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谴行动:“不讲武德”的以色列告诉你,啥叫真正的“虽远必诛”
发布时间:2023-06-15 04:55:47 作者:互联网收集 浏览量:586
文|格瓦拉同志
中东国家以色列虽然国小民寡、生存环境恶劣,但在所有的对手眼中,它却值得敬畏甚至是恐惧。之所以如此,除了以色列超强的军事实力、擅打硬仗外,还跟它在打击对手时“不讲武德”有关,但凡被它视为“眼中钉”的对象,就算是逃到天涯海角也难以活命,将“虽远必诛”这条原则运用到极致。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其中,“天谴行动”无疑是典型案例。
1972年9月5日凌晨,就在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行将结束之际,5名“黑九月”恐怖分子潜入奥运村以色列选手下榻的宾馆,当场枪杀1名摔跤教练和1名举重选手,并把其余9名运动员和2名安保人员扣为人质(注:“黑九月”是巴勒斯坦激进派组织,隶属于巴解组织中实力最强的派别-“法塔赫”)。随后,恐怖分子发表声明,要求以色列政府释放被其抓捕的256名巴解组织成员,以此来换取人质的自由,但遭到后者的拒绝。
为了确保人质的安全,德国警察当局被迫同恐怖分子展开谈判,最终同意为他们提供1架飞机,并准许其携带人质离境。但就在恐怖分子准备登机之际,负责抓捕行动的德国指挥官,却临时做出击毙暴徒、解救人质的决定。在1个多小时的枪战后,恐怖分子虽然被悉数击杀,但11名人质也全部遇害(1名德国警官也当场殉职),此即震惊世界的“慕尼黑事件”。
11名运动员被杀的惨案发生后,国际社会极力声讨巴解组织的暴行,以色列更是怒不可遏。为了报仇雪恨,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迅速成立一个名为“X委员会”的机构,将与“慕尼黑事件”有直接关系的“黑九月”11名骨干列为追杀对象,代号为“天谴行动”,又称“上帝之怒”。“X委员会”由梅厄夫人和国防部长达扬挂帅,具体行动则由摩萨德局长扎米尔亲自指挥,可见其级别之高。
“天谴行动”启动后,摩萨德特工迅速行动起来,展开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暗杀行动。1972年10月,“黑九月”驻罗马代表兹怀伊特在公寓中被连射12枪毙命;12月,“黑九月”驻巴黎代表哈姆沙里被电话炸弹炸伤,次年1月死去;1973年1月,“黑九月”与克格勃联络员阿巴德在尼科西亚的奥林匹克饭店里被床垫下的炸弹炸死;1973年4月,为“黑九月”提供过武器的伊拉克律师库拜西在巴黎街头被枪杀……
“天谴行动”大多由摩萨德特工独自完成,只有少数行动是联合军方共同完成,其中最著名的,要数1973年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实施的“少年之春”行动。在这次行动中,摩萨德和以色列国防军联手攻占巴解组织办公楼,干掉几十名巴解组织要员,其中就包括3个暗杀目标。整个行动只用了半个小时,以色列仅损失两名士兵,效率奇高。
等到1973年末,“天谴行动”要暗杀的目标大都已经毙命,唯有“黑九月”的首领阿里·哈桑·萨拉马依然逍遥法外。在“慕尼黑事件”中,萨拉马扮演着头号策划者的角色,堪称“天谴行动”需要铲除的首要目标。不过,萨拉马对以斗争经验丰富,具有超强的反侦察和伪装能力,因而能屡屡逃脱摩萨德特工的刺杀,让达扬、扎米尔等人恼恨不已。
1974年初,摩萨德得到情报,获悉萨拉马已经潜逃至挪威中部偏南的小城利勒哈默尔,并伪装成一名餐馆服务员。为了除掉目标,十余名摩萨德特工赶赴利勒哈默尔,并依照“线人”提供的情报,在萨拉马住所外将他击毙。但是,被击毙的并不是萨拉马本人,而是当地一名摩洛哥籍餐馆服务员。或许是“线人”的情报有误,摩萨德特工明显杀错人。
事件发生后,挪威警方迅速逮捕涉案的摩萨德特工,而饱受国际舆论批评的以色列政府,也被迫赔偿被误杀的服务员家庭几十万美金。更令以色列尴尬的是,被逮捕的以色列特工为争取尽快获释,把摩萨德在欧洲众多据点、接头暗号、秘密情报都供出去,甚至还交代了以色列的一些核武器信息。事后,老脸丢尽的摩萨德被迫召回暴露的特工,并更改接头暗号,可以说非常狼狈。
虽然搞得灰头土脸,但摩萨德并不打算放过萨拉马,就算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弄死他。然而,在此后数年时间里,摩萨德按照“线人”提供的情报,分别在瑞士、英国、西班牙实施过3次暗杀行动,但均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以色列对萨拉马的追杀也招致“黑九月”的报复,他们不仅到处暗杀摩萨德特工,还在全球展开对犹太人的血腥报复。万般无奈之下,梅厄夫人只好下令暂停“天谴行动”。
不过,以色列毕竟咽不下这口窝囊气,况且“有仇必报”是他们坚定的原则。因此,等到贝京在1977年出任总理后,很快便重启“天谴行动”,命令摩萨德务必要除掉萨拉马。这一次,摩萨德经过周密部署,招募了1名英国女特工,并派她潜入萨拉马身边。1979年,在赢得萨拉马的完全信任后,这名女特工在前者的车上安装遥控炸弹,把萨拉马炸成重伤,在送往医院后不久即死去。
随着萨拉马的毙命,“黑九月”组织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天谴行动”所包含的目标均已实现。不过,以色列人的复仇行动没少伤及无辜,仅以萨拉马被炸成重伤这件事为例,就有4位无辜的路人被炸死。其实,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国际社会对摩萨德的做法也相当有意见,但以色列却毫不在意,该怎么干还怎么干,根本看不到任何“洗心革面”的迹象。
正所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以色列之所以如此“不讲武德”,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原来,以色列自从独立建国后,为防止二战期间被迫害的悲惨历史的重演,大力发展军事、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实力,建立起一支战斗超强的军队和特工组织,并尊奉“先发制人”、“虽远必诛”两条原则为圭臬,用暴力消灭所有的敌人。虽然做法有点矫枉过正,但苦衷可以理解。
参考书目
黄嘉颖:《斩首:摩萨德之怒》,华文出版社2010年版。
乔治·乔纳斯(加拿大):《天谴行动》,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年版。
收藏