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热搜  > 当年黄贯中是仅次于黄家驹的那个人,现在呢?

当年黄贯中是仅次于黄家驹的那个人,现在呢?

发布时间:2023-06-16 07:21:03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939    

黄贯中个人资料简介

文丨独孤岛主


黄贯中个人资料简介

谈起黄贯中职业生涯的前半部分,大部分乐迷都会自动将其与香港流行音乐史上的传奇乐队Beyond直接关联。随着黄家驹去世时日越久,那段传奇就越传奇。

黄贯中个人资料简介



生于1960年代中期普通香港家庭的黄贯中,在念大学时期学习吉他,原本是应叶世荣邀请为Beyond乐队第一次演唱会设计封面,因为吉他手陈时安的缺席而替补,进而成为乐队的主音吉他手,这是一段耳熟能详的乐坛讲古,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很容易被选择性遗忘的事实:


最初黄贯中想做的并不是音乐人,而是一位画家,由此心念,他考上了香港理工大学学习平面设计,与王家卫和梁家辉成了校友。



因此,传奇的开始,是一个本来会成为平面设计师的校园文艺青年,误入音乐行的套路。和所有改变了艺术各行历史的人物与事件一样,Beyond乐队在香港娱乐业鼎盛的1980年代中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乐队冲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最终以港式「摇滚」建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在其中黄贯中功不可没。


作为主音吉他手,他在乐队中担当几乎仅次于黄家驹的核心功能。在乐队创业艰难初期的1986年,自资出版的专辑《再见理想》,结合了黄家驹、黄家强、黄贯中与叶世荣这一Beyond经典组合「四子」之力,完成所有创作与录制,黄贯中更包揽了专辑的包装设计。


专辑《再见理想》


在Beyond乐队的「黄家驹时代」,大众对乐队主唱的认同,主要来自善于运用细微颤音的沙哑嗓子表达情感的黄家驹,身为乐队当仁不让的灵魂人物,黄家驹自然是唯一的主角。



黄贯中在其中的光环没有那么耀眼,但亦有非常主动的创作轨迹。


他也是主唱之一,声音雄浑有力,在乐队最为人所知的抒情与社会议题歌曲之外,他常于一些主题更为宏阔、意象趋于辽远的歌曲中有极佳发挥,比如收入乐队第三张专辑《秘密警察》、回望中国近代史的《大地》,比如作为电影《天若有情》插曲而面世的《未曾后悔》等。



《大地》是黄贯中首度单枪匹马担当独唱,同他被黄家驹劝入乐队一样,这首由黄家驹作曲、刘卓辉写词的歌,由黄家驹力推当时已经开始接拍电视剧的黄贯中发声,令黄贯中事业上升期形成了边拍戏边录音的连轴转的工作状态,这首歌经过他的诠释,予人苍凉的乡愁韵味,成为香港流行歌中凤毛麟角的直接将触角伸向对当代和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深情凝望之作。

常有人将黄贯中电影音乐事业分为「前黄家驹」与「后黄家驹」时代,这种分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也一定程度进一步将他的音乐创作主体性捆绑在黄家驹的盛名之下。


1993年黄家驹去世后的Beyond乐队,虽然仍然以「三子」名义继续创作,但影响力大不如前,至1999年个人发展、与恭硕良等组成「汗」乐队,到2005年Beyond正式宣布解散,期间黄贯中经历了「汗」乐队的自主创作、参与改编自《西区故事》的港产音乐剧《梦断维港》演出,及至自资出版粤语专辑《我在存在》,黄贯中始终游走于黄家驹曾经批评的「遍地娱乐圈」边缘,以独立创作姿态回应进入新世纪的香港流行乐(或者小而化之的摇滚乐)生态。



随着唱片业在新世纪后的急剧萎缩,黄贯中的音乐征途转换到了内地,姿态也由幕前转向幕后,与昔日香港乐队全盛时期的竞争对手们有密集合作。间或亦会参与与昔日Beyond及纪念黄家驹有关的音乐活动,他与黄家强的不和亦成为「后黄家驹」时代传媒密集关注的点。


失去了灵魂人物的Beyond,无法长久存续自是意料之中,黄贯中在后来的音乐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多元尝试,与他经久对经典时期乐队名曲的演唱一样,构成了世人对其「独立音乐人」与「食老本」的双重认识。



一方面,他是鼎力推动摇滚乐在娱乐业更趋平面化的香港/华语地区发展的推手,另一方面,Beyond乐队自身成就的「娱乐摇滚」形象被反复消费,也成为今天的乐迷所批评的焦点。


归根到底,黄贯中是一个生在「娱乐至死」贯穿过去与现在的香港的音乐人,因此在音乐领域不能免俗,音乐之外,亦不可避免的与「娱乐业」深度捆绑。


比如出道初期,他便与黄家驹一同参与了香港电台电视剧集《暴风少年》的拍摄,亦以配角或客串姿态出演《开心鬼救开心鬼》《豪门夜宴》等电影,事实上是完全置身全方位娱乐工业的一分子。


《吉星高照》


近二十年来参与《墨斗先生》《四大天王》《古惑仔:江湖新秩序》等影片演出,甚至扮演相当吃重的角色,尽管从专业表演角度来看,表现乏善可陈,但往往因其本人身份及影片定位而产生某种程度的迷影甚至迷音效果。


比如《古惑仔:江湖新秩序》启用一群年轻演员饰演《古惑仔》经典文本中的角色,黄贯中在其中饰演了精通摇滚乐,同时又是搏击冠军的铜锣湾堂主大佬B,几乎有点「本色出演」的味道。


《古惑仔:江湖新秩序》


谈论1950-60年代出生的香港娱乐业幕前人物,经常无法绕过对他们置身经济尚未起飞、笼罩在冷战阴影中香港、有时甚至充满了不幸福的特殊成长背景。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百态的敏锐洞察及对具体议题长达数十年的注目,亦足以令黄贯中在摇滚乐实践中注入相当具有个人性格的灵感。


2001年谭咏麟在「飞一般演唱会」中邀请黄贯中与其时年正青春的恭硕良一同上台与他合唱1980年代翻改自日本乐队作品的名作《捕风的汉子》,黄、恭两人显然并没有好好记歌词,在近乎失语的状态下,却用咆哮的声音回应了整台演唱会的摇滚基调。



这时期的黄贯中,也许正是他在同期发行的《Yellow》专辑中所表现的,在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里,奋力吼出对世界诸般现实的直接态度。


这与他同妻子朱茵长达二十余年的情比金坚一样,本来就是黄贯中性格与情感的底色反映,不过是在不同的时代,幻化成了文艺梦、乐队心、娱乐眼以及摇滚魂。

收藏文章

收藏

文章标签: 黄贯中     黄家驹     仅次于    
上一篇:陈旭麓:以“新陈代谢”理解中国近代史 下一篇:如何判断紫砂壶好坏?记住“四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