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为学日益丨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丨为道日损

发布时间:2023-06-18 00:22:35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486    

损是什么意思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损是什么意思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损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探求学问,一天比一天增加;

探求“道”,一天比一天减少。

减少又减少,一直达到无为的境界。

无所作为却没有什么做不成功。

治理天下永远要采用无所事事的方法。

等到有事,就不足以治理天下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与“为道”所采用的方法恰好相反

“为学”是指探求学问,探讨外在的知识经验,这里是指探求仁义礼乐政教之类的学问,是儒家的追求,采用的方法是一天天地积累,一天天地增加,因为浩如烟海的知识、学问都是积累而成的。而一个人要探求这些知识、学问,也只有一天一天不知疲倦、不断努力地去学习,才能慢慢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


而“为道”却恰恰相反,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探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怎么办?

只有“为道”,也就是探求宇宙人生的本质和规律

怎样求“道”呢?

老子说只有“日损”,就是一天一天地减少。

减少什么?

一是减少外在的知识经验,

二是减少内在的欲望贪念,

因为“道”不是“学”,学问知识是后天积累而成的,是繁多的,浩如烟海,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先天本有的客观存在,是简单的,是纯一的。

“道”是事物纯朴还没有分化的状态,因此为道就不能繁多、繁杂,首先内心要纯净,要虚静,要少私寡欲,除去杂念妄想,就像镜子一样乾净。


其次不能受已有的外在知识的束缚,要减少后天的经验、世俗的偏见,只有这样,才能照见“道”的真面貌。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减少到什么程度呢?

只有减少到无欲、无知、无名、无为的境界,才能返璞归真,从而真正求得“道”。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是原因,“无不为”是结果;

“无为”是途径和方法,“无不为”是目的和效果

看似什么都没做,结果是什么都做成功了。

因为“无为”是不妄为,不按照主观意愿而按照自然规律去为,所以必定无所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无事”也就是“无为”的意思。

有人问:“我的心总是静不下来,怎么办?”

我说:“心不静是因为有事,如果无事,就心静了。”

他说:“我怎么会无事呢?我有那么多事需要去处理。”

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什么叫“事”?

事不都是人为的吗?不都是人造出来的吗?



古人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俗语说:“没事找事。”

把事看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就轻松、自由了吗?

所以“无事”就是不要人为地找事,要符合自然之道,要自然而然地做事。

一旦“有事”,就是有自己的欲望和私心,也就烦恼缠身了,就不配去治理天下。



老子的哲学是“少”的哲学、“反”的哲学。

当天下都在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纷纷求多的时候,



老子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少”的主张,“少则得,多则惑”。

只有求少、只有日损,才是天地之大道。

文章来源: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为学     日损     日益    
上一篇:如何理解分析哲学的“分析”? 下一篇:2022年新规定:95种水生物禁止放流,包括很多常见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