宗的敬重之意;
秦汉开始,姓与氏合二为一,“姓”及代表了自己的血脉源承,更代表了最朴素的信仰——中国人骨子里的信仰是对祖宗的信仰,为人处世的最基本原则是“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万代”,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光宗耀祖”;
那有没有改姓的呢?答案是肯定的。
封建社会社会等级制度是很森严的,为了维护等级制度尊严,说话、写文章时若遇到君主或尊长名讳时,都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得避讳。故君主身边的近臣、科举走仕途者因避讳君主名讳而改姓的情况时常有之,比如宋太祖名赵匡胤,就导致了两个姓氏改姓:匡姓改姓“主”“康”,胤姓改姓为“嗣”;“慎”姓因避讳宋孝宗赵慎的名讳而改姓“真”;桓姓因避讳宋钦宗赵桓的名讳而改姓“亘”(读gen/xuan);
对圣人名讳、对君主的长辈、配偶的名讳也要避讳,比如为避孔圣人孔丘的名讳而改姓“邱”,为避讳汉景帝皇后阿渝的名讳而改姓“喻”等等;
避君主讳、避尊长讳、避圣人讳可见一斑。
还有一种改姓的情况并不是为了避讳而给,而是因为避祸或者保留某种精神支撑而改,比如王姓,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改姓而来,比如商纣王后人为避免寻仇而改姓王;周灭之后,很多姬姓后人改姓王;这部分改姓王的人,为的就是保留王族的尊严,骨子里的王族血脉是他们继续繁衍发展的精神支柱;
避祸而改姓者也不少,比如 “木”姓为躲避仇家追杀而改姓“沐”,五代五审知所建闽国被灭国后其子孙因避追杀而改姓“游”、“沈”、“叶”、、、、、、
除了以上的改姓之外还有一种改姓就是皇帝赐姓或者崇拜需求改姓,赐姓在封建社会代表的是一种尊荣,比如因在鸿门宴项伯给与了刘邦帮助,刘邦得天下之后除了给与其丰厚的赏赐之外,还赐姓其姓刘;匈奴人内迁之后统一改姓刘,五代很多自立为王的将军为了给自己一份皇家血脉便于统治,而说自己是刘邦的后人等。
改姓,在中国人眼里是一件天大的事,因为我们骨子里认为我们的姓氏是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是对祖宗血脉传承最基本的尊重。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既是一种为人的坦荡,更是一种骨子里对祖宗的信仰,珍视自己的姓氏,我们所姓能够一直传承到我们,证明我们的家族还依然兴旺,或者曾经辉煌,每个家族之所以能够兴旺传承,都是代代努力的结果,我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别忘了追忆一下家族的过往,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历史。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