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这首开篇词,道不完的心中苦,流不尽的辛酸泪
发布时间:2023-06-15 05:38:42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27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唱使我们的思绪不禁穿越千年,回到那战火纷飞的三国战场,感受战争的激烈与英雄的更迭。
相信大家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并不陌生,其开篇词我们都非常熟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不但与全书主题一拍即合,还很好的总结了整个三国时代,但好多人都不知道这首千古传唱的开篇词是出自明朝大才子杨慎之手。
有些人,生来就赢在起跑线上。就如我们的大才子杨慎一样。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文化方面的熏陶,自幼便聪慧过人。二十一岁时,参加会试,由于主考官的失误导致试卷被烧毁,所以名落孙山。但杨慎并未因此灰心丧气,几年的努力,在明正德六年,杨慎考中状元,从此走上属于自己的仕途之路。
这首词作于他被流放云南之后,出自其著作《廿一史弹词》。其开头就化用苏轼的名作与杜甫《登高》中的名句,以一种极其开阔的视野营造出一种雄浑而又悲壮的气氛。
诗人站在岸边,望着扑面而来的江水拍打着江石,激起千层浪花,不禁感慨这从古到今的英雄都如这高昂的浪花一样,转瞬即逝。
是非对错,成败得失一转头,便被这江水冲得烟消云散,抛之脑后。仿佛叹息的不是这滚滚东去的长江之水,而是那无情的历史。一句“是非成败转头空”即是对历史的哀叹,又是对自己雨打浮萍般的命运的叹息与哀怨。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只有这青山依然矗立在此,亘古不变,依然日升日落,夕阳晚霞日日换新,这表达了诗人心潮的澎湃与自身的排解。
青山是不变,而夕阳呢?日日高照却日有不同,是变。诗人在此变与不变之中纠结,徘徊。词的下片,则境界豁然开朗,有砍柴的渔夫,有沙边的高地,有秋月,有春风,此境界高远而淡泊。
借在沙边高地砍柴的渔夫来作为这岁月的见证者,从渔夫的角度出发,侧面描写自己对俗世的淡泊与对隐逸者的肯定。体现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旷达的胸怀,与苏轼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有异曲同工之处。
最后两句,表达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使自己心中的苦闷与忧伤有了一份安慰和排解。其实这一壶浊酒看似平淡,但其意不在酒的本质,而是对古往今来,那些英雄豪杰的历史功过与丰功伟绩都已随江水付之东流的感慨,身前之名都化作了清风明月,身后之事都成了瓦舍评弹,那又算的了什么呢?
这首词雄浑开阔,意境悠长。杨慎能以这样深远,冷峻的目光看待历史,与他的人生遭遇密不可分。曾经的春风得意,曾经的高名远扬,皆付与流水,由于自己的口无遮拦,触犯了皇帝,导致杖责,发放边关。
人生如梦啊!这怎能不让人苦闷与感慨,而正是这样,是杨慎深深地明白,河山不变,而人生是在交替的道理。
直至数百年之后,我们依然能感受这首词的慷慨激昂,并让我们了解到,这世上除了江山不变之外,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但尽管人生易逝如白驹过隙,我们仍要坚守内心的一份恬静与淡然。
全词着手于怀古,却暗含哲理。历史是一面镜子,照之可以知兴替,但若没有蜿蜒曲折的人生经验,又怎能发现这历史的变迁,最多像照“哈哈镜”那样惹人发笑罢了。
只有杨慎这样历经宦海沉浮与人生的大起大落,才使得他能照见历史,继往开来。
如今,头条搜索已经成为“什么都可以搜”的综合平台,点击下方搜索卡片,搜索“三国演义”,了解与其更多的相关内容,快来体验吧!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