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寿星罗美珍生于清朝,活了128岁,她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6-17 20:04:54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57
100年就大自然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100年对生命来说,却是弥足珍贵。长寿无疑是人类对生命的最大愿望。那长寿的标准是什么呢?
根据科学证明,所有动物的生命长短是发育期的四到五倍。人类的发育成熟完成是20到25岁,所以80岁是长寿的最低年龄,125岁是接近人类寿命的最高标准。
古人将人类寿命分为: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也是一种对生命观察后得出的较为可靠的标准。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老人是一位接近人类寿命最高标准的128岁的老人,她就是来自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镇龙洪村巴买屯的罗美珍老人。
罗美珍出生于1885年七月初九,是光绪年间生人。三岁时,时局动荡,罗美珍的父母双亡,罗美珍的大哥带着年幼的弟弟妹妹躲进了大山的山洞里,这一躲就是十五年。
在此期间罗美珍光着脚丫在山上找野果、野菜充饥,年幼的她心里从此多了一个信念:不做活就没有饭吃。罗美珍老人的一生就是在劳作中度过的。
即使是世道太平了,罗美珍随着兄弟下山,也没能改变自己光脚干活的习惯。那时候,广西瑶族在土司制度的统治下,罗美珍是为土司服役的一员。
就这样,这位赤脚姑娘的婚事被耽误了下来,一直到1927年,才嫁给了小自己十岁的丈夫黄天送。虽然现在老人的相貌已经几乎被埋在了细密的皱纹里,但在她明亮的眼睛中,我们可以想象她年轻时一定很漂亮。
42岁的罗美珍姑娘要出嫁了,按照瑶族结婚的习俗,姑娘出嫁是要穿婚鞋的。这可难为罗美珍了,生下来之后罗美珍几乎没穿过鞋,房族的姐妹早早为她准备了婚鞋,听说她不会穿,又大费周折帮她穿上了鞋。
这下可好,从没穿过鞋的罗美珍,穿上鞋竟然不会走路了。姐妹们只好扶着罗美珍走到了婆家,罗美珍的脚也因此肿了三天。从此罗美珍发誓:不管晴天雨天,夏天冬天,我都要赤脚走路!
就这样,一直坚持赤脚的罗美珍,因为下地干活,上山砍竹,脚板起了一层又硬又厚的老茧,村上的人就给她取了一个绰号“铁脚媳妇”。
我们不知道赤脚走路是否和老人家的长寿有关,但赤脚走路的老人确实锻炼了十分坚强的意志。
2010年,125岁的罗美珍半夜上厕所时,摸错方向,从水泥高台上掉到了满是碎石块的地面,但她一声不吭地爬回床上躺下,直到第二天早上,儿孙才发现她的伤口。
罗美珍老人的头皮被撕裂了,右胳膊也骨折了,老人这辈子没去过医院,小儿子黄有才按照老办法上山采草药帮母亲敷在伤口上,伤口好了之后,老人又继续上山干活。
在2011年罗美珍以126岁的高龄被认定为中国十大寿星之中最年长寿星。2012年八月,广西东方国际航空旅行社集团、广西东方巴马长寿养生度假公司的人士组成的爱心慰问团,来到巴马瑶族自治县给罗美珍老人贺127岁大寿。
爱心慰问团准备了祝寿蛋糕,以及一批生活用品和1300元祝寿金,祝福老人平安健康。
为了招待远方的客人,罗美珍的孙子阿三特意买了一只母鸡和五斤香猪肉。按照瑶族的做法,用清水煮过后,切成片,在放了盐巴和酱油的肉汤里蘸一蘸。
平常很少吃肉放罗美珍在宴席上用手撕了一块鸡胸肉吃下去,又吃了三块约三指宽的卤瘦肉,还吃了一碗米饭和两块巴掌宽的祝寿蛋糕,老人虽然已经127岁高龄,饭量却和六十岁的老太太差不多,着实令人欣慰。
期间还不忘给自己的小儿子留一些大肉放在碗柜里。阿三说:“奶奶记性越来越不好,但总记得给爸爸留饭。”饭后,老人婉拒大家的搀扶,独自起身赤脚走回卧室,离开时还不忘招呼大伙:“慢慢吃”。
2012年十月,老人的又一位重孙女出生了,她现在特别喜欢看尚在襁褓中的重孙女,还有破壳而出后毛茸茸的小鸡,低声喃喃自语:“天上的人叫我,我不去。”
其实罗美珍的眼睛已经开始模糊,听力也不胜从前,但她仍不要别人照顾自己,她自己洗漱、吃饭、洗衣服、上厕所,虽然因看不清路有时要扶着墙,但也坚持不肯用拐杖,仿佛用了就是对年龄服输了。
2013年,央视中国国际频道推出了7集大型人文纪录片《长寿密码》去寻找中国健在的百岁老人中,谁是最长寿的老人,也找到了罗美珍。
当时的罗美珍虽然和记者有语言上的障碍,但充满童趣和幽默感的她依然十分热情地和记者来了一个“碰头”。都说老人怕碰怕撞,但在127岁的罗美珍身上似乎看不出来。
如果问老人她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她自己也回答不出来。她只知道,村前的龙洪溪水她爱喝,山上的野菜和自己种的青菜,用茶油炒一下好吃,吃了两碗自己种的稻米后就要赶快去干活了,哪有空想这些呢?
她总要孙子阿三和儿子黄有才跟那些客人说:“我不晓得什么长寿秘诀,也不懂。”后来这位1.5米高,127岁的老人,成为了巴马泉水的代言人,她在瓶子上竖起大拇指,笑得很甜。
有时老人会被请去巴马的大型集体婚礼上做证婚人,或者专门被来巴马看寿星的旅游团围观。游客会给老人一个红包,保佑老人长命百岁,可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老人,在2013年的6月4日,128岁的罗美珍老人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人们根据她的子孙提供的资料,总结出老人长寿的秘诀。第一,罗美珍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晚上九点就会上床睡觉,在六点左右睡到自然醒,然后开始洗漱。规律的作息会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
而新陈代谢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愈合伤口,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当工作一天后,好好睡上一觉就精力充沛,或者是出现小伤口后,睡上一觉会自动愈合,这就是人体的神奇之处。
罗美珍老人平常吃饭主要以蔬菜为主,有时还会吃地瓜、木薯等粗粮,这一类食物都有高纤维,低盐、低糖的特点,可以减轻胃部的负担,非常适合消化功能较弱的老年人食用。
年幼的经历让罗美珍一刻都闲不下来,即使摔伤了,等到伤痊愈之后,她又立刻去劳作。长年的劳动使得罗美珍身体健康,即使到了百岁的年纪也能自理。
随着“长寿老人”的名号打响,巴马的长寿村声名远扬,有一批又一批专门来巴马旅游养生,希望沾一沾长寿福气的人,据统计,每年在巴马养生的“候鸟人”达10多万人次。
他们都是被巴马特有的长寿条件吸引来的。根据自然医学学会的科学家调查发现:“巴马是一块遗落人间的净土。”
巴马的水多是源自长寿山深层地下水和富含矿物质的泉水。水的酸碱程度,保持在7.5左右,是天然的弱碱性水,弱碱水的矿物质含量比矿泉水要高,也可以适量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
而且巴马的水通过大自然的层层筛查碰撞,变成了人们可以直接饮用的小分子水,水质轻柔,适合人体。
巴马的阳光也很特别,阳光中有80%以上是被誉为“生命之光”的4-14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这种红外线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关节疼痛,调节自律神经,甚至可以护肤美容。
在巴马,空气的负氧离子很高,负氧离子可以起到促进氧气活跃性的作用,使氧气能够更加容易被人体吸收,每立方厘米1500个及以上算空气好,而巴马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有2-5万个,就像一个天然氧吧一样,促进人体上皮再生。
巴马的地磁也与众不同,如果你去到巴马发现自己感到空前的睡眠充足,这就是地磁的作用。巴马的地磁可以直接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加激素分泌物的合成与释放,并促进骨细胞的增殖。
罗美珍身边也有不少长寿老人,可以侧面佐证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们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随着媒体的传播,“长寿”作为一种营销工具,长寿的老人慢慢发生了心态变化。
在巴马,长寿老人除了有政府给的老人补贴外,还有一项额外收入,就是旅游团的游客给的红包。
随着巴马旅游业的发展,长寿老人成为一种噱头,每个来巴马旅游的团体都会被导游带到老人家里。
老人的子女会专门把能证明老人年龄的东西悬挂在墙上,让导游为大家介绍这个老人的年龄,然后鼓励游客给老人“孝老红包”,而老人则摸摸游客的头顶表示祝福。红包金额为50元,一个团来一趟,老人就能收到几百元的红包。
一个旅游团只会去一个长寿老人家,可观的收入,引发了老人们的长寿之争,甚至有人专门作假年龄,吸引眼球。子女也会因这笔收入的分配问题产生矛盾。
原本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因为长寿被带到了世人面前,却也因此失去了心态的平和,那巴马老人还会长寿吗?那天然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随着世俗的涌入还能保持下去吗?
敬老礼俗,自古有之。周朝每年举行的“乡饮酒礼”目的就是:“正齿位,序人伦,敬老忠贤,息事端,敦睦乡里。”用年龄排序正位,让人伦变得有序起来,将敬老的风俗流传下去,使得乡里和睦。
春秋战国时期,法律规定,凡是家中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这家可以免去一个孩子的赋税和徭役,而家中有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则可以免去两个孩子的,若是家中有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则全家免去赋税。
汉代尊敬老人更是蔚然成风,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会收到朝廷发放的一石大米、二十斤肉食和五斗酒。九十岁以上的老人除了有上述福利之外还会额外获得帛两匹,絮三斤。由于汉代统治者大力提倡敬老,因而敬老之俗屡见于史书。
如今在许多地方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尊老敬老习俗,人们希望通过这些习俗可以使老人更加长寿。在广西有着为老人“补粮”的习俗,人们认为,人老之后命中的粮食就要用完了,所以需要补粮。
每个老人到了一定年龄后,村里的人都会来到老人家中帮忙,为补粮准备各种菜肴。从人类学的文化来看,类似补粮这样的寿文化仪式,是子女们的孝心所致,它让尊老敬老的传统得到进一步强化。
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存在人们日常行为中的尊敬孝顺之风,会对后辈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会给人增寿的。在中国善待老人不只是一种美德,早在商周秦汉时期,中国人就提倡全社会尊老敬老,在魏晋时期,这是被纳入法律的一种制度,也因此社会才变得更加的健康和谐。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孝是维系家庭和谐的最基本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和谐有赖于孝悌之道的存在。
在中国人看来,和是协调、和谐的意思。古时候人们把天地人之道归于一个和字。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和气是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皆由和气而生,人的长寿之道也蕴含其中。
汉代著名的思想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仁者寿的概念。仁者外无贪,内清净,心态中正平和,所以寿。
《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拥有一份好的心情,是家庭和谐,老人长寿的重要因素。
其实不只是家庭和谐,老年人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有利于健康长寿。没事在一起聊聊天,打打麻将,朋友多了,生活充实,身心愉悦,自然能延年益寿。
一旦老年人形成了一个社交圈,那么他们之间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兴趣、共同的作息时间以及一些共同的生活嗜好,可以提升老年人的自我满足感和一种心理平衡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
孔子说:“知者乐山,仁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在他看来,一个人要怀着宽厚仁爱的心,智慧地面对世上的人和事,就能长寿。
仁者有包容正直的心,既能尊重别人,又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正视自己,做到心无挂碍。仁者是仁爱、仁厚、仁义之人,大德必得其寿,胸怀宽广,充满爱心的人一定会长寿。
养生之道,莫大于养德,虽然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但随时间河流沉淀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依然与仁、和、德、寿分不开,它广泛作用于人们的日常心理,生活习俗、行为模式和人际活动等诸多方面并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延续和传承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